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歲女孩無錢上培訓 路燈下苦練芭蕾

人氣 32
標籤:

【大紀元10月19日訊】只要不是大雨天氣,每天華燈初上時,行經成都市大慈寺門前的市民,都會看到一位小女孩在昏黃的路燈下,默默無聞地苦練下腰、劈叉、旋轉、平轉等芭蕾舞基本功。「看著我女兒越是對舞蹈痴迷,我的內心就越發慚愧!……」一旁陪練的父親眉頭緊鎖。
  
據華西都市報報導,小女孩居住的東順城南街76號小院是一個名副其實的低窪棚戶大雜院,一家三口「蝸居」的老房子不到20平米,陰暗潮濕,破爛不堪。

小女孩的父親姚永中慚愧地說:「都怪我和她媽沒出息,只能靠吃低保和打短工維持生活,家境貧寒實在拿不出錢送她到舞蹈班學習,所以只得讓她在這裡自學。」

姚永中今年55歲,當過知青的他回城後幹過搬運工,當過銷售員,做過小買賣,但都一事無成。「為了生計一直都在忙碌奔波,所以耽誤了婚姻大事,直到中年才成婚得女。」姚永中說:「『望女成鳳』,所以我女娃子取名就叫姚啟鳳。」

如今,他靠政府的低保,加上妻子在某商場打短工,每月收入大約在1000元左右。全家人生活雖然很貧寒,但女兒讓他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夢想。

「我從來不跟班上的同學攀比吃穿,要比我們就比學習成績。」坐在擁擠的床邊做作業的啟鳳拿出一疊獎狀,其中有「三好學生」、「書法評比第一名」、「民族舞小學二等獎」等近10張獎狀。由於啟鳳勤奮好學,如今無論英語、電腦、還是書法繪畫在全班都是排名第一。

痴迷舞蹈 電視為師

「她從小就對舞蹈痴迷,剛學會走路時只要聽到有音樂響起,她就會情不自禁地隨著節奏扭動身子。」姚永中說,但凡電視上有舞蹈、雜技表演時,她就會在床上模仿演員們那些下腰、劈叉、翻觔斗等舞蹈動作。「床上也就成了她唯一的練功場。」

上小學一年級時,啟鳳知道班上有不少同學都在少兒舞蹈班接受專業培訓,一個週末的下午,她瞞著父母跟著同學偷偷地跑到成都藝術中心的一個少兒舞蹈班,趴在練功房的窗戶外,第一次看到同齡的夥伴穿著整齊的練功服,有專業老師的指導,有鋼琴的伴奏……「當時我就羨慕死了!」童言無忌的啟鳳說。

從那以後,啟鳳幾次都想試著向父母開口——「送我上舞蹈班嘛。」但一想到要花去四、五百元的學費時,最終她也沒有把這話說出口。

為了滿足女兒學習舞蹈的心願,父母從親戚家借來DVD,從地攤上淘回芭蕾舞、民族舞教材的碟片。「電視機就是女兒的啟蒙老師。」父親自豪地說,由於女兒的模仿能力極強,從電視中她學會了不少舞蹈。

「我女兒長這麼大,幾乎沒有下過一次館子、甚至連冰糕、飲料也與她無緣。」終於在她上小學二年級時,家裡省吃儉用積攢了400多元送她進了一家少兒芭蕾舞培訓班。「班上30多個孩子,個個家庭經濟條件都比我們好。」姚永中說,女兒在舞蹈班一學期,從來沒有奢求一件像樣的練功服,全是父母給她買的處理貨。 唯一一雙練功鞋都是同學穿舊了扔掉後,被她撿回來,補了又補還捨不得穿。

「只要能進舞蹈班學習,哪怕光著腳練我也願意。」女兒的這句「豪言」如同鋼針刺痛著父母的心。

去年8月,僅僅通過一學期的刻苦訓練,啟鳳便順利地取得了別人至少需要三學期才能取得的「芭蕾舞四級合格證書」。

但因為沒有錢交學費,啟鳳再沒去舞蹈班了。老師表示,啟鳳腳長手長,天生芭蕾舞演員的材料,對舞蹈的悟性極強。

今年初,姚永中在街上撿回一張商家搭展台丟棄的纖維地毯,每晚將它鋪在大慈寺山門前的路燈下,為女兒練習毯子功起到一種保護作用。「路燈當舞台射燈,行人當台下觀眾。」啟鳳經常安慰父母說,她已經適應這個露天練功場了。

啟鳳明年準備報考軍隊藝術學院,考上了可以免交學費。她希望儘早給父母減輕點負擔,實現芭蕾夢想。

相關新聞
貧困家庭的悲劇: 母親餓死父子垂危
大學收費增長過快  貧困家庭難以承受
貧困家庭生活實錄﹕老師讓我回家洗個澡
看看他們——北京外來弱勢貧困家庭口述實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