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梓晏:《我愛紐約》浪漫不浪漫

文/甘梓晏

標籤:

【大紀元1月5日訊】以「愛的城市」(City of Love)為主題的《我愛巴黎》(Paris, Je t’aime),曾以20多個短篇故事成功交織出一部動人的影片,三年後,同樣的意念被移植到另一城市──紐約。


(圖/泛亞)


由來自世界不同城市的11位導演聯手炮製的《我愛紐約》,今次每篇故事比《我愛巴黎》(Paris, Je t’aime) 長,每段約八分鐘,而且不同故事中的人和事也刻意地被連繫起來,原意可能想讓觀眾看得舒服一點。可惜,這個安排意外地引起反效果──八分鐘這個長度認真尷尬,說一個小故事太長,說一個長故事太短,導演要拿捏得好並不容易;生硬地將各個故事中的人聯繫起來更是錯上加錯,觀眾入場根本是尋求短暫的、混合而成的、充滿「紐約味」的小故事,搞得現在變成了《真的戀愛了》的紐約短片版。


(圖/泛亞)


記得筆者上次看《我愛巴黎》時,所得到的是巴黎獨特又美麗的街景、天馬行空的故事、浪漫動人的情節,每一篇小故事都看到導演個人的獨特手法、不同的調子,當中亦有反映出現實中的種族問題,雖然沒頭沒尾但感覺十分實在。


(圖/泛亞)


今次欣賞完《我愛紐約》,除了失望就是可惜,質數參差,不知道是導演不夠功力還是創意上受到了限制,反正就與上個系列相差遠矣,多個故事都以平舖手法拍攝,過於單調。


(圖/泛亞)


如要獨立評分,當中以日本導演岩井俊二的故事最為貼近電影主題,他選中了《魔戒》型男奧蘭度布林(Orlando Bloom)與《無頭谷》姬絲汀娜莉治(Christina Ricci)作男女主角,發展出一段浪漫的電話情緣,時間上亦編排得恰到好處。

其次是美國導演祖舒馬斯頓(Joshua Marston )的有趣感人作品──兩位老夫婦慶祝63週年結婚紀念,蹣跚地走到海邊看風景,兩人的風趣對話令影片加倍生動。 


(圖/泛亞)


其中中國導演姜文的小偷情緣及印度的錫哈加培(Shekhar Kapur )的酒店怪異事件最為奇特,看後亦得不到箇中含意。但老酒店加上兩位老巨星茱莉姬絲蒂(Julie Christie)與約翰赫特(John Hurt),散發出一股獨特的懷舊味道。而沙拉保夫(Shia LaBeouf)演的跛腳服務生亦十分出色。

首執電影筒的女星妮坦莉寶雯(Natalie Portman),作品不算出色但有溫馨父女情及種族問題作充橕,加上怡人的中央公園作佈景,效果不俗。

最令人不快的是其中四段影片以「性」作主題,對白露骨不在話下,跟「浪漫」與「愛」毫不相干,或者在導演眼中,紐約人的愛情觀就只能建立在低俗的笑話上。

不知這個系列還能持續多久,期待稍後的《我愛上海》。◇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名家專欄】經營自己花園好處多多
楚一丁:《繁花》,一場在恐懼中綻放的夢幻
歌唱家白雪演唱《再次成為神》主題曲
諸葛明陽:天人合一的畫卷 靈動輕盈的舞蹈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