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貧富懸殊影響經濟平衡發展

人氣 95
標籤:

【大紀元12月2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唐雅陵聖保羅23日專電)巴西經濟應用研究所(Ipea)最新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聯邦政府家庭補助款計畫幫助最多的北部和東北部,依然是國內最貧窮地區,而貧富懸殊問題依舊影響經濟平衡發展。

巴西近年來經濟成長迅速,但貧富懸殊問題依舊。Ipea最新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受聯邦政府家庭補助款幫助最多的北部和東北部,依然是巴西最貧窮、人民教育程度和人文發展指數最低的地區。這是為什麼呢?

所有曾經歷過殖民的國家都有一部辛酸史,中南美洲的歷史之所以充滿血淚,則是因為過去的殖民者和現在仍存在殖民思想的執政者從未真正愛過他腳下所踩的土地,只想剝削、利用當地的各項人力、自然資源,只是一味地奪取,卻從未想過回饋,以人民的福祉為目的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巴西前總統卡多索(Fernando Henrique Cardoso)曾以社會學家的觀點說過,人民只想知道他的餐桌上有沒有麵包,之後才會去思考其他。換言之,還停留在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 Maslow)人類需求金字塔理論最底層的「生理需求」:在圖溫飽都有困難的現實中,有誰會去要求或追求尊重需求與自我實現需求?

再者,人民長期接受政府發放的「麵包」後,或許會形成「理所當然」的錯誤認知。假如懶惰是人的天性,加上巴西人樂天知命的本性,只要眼前生活過得去就不會去思考未來,生活發展自然停滯不前。

「救急不救窮」既是慈善的智慧,也是理財的工具,所以許多專家認為,發放貧戶家庭補助款到某種程度的確具正面效益,但一旦超過這個限度就會利弊參半,甚至弊多於利。

巴西因移民(尤其是歐亞移民)富國是不爭的事實,問題在於過去200年抵達巴西的移民多集中在南部與東南部,所以國家財富也集中在這些地區。

雖然巴西殖民史始於東北部,但18世紀後經濟軸心轉向以聖保羅和里約熱內盧為主的東南部,歷經開採黃金和咖啡時期、1930年代後的工業和高科技產業革命到21世紀的世界性金融中心,都未作太大轉移。

近年來,雖有外資陸續投資北部、東北部和中西部,促進當地經濟發展,但各項社會經濟指標依然落後國內其他地區。巴西雖躋身全球10大經濟體,國內生產毛額(GDP)超過2兆美元,但其中47%仍集中在10%最富有階層,10%最貧窮階層只佔0.7%的GDP。

非洲諺語說,「貧窮會讓人變成奴隸」。但一個人如果具備相當的教育知識水準,就會想辦法超越貧窮。從這個角度思考,馬斯洛的人類需求金字塔似乎太官能性了,若一直只想著先滿足生理需求,最後才追求自我實現,那不是對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的諷刺?況且,借用永續概念的思維,唯有智慧、理性地面對貧窮問題和財富的運用,才能達到經濟平衡發展。

巴西第一位女總統羅賽芙(Dilma Rousseff)明年開始的執政會如何?她又將如何改善國內貧富懸殊問題?沒有人知道。

單單從最近她為籌組新內閣與所屬工黨國會議員鬧意見到屈服於這些黨員權勢之下的結果來看,只能想像到她將不斷面對來自黨內外的各種施壓,關鍵在於她是否有能力和魄力經營這一切,展現一國領導人的風範,而不只是做其精神導師、現任總統魯拉(Luiz InacioLula da Silva)掌控下的傀儡。

相關新聞
巴西明年經濟 面臨國內外挑戰
巴西魯拉政府支持度達八成
巴西調高正副總統國會議員薪資
小莎賓進跑道飛機讓路  巴西機場關閉半小時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