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蘇花長又險 防災機制踢鐵板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2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3日電)蘇花公路是台灣最美的公路,幾乎是來台陸客必走的路,21日宜蘭降下超大豪雨,蘇花嚴重坍方,200多名陸客受困。交通部坦承現有防災系統無法用在蘇花,未來應有新機制。

中華民國旅行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許高慶說,來台陸客團的行程很多會選擇8天7夜環島,大約95%都會以搭遊覽車方式遊蘇花,主要是火車可提供的座位數不夠,行程安排也較不方便。

對於蘇花公路常有坍方,許高慶建議交通部,在高危險土石流區一定要嚴格監控並有預警措施。

交通部公路總局在去年莫拉克颱風後,以流域概念研發一套防災機制,可在災害發生前提早預警,今年凡那比颱風期間發揮作用,但這套機制在這次蘇花事件並無功能。

公路總局主任秘書陳茂南說,流域概念的防災機制是從大範圍思考,主要是防橋梁因河水超過警戒線的災害;蘇花公路的特性完全不一樣,像這次蘇花災情是因坍方,整個蘇花公路有118公里,坍方只在其中幾個點,現有的防災機制還無法預警整條公路在哪個點可能會坍方。

交通部政務次長葉匡時表示,防災針對各道路不同的特性有不同機制,莫拉克的教訓讓公路總局對防災有了流域概念的新想法,蘇花公路這次嚴重坍方後,對蘇花公路的災害預警未來也應有新的做法。

另外,外界有人質疑為何颱風天旅行團仍執意走蘇花公路?許高慶說,梅姬颱風陸上警報是在21日下午5時30分才發布,且東部都不在警報範圍。

環遊國際旅行社導遊陳學毅也說,花蓮當天上午天氣不錯,遊覽車到南澳時,開始下大雨,和公路總局工務段聯繫時,被告知沿路有零星落石,不影響通行;當車輛再前進到東澳時,雨勢大到會讓人害怕,再和工務段聯繫,被告知莫再前進,但很快就發生坍方。

陳學毅認為,如果能及早在南澳就被告知不要再前進,也許可以不必遭困。

陳茂南說,宜蘭蘇澳這次創下每小時180多毫米的降雨量,瞬間的暴雨量以前從未發生過;公路總局會再研究是否可在現有防災系統中,增加地質、地形的特性,針對蘇花公路危險路段及早預警。

然而,台灣省大地工程技師公會理事長陳准江對蘇花公路的預警機制不樂觀。他說,蘇花公路地質不但脆弱且複雜,很難在坍方發生前就可預測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