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雜誌盤點十年大事記

人氣 54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1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文華綜合報導) 在21世紀頭十年即將結束的時候,近日美國《時代》週刊在全球各地出版的雜誌都以封面特刊的形式回顧了過去十年引人關注的重大事件,文章盤點了十年來全球及美國在政治、經濟、外交、災害和戰爭等多方面的節點,讓人們在讀懂過去的基礎上展望未來。

馬克•吐溫說過:「歷史不會重演,但總會驚人的相似。」如果您想知道我們如何到此,那就必須瞭解我們來自哪裏。歷史的車輪不會停止轉動,跟上時代潮流的唯一方法便是稍息片刻,靜下來想想過去究竟發生了甚麼?雜誌編輯在解釋籌劃這一特刊的原因時表示,過去并不完美,我們總是在不斷地犯著同樣的錯誤,而這并不總是因為我們忘記了過去,而是因為人類不可避免地會犯錯誤。不過從過去的教訓中,我們應該學到點甚麼。這次時代盤點的大事中,很多都無法擺脫失誤的陰影。讀懂過去,只是為了更好的迎接未來。

文章把2000年稱為美國國家分裂的一年,因為當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圍繞佛羅里達州選票的計票爭論,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戲劇性局面:總統候選人布什與戈爾之間展開了一場長達五週的「司法大戰」,由此牽動了 「媒體戰」,最終一錘定音的是非民選產生的最高法院。那年的大選讓人們看到,不同的地理、性別、婚姻狀況、種族、意識形態、政黨、文化以及是否相信政府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呈現出來的都一個分裂的狀態。

第二件大事是世貿大廈遺址的重建,這可謂世界上最複雜、最重要的建設項目。自從2001年9月11日悲劇發生後,人們花費了380萬小時來清理廢墟,紐約市政府的營救費高達625萬,不過,今天重建工程還是在訴訟和爭議聲中取得了進展。541.3米高的塔樓已經建到48層,每天2千多個建築工人在遺址上日以繼夜的勞作,新建的摩天大樓、紀念碑和博物館,將在「9•11」恐怖襲擊十週年時向公眾開放。人們意識到,重建工程是美國精神的印證,代表著美國人對未來和自由的信念。

在談到伊拉克戰爭時,時代雜誌稱之為「迷失的腳步」。十年來, 「伊拉克」成為一個經常出現的詞;為了它,政黨之間出現分歧;有了它,媒體網絡增加了無數話題;因為它,普通民眾茶餘飯後又多了一個談資。無論是對是錯,它已經發生了,未來如何改變現狀,才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名列第四件大事的是「偷」了這個世界的人,說的是四個年輕人差點毀了音響出版界,不過他們後來消失了。他們改變了世界的發展方式,不是用槍或者金錢,而是軟件。1999年還是大一新生的肖恩•范寧創造出Napster,這種P2P式的免費音樂共享服務讓音樂產業受到重創,在面對多次侵權訴訟後,Napster被關閉。同一年,一名15歲的挪威男孩,約恩•萊克•約翰森與另外兩名至今仍不知姓名的程序設計師,破解了 DVD的防拷保護,「DVD約恩」因此成為影音廠商們的眼中釘。此前在1997年,美國亞利桑那州18歲的黑客賈斯汀•弗蘭克爾開發出了一款免費的MP3播放器WinAmp, 1,500萬人下載了這個軟件,三年後弗蘭克爾又制定了一款不能被關閉的P2P文件共享協議, 2001年26歲的布拉姆•科恩開發出了P2P共享型的BitTorrent,如今BitTorrent已成為網上分享大型文件的標準化途徑。這些免費的共享軟件和平臺無疑為盜版創造了條件。

時代雜誌還調查了光環背後片刻偶像們的今天,他們是一群普通人,其一夜成名并不是因為有魅力或者富裕,而是他們充當了公眾突發事件之中的代表。這些在不尋常事件之中的普通面孔,當聚光燈移開後,他們現在身在何方呢?如當年從古巴偷渡到美國的5歲孩子 Elian Gonzalez,在母親去世後,他被送回到古巴,如今這個16的少年正在軍事院校讀書。當年被誇大成伊拉克戰場英雄的戰地救生員Jessica Lynch,目前已是三歲女兒的母親,她也將完成她的大學學業。儘管受的傷依然不時疼痛,但她說:「活著就是幸運,讓生活帶著我們往前走吧。」

另外,時代還把中國隱瞞非典(SARS)疫情,「公眾知道得太少」,以及「卡崔娜颶風:一場人為的災難」,以及奧巴馬究竟能否實現他競選時提出的帶領美國走上改變之路等,評為十年來人們最應該吸取的教訓。

 

相關新聞
時代雜志与全美連線合作推出全新月刊 報導网際网路世界
時代雜志采訪吳宗憲---台灣電視界的“本土天王”
濱崎步拒上《時代雜志》封面
亞洲時代雜志:在法輪功問題上,香港特首再次不動腦子仿效北京,對其主子亦步亦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