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羅大佑:解剖他的音樂和生活

人氣 71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5月25日訊】央視國際記者鄭紅偉5月25日北京報道) 在我對生活這個詞還似懂非懂的年紀,在我還被父母禁止觀看電視中情侶擁抱接吻鏡頭的年紀,我就開始听羅大佑的歌了。《童年》,《戀曲1980》、《你的樣子》、《光陰的故事》陪伴我從一個萌動的少年到一個在社會中工作奔忙的青年。每次听這些歌都讓我心潮起伏,所以這次可以有机會見到羅大佑對我來說實在是令人血壓升高的好消息。

對于羅大佑和他的音樂我了解得不可謂不多。和很多人一樣,我也覺得自己非常理解羅大佑的歌,覺得自己對他的歌是最有感触和發言權的。然而面對面的交流后,我還是對他和他的音樂有了更完整的認識。

象昆虫掙扎蛻皮一樣面對自己的音樂

記者:我從十二三歲就開始听你的歌,到現在我已經24歲了還仍然在听,而且我知道很多比我大不少的歌迷也還在听你的歌。不知道你有沒有坐下來審視一下自己的歌。它們為什么那么有生命力,為什么能被那么多人喜愛?

羅大佑:其實我創作一首歌,首先是要面對自己,這有兩層意思:第一是要讓自己感動,寫一首歌需要背后有很多的支持,或者說是積累。需要有對生命的价值觀的認定。我講得可能血淋淋一點。可這的确是真刀真槍的做才成。你必須進入到感情最深處去,抓住靈魂最真的東西。當然說起來很簡單,其實這种感受是不能刻意得來的。這就要你持之以恒,要看你有沒有真正去面對你自己真實的感情。第二是要不斷背叛自己,更确切的說是象昆虫一樣的蛻變、脫皮。要背叛自己來做音樂,時代一直在變,做音樂的手法也在變。比如,我們原來用木吉他拌奏、后來用電吉他拌奏,現在有了MIDI。它可以做出各种樂器的聲音來。作曲也是一樣,我總在背叛自己的過去。其實這很簡單也很正常,很多認識都是一點點變化,就象每個人在二十歲的時候都會背叛他十七歲的時候。你還是個小孩子的時候不懂法律你不能說你現在還是不懂法律。其實說背叛還不是很确切。應該是一种象昆虫一樣脫殼的過程。有時候你自己的身軀就是一個牢籠。創作上也一樣,你不能總是在一种思路上。所以非常有背叛自己的必要。

記者:情歌是你的音樂創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很多人都說你的情歌是有真感情在內的,絕沒有現在很多流行歌曲中的無病呻吟。那么是不是可以說你的每首情歌都是你真實的感情生活呢?

羅大佑:應該說是這樣吧。1974年我寫了第一首歌,之前我有很多練習曲,那時候主要就是情歌。當然現在看來都拿不出手。可以說我每首情歌后面都有它的故事,而且每一首歌的對象也不一樣,即使是對同一個人也是寫感情生活的不同狀況,你知道激情有最高潮的時候也有低潮的時候。

記者:你還有很多歌曲是嘶吼著唱的,很痛苦很壓抑。那些更象是你的心聲。

羅大佑:是這樣的,我一直喜歡胡思亂想。而且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會有很壓抑的事。我生活中就有很多壓抑。我又是一個所謂的知識青年。又喜歡听各种類型的音樂。所以我很自然就會想用我的音樂把這些感受表達出來。有時候我會花很多時間跟自己心平气和地談話。有時候我會用很多時間和自己爭論不休。有時候就需要這樣,比如象《鹿港小鎮》這首歌,我在寫它的時候就要有這樣一個環境。我心里必須有這樣的撥動。這是心里自己對自己的一种掙扎。這時候就會有嘶吼和抗爭。

記者:你是一位創作型的歌手,也是一位音樂制作人。那你是喜歡在舞台上為大家演唱還是喜歡從事音樂的創作工作。

羅大佑:我還是喜歡幕后的工作,包括寫詞啊,作曲啊還有制作。你們都知道我的嗓子唱歌是非常差的,可是說起創作來我的底气就足一些。我剛才說過了。那种蛻變和超越的感覺很好。真是太好了。而唱歌是很累的,我感覺有時候是要用命去拼的,尤其還有那么多觀眾。不過對于一個歌手、一個作曲家,我希望我最好能死在舞台上,那是你應該去的地方。總比被車撞了或者是病死好吧。

記者:很多人都覺得你在音樂方面是一個天才,覺得你在音樂界的地位是無人可以動搖的。的确,說起羅大佑的歌,好象已經不是几首流行歌曲而是已經升華到一种文化、一种現象了。你自己覺得你現在處于一個什么位置?

羅大佑:我可不是什么天才,莫扎特才是天才。我只不過是在工作,我就是個音樂制作人。20多年我寫了150多首歌曲,20多年來就一直靠這個來掙飯吃。你可能不知道。台灣的錄音棚是非常貴的。我錄一首歌要花掉很多錢。我想讓自己生活的好點就得拼命工作。你看我唱得又不好,長像也不好。就只有拼命工作了。說到這里,好多朋友想做音樂又覺得非要是天才或者要有什么很突出的地方才成,其實不是這樣啊。像貌有多重要呢?其實大家沒什么可失望的,你不能當歌星的話可以作曲,不能作曲可以編曲,不能編曲可以去學彈鋼琴,不能彈鋼琴的話還可以彈吉他,不能彈吉他還可以寫詞嘛。是不是?

記者:我知道你曾經出過一張專輯。都是重新演繹的著名民歌大王王洛賓的作品。那么你對大陸的音樂了解嗎?

羅大佑:我是出過這樣一張唱片,那時候我還專門去過新疆見到了王洛賓。那次我們聊了很久,聊了很多。這張唱片中有很多优秀的大陸音樂人參与。他們都很优秀。另外我對崔健的音樂有所了解。崔健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把民樂,民謠和西方音樂結合在一起。听起來既有對過去的聲音也有現在科技的聲音。

生活中的捕手

記者:我知道你非常喜歡《麥田里的守望者》這本書。是它的什么地方吸引你呢?

羅大佑:對對,我很喜歡這本書。台灣把“守望者”翻譯成“捕手”。捕手就是棒球隊中的那個捕手。你知道,在棒球比賽中有打擊手,打擊手很出風頭,他打出一個好球就會有全場的歡呼。投手也為大家熟悉。因為他站在最前面。而最不為人知的就是捕手。他蹲在最后,沒有多少人注意他。而且他還要戴上面具。這個人,有功勞的時候沒有他的份。球對贏了,好象沒他多少功勞。球隊輸了。他卻有責任。為什么你沒有接好球啊等等,總會有人來埋怨他。生活中也是這樣,我們的社會中有很多象捕手這樣的人。他們默默做著一件事,沒有人知道。甚至要一直到老都是這樣,但他們卻起著別人取代不了的作用。他們很忘我地做一件事,他們心中也一直有一個希望。他們也在演出,也一樣很精彩。我希望寫歌給他們听或者說也是寫給自己的。他們非常值得尊重。

記者:你從小就喜歡音樂嗎?熟悉你的歌迷都知道你從小就會彈鋼琴。但你為什么還是先選擇了學醫呢?

羅大佑:哎呀,哪個小孩子從小就喜歡彈鋼琴啊。還不是父母逼的。喜歡音樂和從小彈鋼琴可不是一會儿事。另外學醫的事是這樣的。我是喜歡音樂,但學醫是我家的傳統。我父親是醫生,心臟病醫生。我母親是護士,我姐姐是醫生,我家里人都是醫生。我連姐夫都是婦產科醫生。雖然我父母從小就讓我彈鋼琴,但到考學校的時候我肯定還是要學醫。這是一定的。

記者:那你后來放棄了你的專業或者說是遠离了家里人的期望開始做音樂,你的家里人能接受嗎?

羅大佑:這問題好象很簡單,其實花了我十年時間來回答。我一直在用家里的錢,生活啊,上學啊,都是家里花錢。所以那時候得我要說服父母,我在醫學這領域不是最优秀的。而我在寫歌方面自己覺得已經有點成就。要不我怕我會讓父母擔懮擔懮我會餓死。當然當時他們也不是馬上就可以接受的。那時候我態度雖然很堅決但心里還是很痛苦的。

記者:你的生活中還有什么讓你感到痛苦的階段?

羅大佑:在八五年吧,八五年我离開台灣到紐約去,那實際上是我第一次离家出走。因為在台灣我的歌唱得聲音大了一點,歌詞中有的內容讓有些人不太喜歡听。于是我就有些壓力。另一些人他們則希望我聲音再大些。我在八四年出了一張專輯叫《家》,他們發現羅大佑怎么變得溫情起來了?你怎么不繼續反對了?你不是應該繼續憤怒嗎?他們也對我不滿意,我找不到別人的理解,在愛情方面又經歷的失戀。那時候很痛苦,我知道自己要過這關,人生中總有些無奈。

記者:說到痛苦和幸福的時候,好象你總是講到熱戀和失戀,說說你現在對愛情的認識好嗎?

羅大佑:這個其實不好講,感情實際上是很私人的問題。不過大體上我有一個原則,你看我在歌中唱過,你不屬于我,我也不擁有你,世上沒有人有占有的權利。大概感情就是這么回事吧。不要一時沖動而說出很多華而不實的承諾。比如說結婚,就說你白頭攜老,共相私守,海枯石爛。可是你從沒看到一對愛人是可以從一而終的,就說死去也是有先有后的。每個生命都是一個個體,不可能讓他們永遠一致。就說你為了偉大的愛情而犧牲生命,你能說現在的犧牲就能代表永遠的不變嗎。到底是當時的一种激情一种沖動,還是被愛情這個偉大的网罩住了呢?我永遠愛你,也許你可以用最大的聲音對她嘶吼這句話,但當時你有沒有想到過,人是很脆弱的,環境的改變,時間的改變,物質生活的改變,還有比如你親人的离去這些事對你有沒有很大的影響呢?我不能讓她對我有這樣的承諾,同時我也不能這樣做。諾言就是諾言,你在說的時候要考慮你要擔負的責任。我們不是靠講話來生活的。每個人都應該靠行動。而行動是要時間來證明的。有几年的伴侶,有十几年的伴侶還有几十年的伴侶。他們靠什么證明呢?靠時間。時間是唯一的方式。

記者:感覺你不象很多港台歌手那么招搖,有時候覺得你很低調,還老戴著墨鏡。是不是因為你的經歷啊。

羅大佑:差不多是吧。我的确有時候不太喜歡把自己暴露出來。我家里人都是醫生,所以我一畢業,最重要是一件事是考醫師執照。結果竟不幸也被我考上了。在此后的一年半左右時間里。我缺少一個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缺少那种進入到社會最基層做起的那种經歷。我好象是有一种优越感,所以當我進入到音樂這個圈里之后面對五光十色的舞台。面對攝影師那么強烈的燈光我有點不知所措。所以我想把自己保護起來。這可能就是你說的低調或者是我老戴墨鏡的原因吧。

點擊此處發送手机短信將此條新聞推荐給朋友
手机短信傳送天气預報、演出信息、彩票號碼(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齊秦演唱會草率行事 歌迷稱”幸虧不是羅大佑” (5/18/2001)    
  • 十載愛情划句點 李烈正式搬出羅大佑家 (5/18/2001)    
  • 羅大佑訪談:每首歌后面都有一個故事 (5/18/2001)    
  • “5.27”門票訂購已達7万 (5/18/2001)    
  • 特寫:羅大佑–你的樣子 (5/17/2001)    
  • 羅大佑北師大說光陰故事 (5/16/2001)    
  • 羅大佑﹕大陸音樂創作潛力好于港台 (5/16/2001)    
  • 羅大佑為了“527”演唱會 在京一路奔波 (5/14/2001)    
  • 妙語連珠 羅大佑与莘莘學子共話“光陰故事” (5/12/2001)    
  • 羅大佑─與我的記憶有關 (5/11/2001)    
  • 著名音樂人羅大佑作客新浪聊天室訪談實錄 (5/10/2001)    
  • 命運多舛 蔡琴右耳突然失聰 (5/8/2001)    
  • 8000張低价票售罄 樂壇傳奇人物聯手打造“5-27” (5/7/2001)    
  • 我的音樂很孤獨–羅大佑自述“非音樂”主張 (5/5/2001)    
  • “風云榜”里“風云變” (4/24/2001)    
  • 羅大佑:沒有北京歌迷在場我會覺得很孤獨 (4/20/2001)    
  • 羅大佑:我與孤獨﹑寂寞為伍 (4/17/2001)    
  • 北京歌迷對羅大佑“ 遲遲的等” (4/16/2001)    
  • 林志炫:《花房姑娘》唱完很開心 (3/18/2001)    
  • 羅大佑李烈愛情十二載 一年各分飛 (2/1/2001)
  • 相關新聞
    羅大佑李烈愛情十二載 一年各分飛
    林志炫:《花房姑娘》唱完很開心
    北京歌迷對羅大佑“ 遲遲的等”
    羅大佑:我與孤獨﹑寂寞為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