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市場巧取豪奪 中共對外商祭出家規

人氣 13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貴遠編譯報導)西班牙歌美颯(Gamesa)公司設在天津的工廠最近很繁忙,不過和其他外國製造商一樣,該公司已得到如下教訓:如果想在中國利潤豐厚的商業競爭中分一杯羹,就要遵守中共自定的對北京有利、對外商不利的苛刻「家規」。

據《紐約時報》報導,2005年歌美颯公司的競爭對手–中國本土的風力渦輪機製造公司才剛陸續成立,當時歌美颯的產品擁有超過三分之一以上的中國市場份額。5年後的今天,這些剛成立的本土暴發戶,借助低利貸款和政府的廉價土地,以及與設備購買大戶–國有電力公司簽訂的優惠合同,攫取了85%的中國風力發電機組市場份額。歌美颯公司的市場份額目前萎縮至可憐的3%。

歌美颯公司在中國的經歷無獨有偶,台式計算機和太陽能電池板產業所面臨的情況也是一樣,中國公司通過各種手段獲取最新的西方技術,然後利用政府的政策優勢, 成為世界上占主導地位、低成本的供應商。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其他領域如高速列車和核反應堆,中國公司這種發展模式可能重複應用,除非中國自行或被全球貿易伙伴強制改變它的技術發展道路。

歌美颯至今忍氣吞聲的部分原因是,該公司現在賣給中國的產品是其五年前占市場主導地位時的兩倍。所以,該公司高管認為,他們來中國是賭對了,雖然按照中國的條款–這些條款有時是違反國際貿易法的,他們培養了約500家中國競爭對手,他們也沒有什麼後悔的。要讓這麼大筆賭注的遊戲玩下去,這些都只是賭桌上的籌碼。歌美颯公司的董事長和首席執行官考維(Jorge Calvet)說:「如果我們不這樣做,還會有別人做。」

據報導,老牌機械公司歌美颯於1994年入行風力發電機組業務,是現代西班牙公司成功的典範。歌美颯在西班牙潘普洛納(Pamplona)等地的工廠生產的風力發電機行銷世界各地,去年的銷售額達44億美元,歌美颯公司是世界第三大渦輪機製造商,僅次於長居世界首位的丹麥的維斯塔斯(Vestas)和通用電氣(GE)。

10年前中國開始傾向清潔能源,大量進口設備時,憑藉西班牙相對較低的勞動力成本,歌美颯公司成為獨占鰲頭的供貨商。歌美颯公司抓住機遇,積極地強化在中國的銷售和設立售後服務機構,從而占到2005年風力渦輪機市場份額的35%。

隨後中國官方開始要求一些國營風力發電企業在招標中增加新條款:渦輪機的零件國產化程度要越來越高,逐步消減進口。這些條款很快就形成了明確的政策,2005年7月4日,中共最高經濟政策機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宣布,風電企業購買設備,其部件國產化必須至少達到70%。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出所謂「發改能源[2005]1204號通知」中表明:「不滿足設備國化率要求的風電企業不允許建設」。

貿易律師說,中國剛剛加入世貿組織4年,設備要求國產化率,而且定的如此之高是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行為。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教授劉易斯(Joanna I. Lewis)是中國風能政策制定方面的長期顧問,她說,曾經和其他專家多次警告北京,有關國產化率的政策很可能會引起世界貿易組織其他國家的挑戰。

但中國政府賭對了,歌美颯、GE和其他跨國公司因為擔心可能失去中國蓬勃發展的風電市場份額,放棄了向自己國家的貿易官員抱怨。相反,他們還積極配合,歌美颯公司和其他領先的跨國風力渦輪製造商都選擇在中國開設工廠和培訓本地廠家來滿足其70%國產化率的門檻。

考維先生說,無論有沒有國產化率政策,歌美颯公司本來就打算在中國開設工廠。他說:「如果你打算進入一個國家,你得入鄉隨俗。」維斯塔斯首席執行官恩格爾(Ditlev Engel)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堅信,為提高對中國市場的競爭力,發展亞洲供貨基地是非常重要的。」

本地生產

在東道國的公司設立裝配分廠和割讓關鍵部件生產給東道國企業是有區別的,前者是許多歐洲風力渦輪機公司(包括歌美颯)在美國的做法。

美國沒有要求部件當地生產的條款,風力渦輪機行業在美國製造的零部件使用率平均為50%。歌美颯在美國的業務,部件當地生產率大於50%,但齒輪箱等關鍵部件仍從西班牙進口。

在北京公布「發改能源[2005]1204號通知」之後1星期內,西班牙歌美颯公司派出數十名工程師到天津。工程師們不只是監督組裝廠建設,而且分散到當地中國公司,開始教他們如何製作做多種鋼鍛件和如何鑄件,以及數控方面技術。

因此,某中國企業在製造承載風力發電機及齒輪箱的10噸鋼架方面非常精通,即使在大風力的條件也維持平衡,而且非常便宜,西班牙公司把它用到世界各地一半的美國賓州費爾利斯希爾斯(Fairless Hills)工廠組裝的風力發電機上。

考維先生說,近幾十年美國製造業衰退得厲害,一些風力發電機部件美國機械公司不能生產。

直到2009年夏天,奧巴馬政府高級官員開始關注美國清潔能源出口壁壘,強烈質疑中國的1204號通知,中方政府才於兩個月後吊銷了這個通知。但這時這項政策存不存在已經無所謂了,有些歌美颯公司風力發電機組超過95%的部件已經是中國生產的。

全球風能理事會秘書長索耶(Steve Sawyer)說:「中國部件本地化的目標已經實現,而且可能取得了比人們預料還要高的成就。」全球風能理事會是一個國際貿易組織,總部設在布魯塞爾,代表們來自世界各地的風能公司,其中包括中國。

羽翼豐滿

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時同意遵守該組織的貿易規則。中國官員最終同意在有關方面發表意見時,辯解的常用藉口是,他們的行為沒有超出公平競爭的範圍。

但奧巴馬政府持不同意見,於10月15日發表包括部件本地化政策的調查,質疑中國清潔能源的政策是否違反了WTO協議公布的規則。這項調查是由美 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nited Steelworkers union)發起的,它敢於對北京強硬是因為它在中國沒有銷售合同。

美國對中國的調查不僅是本地保護,WTO還有其他可行使的權利。例如,行業組織有權責令補貼出口產業的政府,補償給因此而受損失的它國競爭對手。

鋼鐵工人聯合會在請願書中列舉了中國對本國產業的各種形式的補貼和支持,這些都可能違反國際貿易規則,包括國有銀行的低息貸款、廉價或免費批地,以及其他在中國經營的外國公司享受不到的補貼。

因為國有風電企業是風能設備的主要買家,中國有許多政策可以維護其優勢地位,同時限制外國公司開發風電市場的嘗試。一些專家說,這些政策都可能違反WTO規則,這是一個公開的秘密。

今年秋季早些時候,中國風力渦輪機製造商明陽風電集團股票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這是中國進入美國風力能源市場的前奏。該公司的招股說明書在財務方面披露:「我們從當地政府獲得了土地和其他政策資助」,以及國有風能企業只買明陽公司產品的承諾。

走向世界

跨國渦輪製造商,包括歌美颯公司,迄今已受惠於中國不斷增長的市場,儘管有關政策使這些公司爭奪的市場規模不斷變小。

但是,形勢可能會發生改變。中方政府正在放緩新風電企業在本國成立的批覆。暫停的持續時間尚不清楚,但這是為了使全國電力系統有時間來吸收那些建成後尚未連接到電網的數千新渦輪機組。

在政府踩剎車前,歌美颯公司有充足的訂單。但政府的政策意味著在歌美颯等公司的幫助下成為巨人的中國渦輪製造企業,現在必須超越他們已獲得的全國市場尋求發展。

華銳風電是中國最大的風力渦輪機製造企業,它已表示希望到2015年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業者。該公司的董事長和總裁韓均良在北京10月份一年一度的中國風力發電行業會議上說,他的目標是賣到海外的渦輪機和國內一樣多。

華銳風電也是在美國各地設立出口銷售辦事處的中國公司之一,他們正在為明年的出口大動作做準備。他們的依仗是今年夏天中國國有銀行超過130億美元的低息貸款,還有數十億美元正在籌集中,來源於主要由摩根士丹利主導的在紐約和香港的首次公開招股。

跨國公司感到震驚,例如維斯塔斯的總裁先生恩格爾說,將關閉在丹麥的4家工廠和瑞典的1家,今年秋天解雇了24,000人,占其總勞動力的八分 之一,努力降低成本,向亞洲水平接近。

在中國人的推動下,加上奧巴馬當局對鋼鐵工人投訴的調查的影響,可能使西方商戰更加變幻莫測。西方風電市場開發商擔心,如果意識到這些計劃為中國創造就業機會而不是本國的話,西方國家的政府可能會對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減少熱心。

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效仿中國,現在要求風能項目25%本地化,本省太陽能發電項目50%本地化。日本政府作出回應,九月份向世界貿易組織提交投訴,稱加拿大安大略省是違反世界貿易組織有關禁止本地化的要求。相比之下,日本擔心損害兩國外交關系,從未向WTO.提出針對中國的相關投訴。

同時,中方政府通過幫助生產商協調出口戰略和提供各類技術援助,正致力於使其風能產業全球領先。

在為期三天、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數百名行政管理人員的風力發電會議上,中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監督員李先生公開告誡中國最大的風渦輪製造商的領導者:「如果你僅僅是3年或5年時間的領先者,那不算做成功,如果你能100或200年領先,才是站在了前列。」

會場中,中共國家主席低著頭靜靜地坐著,表情嚴肅,來自國外廠商包括維斯塔斯、通用電氣和歌美颯公司的高級管理人員也陪坐一起,默默地如雕像般盯著前方。在政府的關照下,如今中國的風力渦輪機製造公司蓬勃發展,目前已占有450億美元全球風力市場幾乎一半的份額,其中最大的公司正覬覦國外市場,特別是通用電氣一直占主導地位的美國。

相關新聞
風力發電引中資 美議員反對政府金援
聯合國暫停核准中國風力發電場
美國渦輪式風力發電機銷售上升
外海最大風力發電廠 英國啟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