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2村地陷百餘坑 8成水田變旱地

人氣 33
標籤:

【大紀元10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韓婕綜合報導)重慶銅梁縣冬筍村、人和村出現上百處地陷坑,而發生地陷的兩村莊均出現旱情,當地80%的水田因缺水變成了旱地,部份水田因缺水而絕收。同時,水井乾枯,人畜飲水困難。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在一處發生地陷的水田正中有一個大坑,方圓十幾個平方米,呈漏斗狀,大約有3米深。光這塊田就有6個地陷,這些地陷小的有幾平方米,大的有十幾平方米;現場可以看到地陷的水田因無水、乾旱而龜裂。

銅梁縣慶隆鄉的村民說,整個村有20多個地陷,最大的地陷有30多平方米。地陷坑呈漩渦狀,裂縫一圈圈向外擴散。大部分地陷坑深約一兩米,直徑約五至六米。最大的坑深和直徑均達八至九米。

重慶銅梁縣冬筍村今年4月至今,冬筍村27社、28社、29社、30社又陸續出現20餘處地陷,而人和村此前就已出現地陷。據當地人不完全統計,至今,人和、冬筍兩村大大小小的地陷坑約有上百處。

據冬筍村村民李其群說,2008年起,她家屋後的山泉開始斷流,水源只能靠門前的水井,水田也因無法蓄水而不能插秧。到2009年,村中家家戶戶的水井幾乎全部乾涸。如今,冬筍村出現地陷四個社的500餘村民的水源除了雨水,就靠附近一煤礦的井下水。

據當地村官表示,冬筍村和人和村都背倚青山,地下水資源曾經挺豐富的,山坡上種滿了水稻。以前村民生產、生活用水80﹪以上依靠山泉和井水,一直以來基本不缺水。但在 近兩三年,兩個村莊日益陷入乾旱。而冬筍村和人和村原來上千畝水稻田,現已有80%因缺水變成旱地。

歌樂山鎮建管辦主任梁廷虎介紹,歌樂山屬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溶洞或陰河分佈較多。他指出,龍塘坎社地下分佈陰河,加上地下深處正修建交通隧道,專家查明地陷原因是施工放炮產生震動,誘發地陷。

地陷多是人禍

近來大陸各地「地陷」頻發,中山大學教授張珂認為,如果塌陷比較集中,往往是受人為因素破壞所致。

他舉例說,如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溶洞形成負壓,加速了塌陷的過程,這是人為造成的地質災害。

此外,在河谷地帶,如果地下水流動加速,或過量抽取地下水(或礦坑抽取地下水),會使土壤在水位變動和重力作用下,發生塌陷,如成都崇州懷遠鎮進行過地震勘探測量,為了產生人工震源,實施了爆破等操作,致使砂礫石層鬆動,在地下水作用下,發生了塌陷。他還指出,降雨較多也可能致塌陷。

天坑還是地陷?

地陷與天坑二者不是一個概念:地陷是地面塌陷,天坑是一種喀斯特地貌的專屬名稱。

根據地質學定義,真正的「天坑」是指具有巨大容積,陡峭而圈閉的碳酸鹽岩層壁,通俗地說這是一種大「石頭坑」,從地下通向地面,四周岩壁峭立,深度與平面寬度(口部或底部)的平均直徑與深度均在100米以上,有的達到數百米。

反觀近來世界各地頻現的「天坑」,直徑多為幾米或十幾米,極個別的幾十米,且多數出現在土質層中,屬於「土坑」,因此無論是性質還是規模,都與真正的「天坑」有著天壤之別。確切地說,這種「土坑」應該稱為地陷,或者說地表塌陷。 @

相關新聞
廣東梅州地陷 400平米大90米深
怪怪!大陸連續多地出現「巨坑」     
廣州鬧市現「大坑」 深近兩米能容小車
廣州鬧市老榕倒地 再現近兩米「大坑」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