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務官員:亞洲應成立亞洲貨幣基金

標籤:

【大紀元1月8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康世人新加坡8日專電)由於亞洲近年經濟整合明顯加速,素有「日圓先生」之稱的前日本財務省次官神原英資,昨天在新加坡重提日本於1998年提出成立亞洲貨幣基金的構想。

神原英資是在新加坡東南亞研究院的區域展望論壇上演說時,重提上述構想,並認為亞洲貨幣基金除確保未來再次發生金融危機時,能迅速且果斷採取行動協助穩定亞洲貨幣市場外,也有助推動區域共同貨幣的成形。

神原英資指出,雖然亞洲現在談設立區域共同貨幣可能為時過早,但他估計,亞洲區域內貿易佔整體貿易的比重,將在10年內超越歐洲聯盟現有的區內貿易比重,因此現在開始探討成立亞洲貨幣基金和其他經濟整合進程,其實相當符合時宜。

現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擔任教授的神原英資說,東亞國家的外匯存底總額現在達近5兆美元,與其讓這筆龐大的資金投資於美國國債,用來填補美國政府的財政赤字,不如各國撥出一小部份來成立亞洲貨幣基金,只要大家願意動用外匯存底約5%,金額就多達2500億美元,足以創立亞洲貨幣基金。

亞洲在東南亞國家協會(東協,ASEAN)透過東協加三(中國、日本、南韓)機制,正在推動東亞經濟共同體的實現,而東協與中國自由貿易區並在今年元月1日正式啟動,因此經濟整合的趨勢更加快速。

事實上,在1998年爆發亞洲金融危機時,由於對國際貨幣基金(IMF)處理區域貨幣危機的手法上有意見,日本當時就提出成立亞洲貨幣基金的構想,但因為地緣政治因素,加上美國擔心這將削弱國際貨幣基金的影響力,因而反對此一提議,導致構想擱置。

不過,有與會者詢問,「清邁多邊倡議」的貨幣互換基金,是否最終可能形成亞洲貨幣基金。對此,神原英資表示,對這個總額達120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機制相當看好。

神原也強調,上述機制都不是要取代國際貨幣基金,而是輔助國際貨幣基金的功能。

東協和中國、日本與南韓去年底在「清邁多邊倡議」架構下,一起設立貨幣互換基金,預計將於今年3月24日啟動,這筆基金的功能之一,就有一項角色類似日本倡議的亞洲貨幣基金,為因陷入金融危機而面對短期資金流動問題的區域國家提供借貸管道。

神原認為,和歐盟透過機制驅動經濟整合進程,亞洲區域整合的主要動力來自市場的整合,這方面取得亮麗成績。例如亞洲區域內貿易,在1990年就佔了整體貿易的40%,到2006年更攀升至55%;而本月剛生效的東協與中國自由貿易協定,也是區域市場整合的最佳例證。

神原也主張,現在還被排除在「東協加三」之外的亞洲主要大國印度,應該讓它儘速加入,擴大「東協加三」這個區域大家庭。

相關新聞
歐胡會  人民幣、美元成攻防焦點 
聖嬰氣候恐助漲糧食價格  亞洲貨幣看升
美元反彈  亞幣多數貶值
新台幣上週升0.02%  亞洲貨幣多數貶值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