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離世後 吉林男孝敬其父母 為其買房

標籤:

【大紀元2010年12月03日訊】在高中同學兼好友呂凱因海難突然離世後,35歲的徐剛毅然以一個兒子的身份,承擔起了孝敬和贍養呂凱父母的重任。他的愛使呂凱父母感受到了親兒雖然已經離世,但生命中還有一個勝似親生的兒子一直陪伴在身邊,讓他們老有所依。

  第一次開工資 將錢塞到呂家抽屜

  據新文化報報導,呂凱和徐剛是吉林省梨樹縣一中的高中同學,徐剛家在梨樹縣東河鎮,父母是農民,呂凱家在梨樹縣梨樹鎮,父母是普通工人。兩人性格很像,都屬於那種不愛吱聲、很低調、但心裡有數的人。正因為這一點,兩人成了好朋友。

  1997年,徐剛從白城衛校(今白城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畢業後,在四平市中心醫院影像放射科做了一名醫生。第一次開工資,徐剛就騎了一個多小時的自行車跑到呂凱家,臨走的時候,徐剛偷偷地將100元錢塞到了呂家的抽屜裡。

  1999年,呂凱從大連海事大學畢業後,在一家遠洋對外技術有限公司做海員。當著呂凱父母的面,徐剛告訴呂凱:「你在外面安心工作吧,家裡有我呢。」而在談到雙方老人的時候,兩個人總是「咱爸咱媽」地稱呼。呂凱是家裡的獨生子,一出海就得走半年以上,甚至一年,家裡這邊主要靠徐剛照顧。

  好友離世 決定照顧其父母晚年

  2003年2月23日上午,正在上班的徐剛忽然接到呂凱父親呂德義打來的電話,老人的第一句話對徐剛猶如晴天霹靂,「剛啊,凱遇上海難,沒了!」原來,2月22日在日本海域,呂凱工作的船與一艘柬埔寨籍貨船相撞,呂凱與一位同事不幸身亡。

  徐剛立即請假趕往梨樹縣醫院,看望禁不住打擊已經住院的呂德義和老伴張玉梅。兩位老人面色蒼白,正打著吊針。徐剛抱住一直哭泣的張玉梅哽咽著說:「媽,您別太傷心了,還有我呢,我也是您的兒子!」

  海葬時 他形影不離照顧二老

  接下來就是處理呂凱的後事。按慣例,海員的骨灰要撒入大海。徐剛在陪呂凱的父母趕到大連處理此事時,接到妻子韓麗麗打來的電話,他的雙胞胎兒子中有一個得了闌尾炎,需要馬上做手術,妻子希望徐剛回來一趟。

  徐剛當時也很擔心,可是呂凱父母這邊更讓他放心不下。徐剛在電話裡對妻子說:「這個時候我不能回去啊,孩子的病不要著急,先打點消炎針觀察觀察,必要時再做手術。」

  撒骨灰時,呂凱的母親捧著兒子的骨灰哭得撕心裂肺,悲慟中幾次想跳入大海,都被徐剛和身邊的人攔住了。徐剛怕二老有閃失,就形影不離地跟著他們,情緒失控時就緊緊地將他們抱住。

  最舒適的住宅讓給呂家父母

  處理完所有的事情後,徐剛恢復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可是他卻總是惦記著二位老人,一有時間就給他們打電話,休息的時候就去看他們,陪他們吃飯。每次回去時,徐剛都把家裡缺的東西補全,把米、面、油、柴背到屋裡,遇上需要辦的事情,他都主動跑前跑後。

  為避免睹物思人,在呂凱離世一段時間後,他們將梨樹縣的房子賣掉,搬到了遼寧省撫順市居住。徐剛越發惦念兩位老人,雖然經常通電話,但總是放心不下。於是,他萌生了要把老人接到身邊的想法。

  2007年,徐剛的一位親屬在四平市鐵西區開發了一個住宅小區。在徵得了呂凱父母、自己父母以及岳父母同意的情況下,徐剛在該小區訂購了三套住宅,分別是2樓、4樓和5樓。

  經過徐剛和全家人商議,最寬敞的2樓讓呂凱父母住。房子裝修完畢後,呂凱的父母搬到了徐剛的身邊。

  勝似親生 老人視之為精神支柱

  這之後,徐剛去呂凱父母家更方便了,只要有空,他就會去。過年時,徐剛的午飯一般在岳父母家吃,晚飯在父母家吃,而年夜飯他會和妻子領著孩子在呂凱的父母家吃。他們一起包餃子,一起看電視,歡歡喜喜地過年。

  「在我心中,我有兩個優秀的兒子,一個已經逝去,而另一個還在我身邊,他們倆是我一生最大的福氣。」張玉梅告訴新文化報記者,「剛就是我們的親兒子,有剛在,我和老伴才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和快樂。剛是中國青年的楷模!」

  呂德義說:「沒有剛的精心照顧,我可能早就不在人世了。剛所做的每一件事說起來平凡,但堅持做下來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剛是我倆的精神支柱,我倆要好好地活下去。」

相關新聞
父親節16歲少女買壯陽藥孝敬父親
港商五萬元買一粒荔枝   孝敬母親
七旬老人孝敬百歲婆婆52年
孝敬父母成鄭州招生標準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