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樂府和歐洲樂舞相融獲讚賞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11月20日報導】(中央社記者羅苑韶巴黎20日專電)漢唐樂府和法國憶古樂團在合作創作的「教坊記」中,分別置入中國大唐和歐洲15世紀的古典樂舞元素,雙方跨越時空在舞台上相會,法國觀眾直呼「太美了」。

「教坊記」是台法藝術家共同合作的作品,由漢唐樂府和法國憶古樂團(Douce Memoire)共同製作。19日晚在奧爾良(Orleans)劇院作法國巡演第一場表演。

擔任本劇聯合導演、編舞、南管音樂及演唱的漢唐樂府總監陳美娥,將七色彩虹調和,以令人讚嘆的手法在舞台上自由揉合。由葉錦添擔任服裝設計,不論是台灣或西方樂師、舞者,衣飾、手袖、裙襬搖動之間,在在令人目不轉睛。

負責音樂設計的憶古樂團總監雷桑達德(DenisRaisin Dadre)在介紹表演節目折頁中指出,自1999年首度接觸南管音樂舞蹈,便不斷思索南管與歐洲15世紀前半藝術有許多共通處。

他指出,在陳美娥的提議下,以中國唐朝,首批西方傳教士到中國的時代背景,與中國梨園藝人相會交流的經驗,讓兩種藝術形式得以交會對談。

雷桑達德讓中國和歐洲樂器分別演奏對方曲譜,或讓中國音樂陪襯歐洲男聲。觀眾看到台法雙方樂師都吹笛、彈撥或拉奏弦樂器(魯特琴、琵琶、二胡、豎琴),實地感受雙方藝術文化的相近。

音樂呈現和諧,令人驚喜訝異。在一個中國色彩的舞台上,上演著15世紀歐洲音樂舞蹈跨越時空,與中國9世紀的樂舞藝術交會。

「教坊記」中西交流的時代背景,歐洲舞者先是身著中國服飾跳西式舞蹈,然後學習中國舞步和藝術精神,隨著梨園舞者起舞。梨園藝人看熟歐洲舞蹈後,也吸納外來舞步,讓人看到大唐盛世廣納外人文化的氣度。

觀眾在演出結束後,紛紛讚賞這是一場美麗的演出。有觀眾表示,音樂高度和諧,舞者十分優雅。年輕觀眾表示,從沒看過這種表演形式,很棒。

台法聯合創作的「教坊記」法國巡演行程,將繼續到布爾茲(Bourges)、香檳沙隆(Chalons-en-Champagne)、都爾(Tours)等地演出。

相關新聞
不敵價格戰 日本車企5月在華銷量均下降
警方:77名中國人乘豪華轎車偷渡意大利
美日韓三國確認打造更具彈性供應鏈
玻利維亞發生未遂政變 前陸軍將領被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