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是文明世界的強盜?

標籤: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紀元6月25日訊】 在經濟不景的前提下,讓我們來看一份CEO們的工資單:山福特維爾去年在花旗集團做了1年公仆,1.51億美元就進了腰包;通用電气的老板聘請杰克韋爾奇管理該公司的代价是1.25億美元;而芝加哥的拉里埃里森也不甘示弱,他在甲骨文公司安度上個世紀的最后1年后,賺了920万。在這個年頭拿這么高收入,簡直跟攔路搶劫沒什么兩樣。

仔細看看他們的發家史,1950年是個關鍵的年頭。那時他們都在干什么呢?維爾當時是個毛頭小子,正准備回軍校讀書去;韋爾奇剛讀完高中一年級,暑假里想找些事做;埃里森最有出息,當時是個6歲的小孩,啥事也不懂。當時的美國總統杜魯門改變了他們的一生。杜魯門在1950年9月簽署命令,將稅收法正式頒布實施。在這項法律里對稅收的形式作了一些修改,正是這些不為人注意的修改,使一种稱為股票期權的收入合法化并具有可操作性。今天,各路CEO們之所以能大發橫財,以致不受控制,原因不僅在于公司的董事會、薪酬顧問,究其根源還是拜美國政府所賜。

既然有了法律撐腰,CEO們當然油水充足,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他們的收入多得連最專業的詞匯都無法形容。而且,受人錢財卻不給人消災,收入与業績并不相稱。進入了新世紀,各大公司的盈利不怎么樣,倒是CEO們的?盈利?丰厚得連90年代的老手們也自愧不如。10年前,時代華納的史締夫羅絲的收入是7500万美元,亨氏的安東尼奧雷力擁有400百万股期權,市值4000万,這些數字已經讓人瞠目結舌了,可是現在CEO們的收入竟達到9位數,實在超出了常人所能想象的極限。其中給人最深印象的一個特點就是市場會上下波動不定,公司的盈利水平也會時好時坏,只有CEO的薪酬是只賺不賠的,而且越走越快。

人們很難對近期這种异常的收入水平作出簡單的解釋,要知道,CEO身价高漲涉及到眾多因素,而且由來已久,發展到現在已經根深蒂固了。CEO們的荷包如豬籠入水,主要的武器是股票期權。這种形式在1950年只有少量公司采用,可是現在已經形成燎原之勢。何故?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審計机构在公布公司的財務報告時可以用特殊的方式處理股票期權,這种方式令CEO們眉開眼笑,股東們可就慘了。除了股票期權以外,薪酬顧問的意見、經濟發展水平、社會趨勢,甚至政府部門的政策對于CEO的收入都有重要的影響。一般來說,許多公司的董事會專責制定CEO的薪酬的机构完全知道這些家伙的收入比天高,可是這些机构大多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以致薪酬水平完全失控。政府部門也不是完全撒手不管,它們偶爾也會試圖約束一下收入的水平,只是這些行動往往帶來相反的效果。

CEO們的好日子也是近20多年來才開始的。從50年代至70年代,CEO工資收入的增長甚至還比不上工人階級。如果考慮通脹的因素,當時的收入比現在小得多。收入包括了股票期權,如果按現在的標准,這些期權簡直是小儿科,2万股就已經是大數字了。CEO們的工資收入与公司的業績沒有太大的聯系,不過股价卻明顯水漲船高:在低通脹的1950年至1964年期間,標普500的成份公司股价平均每年上升11.3%。到了1964年,股市的黃金時代結束了,期權當然也就成了雞肋。于是,薪酬顧問們又想出了別的招數來激勵士气。這些損招里最特別的發明是一种稱為業績股份的制度,即如果公司的每股收益增加,CEO就受到獎勵。獎勤罰懶的原則本來應該體現在股价上升CEO的收入才能增加,可實際上要提升每股收益辦法辦法多得很,CEO們拿獎金的捷徑有的是。這种做法改變了人們思考問題的方式,變成?如果公司業績不好,就想些別的法子讓CEO創收?的荒唐邏輯。

1969年,一名棒球隊員科特弗拉德向法院提出訴訟,要求修改棒球隊員的聘用合同。其它隊員也有樣學樣,很快一些20出頭的運動員收入超過了各公司的CEO。既然四肢發達的楞小子可以做初一,CEO們怎么就不能做十五呢?到了80年代,從商成了時髦的職業,CEO們也就以能賺會花為榮。互相攀比,成了CEO們身价飛漲的重要原因之一。

股票期權開始時也并不吃香,不過隨著80年代股市騰飛,期權令許多人一夜暴富。各公司也逐漸把大量的期權和限制性股份作為管理層收入的一种形式。麻煩的是,這些股權伴隨著大量現金報酬,也就是說,CEO們不必為股价高低而費心,這与眼巴巴望著股价上升的股東和投資者們有著根本不同。到了90年代,這种現象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牛市与巨額股權相互影響,造成大眾的極大狂熱。

當官的對這种情況當然不會視而不見,1993年美國國會通過法例,規定若CEO的工資超過了1百万美元,所在的公司就不能享受減稅待遇,不過与公司業績挂鉤的收入可以豁免。這個法例沒有約束CEO們的收入,反而還使之有所上升,許多人的收入本來不足1百万,可現在都升到了這個數,政策要用足嘛。此外,美國證交所也要求各公司對CEO的收入作更詳細准确的交待,這樣一來各路高手又紛紛尋找對策,許多CEO生財術于是浮出水面。

誠然,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發財致富并不可恥。人們怨恨的是分配不公。1991年和1992年正當衰退來臨、不少人失業之際,人們對于CEO的高收入怨聲載道。可是隨后美國經濟复蘇,股市紅火,這件事也就被拋諸腦后。如今,美國經濟疲弱不堪,股市崩潰,數以百万記的老百姓受到影響,當然也就開始聲討CEO們了。不過,要打倒不合理的制度并非易事。首先,最基本一點,美國公司的所有權和管理權是分离的,統治著公司的是經理和董事,可他們不是公司的主人,不必承擔公司的成本,股東們對于CEO的劣行敢怒而不敢言。這恰恰是資本主義企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人們對之也無可奈何。其次,美國人笑貧不笑娼,只要有錢就是老大。在其它很多國家里如果年入9位數會被千夫所指,可是美國人卻視為英雄。第三,經濟一體化使CEO不愁沒出路。CEO失敗的例子不計其數,成功的CEO成了全世界的寶貝。不管他值不值,反正他的身价不會降。

牢騷滿腹也沒用。看來改變現狀的机會小得很,而另一方面,經濟似乎有复蘇的跡象,人們也期待著高价聘請的強盜們真能做點什么成績。就算不少人喊破喉嚨,CEO們高薪照拿不誤,在一片憤怒抗議聲中,日子也就照原樣過下去。

──原載《粤港信息报》 本文分析不代表大紀元觀點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文章
    

  • 二十一世紀CEO十大必備條件 (6/25/2001)    
  • 媒体巨頭默多克教訓互聯網界CEO (6/23/2001)    
  • 評論:緣何外來的CEO會念經? (6/23/2001)    
  • Intel CEO:Linux台式机市場“任重道遠” (6/22/2001)    
  • “我終于失去了你” — 新浪被裁員工內心獨白 (6/21/2001)    
  • 2001年度媒体風云人物獎花落誰家? (6/21/2001)    
  • Oracle CEO埃里森:五年后軟件業將衹剩一個對手 (6/21/2001)    
  • 網絡公司CEO專訪:大陸互聯網免費走到盡頭 (6/20/2001)    
  • 分析﹕Windows XP能成為PC業的救星嗎? (6/20/2001)    
  • 《財富》:大公司CEO憑什么拿天文數字的薪金? (6/19/2001)    
  • DoubleClick CEO認為网絡廣告仍有前途 (6/19/2001)    
  • 微軟總裁蓋茨人到中年仍致力于技術 (6/19/2001)    
  • 大陸IT業CEO們的黑色六月 (6/18/2001)    
  • 如何成為世界收入最高的CEO?王嘉廉透露成功之道 (6/18/2001)    
  • 經濟疲軟 CEO自愿減薪共渡時艱 (6/18/2001)    
  • 埃利森對新推出的9i數据庫充滿信心 (6/18/2001)    
  • 耶魯商學院院長: 什么最令CEO們害怕? (6/17/2001)    
  • 從奧運體操冠軍到房地產CEO 樓云轉行依然优秀 (6/16/2001)    
  • 評論:網絡大少丁磊的賺錢神話 (6/15/2001)    
  • 大陸CEO并非真正的CEO 王志東是畸形体制犧牲品 (6/15/2001)
  • 相關新聞
    大陸CEO并非真正的CEO 王志東是畸形体制犧牲品
    評論:網絡大少丁磊的賺錢神話
    從奧運體操冠軍到房地產CEO 樓云轉行依然优秀
    埃利森對新推出的9i數据庫充滿信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