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林與寺廟數百年來的緊密糾纏-吳哥窟的榮耀

font print 人氣: 32
【字號】    
   標籤: tags:

(http://www.epochtimes.com)
在柬埔寨的熱帶叢林深處,有一群全世界最神秘的寺廟建築瑰寶-吳哥窟(Angkor Wat),它曾與中國的萬里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同列為世界七大奇觀,但是卻在吳哥王朝崩潰之後埋沒於荒煙蔓草四百多年,連柬埔寨的子民都遺忘了它的存在。直到西元一八六○年,在法國博物學家姆歐鍥而不捨的探索之下,吳哥窟才重見天日。

吳哥窟雖然熬過了歷史的滄桑,戰火的摧殘,但是叢林與寺廟數百年來的緊密糾纏,形成一種微妙特殊的共生關係,樹木與建築既相互依存也相互威脅,讓那些兢兢業業想保存吳哥窟榮耀的專家們備感棘手,深恐牽一髮而動全身,摧毀這座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千年古蹟。

遊客來到位於柬埔寨暹粒市的吳哥窟,還沒有看到一座又一座如夢似幻的美麗建築之前,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環繞盤據整個吳哥窟的熱帶叢林。參天巨木不僅籠罩著偉大的神殿,侵入廟宇庭院的每一個角落,它們的樹根更在地面與地底盤根錯節,蔓延成迷宮般無所不在的網絡。樹木的生長一方面會擠壓動搖早已搖搖欲墜的脆弱建築,形成嚴重威脅,可是另一方面,樹木的根莖又是維繫吳哥窟多處斷壁殘垣的唯一憑藉。

因此樹木對吳哥窟建築的威脅如果不能解決,那麼再高明的修復工程也敵不過大自然的破壞力;可是如果解決方案過於激進,無視於樹木維繫結構的功能,吳哥窟恐怕還是會在數年之內崩塌殆盡,徒留遺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吳哥窟專家坦尼希維利說:「我們必須拯救樹木,因為有些樹木其實是在拯救吳哥窟的建築,它們就像撐住建築物的雙手。如果我們砍伐這些樹,那將有如引爆炸彈。」

在以微笑的巨大雕像聞名遐邇的百因寺(Bayon),維修工作者很早就清除掉廟宇上方的樹蔭,目前正進一步檢查其週遭的樹木,以確定有無樹根威脅建築結構的穩定。吳哥窟原本就是一座叢林中的寺廟,婆娑枝葉與瑰奇建築相得益彰,整座古蹟獨特的氣氛、魅力與宗教情懷都在其中醞釀。

以寶劍寺(Preah Kahn)為例,吳哥王朝武功鼎盛的國王闍耶跋摩七世建了這座兼具寺廟與學院功能的精緻建築。總部位於美國紐約的「世界遺產基金會」目前正在進行一項計畫,希望能同時保存寶劍寺的建築與其週遭的神秘叢林氛圍,基金會副主席史塔布說:「我們認為寶劍寺的樹蔭是一大特色,不但提供遮蔭,而且增添了整個地方的浪漫氣氛……我想你必須接受這樣的事實:樹有生老病死,而古蹟也同樣在緩慢變化,但兩者會形成平衡狀態。」

因此寶劍寺計畫的挑戰就在於:如何留住大樹,同時又將樹木對建築的威脅降到最低。當地盛產的一種無花果樹是威脅的主要來源,世界遺產基金會的考古學家錢羅雲說,他們會選擇特定的樹木,修剪掉約三分之一高度,希望能降低可能的損害。但是目前寶劍寺最脆弱的部份是其圖書館入口處的拱門,這座拱門上方有一株大樹,下方別無支撐,拱門完全倚靠樹根的糾結才免於崩坍。錢羅雲說:「我不知道拱門還能撐多久,整棵樹都生長在石塊上,如果石塊塌陷,大樹將無法存活,一切都會化為烏有。」

如果說吳哥窟是一座會生長、變化的古蹟,那麼它的管理與維護也將是永無止境的工作。而且無論人類如何修剪、砍伐、管理或保護樹木,熱帶叢林永遠會在一旁窺伺,等待西元一四一三年吳哥王朝覆滅的歷史重演,再度以茂密翠綠的枝葉吞沒壯麗的吳哥窟。對百年來一直動盪不安的柬埔寨而言,這一幕場景恐怕不會是危言聳聽。

(轉載自中時電子報)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