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台灣與香港重新擁抱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吳英編譯)網上雜誌《香港期刊》(Hong Kong Journal)在一月份發表台灣中研院政治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朱雲漢先生所撰「台灣與香港重新擁抱(Taiwan and Hong Kong Re-Embrace Each Other)」一文,指出台灣與香港的關係近年出現轉變。由於台灣開放直航等措施,使香港「兩岸中轉站」的角色不再閃光。但另一方面,雙方努力提升交流,儘管台灣人民對香港仍存在政治疑慮,雙方的遭遇極為類似,都是努力與中共強權保持政治區隔的主體,未來香港與台灣將在互利的基礎上發展更密切的關係。

文章說,過去在台灣與中國大陸關係的僵局中,香港一直扮演著重要的中介角色,提供雙方間接的經濟交流與社會交往,這是因為在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中國大陸之前,香港有著特殊的政治地位、自由的經濟、完善的法律制度、關鍵的地理位置以及高效率的基礎設施等。這樣的角色在一九九七年後,一直到台灣馬英九總統執政前,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文章指出,中國大陸與香港在二零零三年簽署更緊密經貿關係條款(CEPA)後,促使一些台灣企業到香港投資或轉為以香港為基地的公司,以享受香港的優惠待遇,或者在大陸投資的台灣企業選擇香港作為公司首次公開募股(上市)的地點。在二零零二年到二零零八年間,總計有三十五家台灣企業到香港辦理上市,此數量為台灣企業同期間到新加坡、巴黎及紐約上市的總家數的二倍。

當時,香港也成為兩岸人士與經貿交流的中繼站,在二零零七年台灣與香港的飛機航班每週達三百四十航次,旅客超過三百萬人。該年台灣與香港的雙邊貿易額達三百九十八億美元。文章說,到了二零零八年馬總統執政後,此等榮景急速下降,二零零九年一月到十月到香港的台灣旅客大跌百分之二十一、貿易則減縮了百分之十九。

文章說,香港在中共政權統治後,中共只允許香港與台灣維持商業與文化的關係,並且每日緊盯香港處理與台灣有關的政治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香港對台灣採取的限制措施有很多,包括拒絕簽發民進黨政治人物以及台灣高階官員的簽證(但由WTO與APEC主持的有關活動則為例外);與台灣維持非官方關係,不直接接觸台灣政府、官員、代表處;不准互設辦事處。也因此,台灣政府在香港設的辦事處對外只能以「中華旅行社」掛牌運作。

文章指出,這些限制在兩岸關係緩和後有所變化。台灣與香港雙邊都表示樂意提升雙邊關係,促進更多的商業往來及人員互動,香港同意台灣人士只憑台胞證即可進入香港,而台灣方面也同意給予過去曾入境台灣且未延長停留的香港人士落地簽證,並且開放香港的交易所基金(ETF)到台灣市場上市,不久也將許可台灣的ETF到香港上市。文章特別指出,台灣與香港雙邊關係最大的突破是雙方官員的往來互動,未來雙方為擴大雙邊關係,可能進一步簽署雙邊協議,包括避免雙重課稅協議。

不過,作者在最後指出,儘管台灣與香港的政府有意加強雙邊關係,但台灣人民對香港仍存在政治疑慮。他們認為香港是受到中共所控制著的,擔心中共對香港實施的「一國兩制」會延伸到台灣,因此儘管民主在台灣的實踐尚未完全成熟,但台灣人民還是寧願選擇民主自由。

文章的作者認為台灣與香港的遭遇極為類似,包括兩邊的華人都經歷過被帝國主義羞辱的生活、都曾經是殖民地、一直都在追求自我的認同、對於本身的語言及文化相當自豪、都是努力與中共強權保持政治區隔的主體、都是有著顯著經濟與文化影響力的區域等。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租稅協議破局 傳中國港澳辦作梗
張錦華:媒體自由倒退的警訊
北京的維權與胡同保護人士 :香港人,請不要在北京買贓!(下)
中華民國台灣出入境規費修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