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俄羅斯大選 引發民眾抗議和政府鎮壓

人氣 13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22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12月20日白俄羅斯總統大選結果揭曉,現任總統亞歷山大•盧卡申科再次連任。選舉日當晚,首都明斯克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數百名示威者被警方逮捕。盧卡申科連任後,監督選舉的歐安合作組織,稱選舉出現嚴重舞弊,批評當局出動防暴警察,用武力驅散反政府的抗議集會。

白俄羅斯19日,從上午八時至晚間八時,全國投票選舉總統。投票點剛剛關閉,數千民眾就聚集在首都明斯克的十月廣場上,抗議選舉嚴重舞弊。20日凌晨由白俄羅斯中央選舉委員會宣佈,現任總統盧卡申科在大選首輪投票中,以79.67%的得票率再次當選總統。盧卡申科的幾名競爭對手所獲得的得票率均不到3%。

19日晚上,十月廣場上的抗議者轉到獨立廣場,在政府辦公樓前抗議,當時有兩萬名示威者。示威者們有節奏地高呼「白俄羅斯萬歲」的口號,並要求中央選舉委員會主席下台,要求同政府進行對話。「我們這裡沒有甚麼真正的大選,不過是總統自己任命自己罷了。許多人都無法接受這個結果。」

當一些示威者開始衝擊政府大樓時,遭到了內政部的數百名士兵的拳打腳踢,同時警方還使用了毒氣和電棍。包括反對派領袖、總統候選人、媒體記者在內的數百名示威者遭到逮捕。盧卡申科在接受歐洲新聞電視台採訪時證實,「扣押的示威者人數為639人」。

在週日上街的抗議活動中,法新社則引述反對派代表的話稱,有7名反對派候選人被抓。並公佈了7名反對派總統候選人名單。

9名反對黨候選人之一,卡庫瑟夫(Rigor Katusew)說:「說到大選,一切都像2006年發生的情況一樣。沒有甚麼真正的選舉。這讓人很遺憾。看來我們必須採用其他手段才能解決問題。我們今天的行動就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

另一候選人內克雅列夫(Wladimir Nekljajew) 也發出了舉行抗議的號召。然而當他同工作人員和他的擁護者們一道離開辦公室時,卻受到了國家安全部門的攻擊,並被送到了醫院救治。

另一位總統候選人yaroslav romanchuk則說,幾乎所有的反對派總統候選人都已被捕。他說:「一些候選人在(獨立)廣場上被捕,其他人夜裡在家中被捕。」

21日,白俄羅斯法庭對參與抗議總統大選作弊的六百名反對派人士做了緊急宣判,他們分別被判處5到15天不等的監禁。首都明斯克警察局局長法爾瑪戈伊(Leonid Farmagej)稱,因為這些人參與了未經批准的抗議示威活動。他還說,不能保證這些人在監禁期滿後就都得到釋放。他們對抗議活動的主要負責人在進行刑事調查,如果證實有罪,他們可能被判處最高15年的監禁。

來自俄羅斯聖彼得堡一家報紙媒體《My District》的攝影記者阿斯塔耶夫(Alexander Astafyev)在白俄羅斯大選後的抗議活動中被捕,21日也被白俄羅斯法庭判處15天監禁。他開始絕食抗議,要求與俄羅斯駐白俄羅斯大使會面。此外,還有4名俄羅斯記者在衝突中受傷。

據德國之聲中文網報導,當天選舉中,有多名主要來自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的國際觀察員。歐安組織觀察員稱,投票過程及點票過程中均有不正常現象,並出現了暴力襲擊反對派候選人的情況。對此德國政府提出嚴正警告。美國對選舉結果不予承認。歐盟呼籲釋放被逮捕的抗議者。

12月19日舉行的總統大選,是自白俄羅斯1991年獨立以來舉行的第四次總統選舉。1994年開始執政的盧卡申科一直被批評人士稱為歐洲大陸的最後一位「獨裁者」。但觀察人士注意到,雖然盧卡申科政權的人權記錄惡劣,但中共同白俄羅斯的關係最近幾年日益密切,兩國政府高層互訪頻繁。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今年三月曾訪問白俄羅斯,白俄羅斯國防部長五月訪華,盧卡申科十月訪華。

今年十月盧卡申科訪華時,中共承諾向盧卡申科政府提供數十億美元貸款,雙方還簽定了十多個涉及在白俄羅斯投資及組建合資企業的協議。白俄羅斯反對派人士說,中國從來沒有向西方那樣批評過盧卡申科政權。中國的貸款對目前財政陷於困境的盧卡申科政權來說是雪中送炭。

盧卡申科在這次大選前夕特別強調,同中國進一步密切關係是白俄羅斯的戰略選擇。他呼籲在明斯克市中心建設中國城,吸引中國投資。

俄羅斯媒體曾報導,中共感興趣從白俄羅斯獲得俄制武器的零部件以及相關科技。烏克蘭的外交評論人士托爾斯托夫說,中共在白俄羅斯擁有很多投資,中共在白俄羅斯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白俄羅斯經濟狀況惡化,俄羅斯對盧卡申科政權的支持程度降低,白俄羅斯國內的不滿情緒非常大,來自中國的幫助對盧卡申科政權至關重要。他說:「中共領導人很清楚,盧卡申科的執政地位現在非常不穩固,這給中國在白俄羅斯的投資帶來一定程度風險。因此中國希望盧卡申科能繼續執政,以保障自己的利益。」

相關新聞
Fed壓力測試:美大型銀行都可抵禦經濟動盪
分析:中共四處拱火樹敵 自身戰略或受阻
伊朗利用大學掩蓋核武器研發 逃避制裁
中菲海上衝突後 美菲防長通話重申安全承諾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