【紀元專欄】 阿梅:神聖化又怎樣﹖

阿梅

標籤:

【大紀元5月22日訊】 在美中關係動蕩的時候﹐正是李希光這類人物最繁忙的階段。最近﹐李兄撰文﹐長篇大論﹐滿腹牢騷﹐質問﹕都什麼時候了﹐中國的媒體還“不敢”妖魔化美國﹖也不知道他這是在問誰。按說﹐這個問題他應該問中宣部才是。不過﹐別指望李兄當真敢去問中宣部。雖然李兄希光同志在世界唯一超強──美國面前一副舍我其誰“我怕誰”的樣子﹐可是﹐在中宣部面前﹐你以為他的膽兒會比老鼠的膽兒大多少﹖

李希光同志在文中分析到﹐中國媒體之所以“不敢”妖魔化美國﹐是因為美國媒體妖魔化中國﹐總是能夠在美國國內引發共鳴﹐不僅如此﹐還能夠在中國國內起到分化作用﹐而中國媒體妖魔化美國﹐則很難在中國引起共鳴﹐更不用說能在美國國內起到分化的作用了。

誠哉斯言。不過﹐李希光卻並沒給出之所以如此的真正原因。因為在李希光那裡﹐不同國家之間的區別只在大小﹑貧富與強弱﹐根本沒有道義與價值的位置。而道義與價值﹐卻正是為什麼美國媒體可以分化中國﹐而中國媒體卻連本國人民都難以聚合的原因。當然﹐這也正是為什麼中宣部在一統國內媒體的同時﹐堅拒外國媒體進入大陸的重要原因。

此外﹐更重要的因素則在於中國的酥d放。由于開放﹐中國人中的一部份親眼目睹了被大陸媒體妖魔化了幾十年的美國。大陸人民終于知道了﹐“世界上三分之二受苦受難的人民”即使有﹐那也是不包括美國人民的﹔而大陸媒體對美國黑人悲慘境遇﹑美國社會種種醜惡現象的描繪﹐則自此使這些媒體本身在大陸人民心中陷入了“不堪入目”的境地……喊了幾十年“敵人一天天爛下去﹐我們一天天好起來”之後﹐卻發現最大一片濃水就在自己的腳底下。

其實﹐妖魔化及其效應﹐只有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才有可能產生和發生﹐就像兒童只有在幼年時代才有可能被妖魔故事所迷惑一樣。說到底﹐一個國家的形像如何﹐與媒體對它的描繪有關﹐但並不為媒體所決定。中國人申請定居美國者可謂如過江之鯽﹐美國人申請定居中國者幾何﹖即使是那些被中國媒體稱作“受盡種族歧視迫害”的黑人同志﹐你用八抬大轎怕是也動員不了人家到你那個沒有種族歧視的國度來。良禽擇木而棲嘛。不知李希光同志是什麼鳥﹐反正他在覺察出美國妖魔化中國的那趟“發現之旅”後﹐又拿美國納稅人的錢﹐再次到了美國忍受被妖魔化的滋味……真是“越是艱險越向前(錢)”哪﹗他怎麼不去視中國為天堂的古巴﹖

道義與價值是媒體信譽度的基礎。中國大陸媒體妖魔化美國不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不具備這個基礎。而不具備這個基礎﹐即使是被媒體神聖化的對象﹐其在人們心目中的形像也同妖魔化差不到哪裡去。大陸媒體對黨﹑領袖﹑榜樣﹑模範﹑黨史等等所進行的宣傳﹐其效果恐怕還不如妖魔化哩。


    相關文章
    

  • 周八駿:美中關係不會決裂 (5/22/2001)    
  • 包潤石﹕陳水扁過境不致影響美中關係 (5/21/2001)    
  • 【紀元專欄】張偉國: 雪中送炭,還是雪上加霜? (5/17/2001)    
  • 美國國務院證實陳水扁將過境美國 北京駐美各使館提抗議 (5/13/2001)    
  • 學者專家從“西藏政策法案”提案看美中關係 (5/12/2001)    
  • 江澤民的恐慌:中國內部問題凌駕中美關係 (5/10/2001)    
  • 普理赫把煩惱留給布殊同窗蘭特 離開北京 (5/1/2001)    
  • 帥化民: 兵凶戰危軍售哀矜勿喜 (4/25/2001)    
  • 布希軍售決定 美中關係雪上加霜 (4/25/2001)    
  • 對台軍售北京與華府再次針鋒相對 (4/21/2001)    
  • 張偉國 : 撞機事件與美中關係的轉折 (4/17/2001)    
  • 紐約時報﹕中美關係 (4/16/2001)    
  • 軍機衝突事件繼續僵持 美中關係破裂後果嚴重 (4/10/2001)    
  • 軍機衝撞事件依舊僵持 美中關係破裂後果嚴重 (4/10/2001)    
  • 江澤民恩師出馬勸和 顧毓琇籲釋放美機組員 (4/4/2001)    
  • 華府要擺脫霸道心態 北京要走出黑箱作業 (4/4/2001)    
  • 台灣股市收低近3% 受美股重挫與美中關係緊張牽累 (4/3/2001)    
  • 華爾街日報:軍機相撞 美中關係「火上加油」 (4/2/2001)    
  • 日韓籲美中冷靜解決撞機事件以免破壞地區穩定 (4/2/2001)
  • 相關新聞
    紐約時報﹕中美關係
    張偉國 : 撞機事件與美中關係的轉折
    對台軍售北京與華府再次針鋒相對
    布希軍售決定 美中關係雪上加霜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