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澳洲園藝家鮑勃‧徹瑞的中國緣

font print 人氣: 5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0年12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簡玬悉尼報導)在澳洲紐省境內靠近東海岸的丘陵地帶,一年四季灌木林鬱鬱蔥蔥,就在這叢林深處有一座澳洲名園「天堂花園」(Paradise Garden),通往這座花園的路只是一條可通一輛車的鄉間土路,走到了跟前首先看到的是一大片苗圃,再往裡走是起伏不平錯落有序的花園和池塘,園內鳥語花香,繁花似錦真是一座人間天堂。


天堂花園的一角(攝影: 簡玬/大紀元)


天堂花園的池塘(攝影: 簡玬/大紀元)


天堂花園中的花圃一角(攝影: 簡玬/大紀元)

天堂花園的主人是澳洲有名的園藝及植物收藏家鮑勃‧徹瑞(Bob Cherry)和他的妻子迪瑞麗‧徹瑞(Derelie Chery)。鮑勃‧徹瑞先生談起自己的本行非常興緻勃勃,為了收集花卉草木他遊歷了許多國家,去了中國四十次。他說:「中國非常幸運,在最後一次冰川時期,中國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所以保留了完整的植物群,中國就成為世界的花卉草木之鄉。在前30年裡,我每年至少要去兩次中國,春天去尋找花卉草木,看到有趣的好花木,就記住確切的地點,等到秋天結種子時,我又去中國收集這些種子帶回澳洲種在自已的花園裡。」

鮑勃‧徹瑞先生於1945年生在北悉尼的柯里比利(Kirribilli)區的柯里比利大道(Kirribilli Ave),他記得在三歲時就喜歡與兄弟姊妹在花園裡玩,不會說甚麼就是喜歡折枝攀花。柯里比利大道的盡頭是澳洲總督和總理駐悉尼的府邸,那裏種的花草和樹木很特別,尤其路邊的茶花開時,粉紅的茶花花瓣落在人行道上,這些粉紅色花瓣就像鋪在人行道上的地毯,真令人賞心悅目。這從那時起他對花卉就產生了極大好奇和興趣,茶花便是他最鍾愛的花卉。鮑勃‧徹瑞先生讀完高中之後,就開始學習園藝,1964年獲得園藝證書。1964~1973年鮑勃‧徹瑞先生在澳洲紐省戈斯福德(Gosford)經營了一家小苗圃,但在72年時,他在離戈斯福德市35公里的紅樹林山區(Mangrove Mountain)的庫爾納瑞(Kulnura)買了222畝原始灌木叢林地,從此開始了自己的園藝生涯。首先開墾這片荒地,從谷溝裡的奧林巴河(Ourimbah Creek)引來泉水,這一帶沒有任何工業污染,這是保障苗圃質量的關鍵。同時他關掉了那間小苗圃。專心培育優良品種,很快他就成為花苗批發了。

初期是以樹苗,灌木苗和室內植物為主,鮑勃‧徹瑞先生不斷地摸索,不斷的改進育苗技術。到了晚上他就如饑似渴地閱讀書籍,瞭解到園藝界的先輩英國著名的植物學家喬治‧福雷斯特(George Forrest)和弗蘭克‧沃德(Frank Kingdom Ward)曾經多次去中國收集植物,是因那裏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植物群。


虞美人(攝影: 簡玬/大紀元)


鵝掌花(攝影: 簡玬/大紀元)

想到去中國採集植物,鮑勃‧徹瑞先生的腦海裡出現了飄然的杜鵑花,山谷裡的玉蘭花,櫻花,白樺林裡的小路,彷彿看到自己未來可愛的花園裡開滿了珍奇的花卉。為了實現自己的夢,等到1984年中國結束文化大革命對西方社會開放了,鮑勃‧徹瑞先生隨國際茶花社(International Camellia Society)去中國訪問,但這一趟使他非常失望,在中國不允許他上山遊覽,也不允許收集植物,跑了一趟,一無所獲。

但是,鮑勃‧徹瑞先生擅長培育茶花的名氣不脛而走,5年後昆明植物園的訪問團來到澳洲參觀他天堂花園,他們建議他加入悉尼王家植物園正在組織的第二年去中國6週植物採集旅行團。鮑勃‧徹瑞先生聽到後很高興就欣然加入了,就在出發前兩週中國發生天安門大屠殺,澳洲紐省政府要求他們停止此次預定好去中國採集植物的行程。這一次又使鮑勃‧徹瑞先生感到莫大的失望。

過後,中國的同行朋友來了電話說,仍然歡迎他去中國,並允許他另邀五位朋友一同來雲南採集植物和種子。在五週的時間裏,他們五人小組在雲南艱難的道路上行走了5,000英里,從海拔高地下到炎熱潮濕的山谷,他們採集到400多種不同的植物。從那之後的30年裡他去了中國40次,每次都與不同國家的同行結伴一起去,在旅途中相互交流培育花草植物的經驗,彼此成為好朋友,並且還互訪對方的花園。

鮑勃‧徹瑞先生說:「去中國採集植物,應選擇海拔和氣溫與澳洲紐省相同的地方,從這些地方採集到的花苗和種子才能在自己的花園裡成活。因此我只去了中國的南方採集植物。就說雲南吧,如果在海拔兩千米以上的植物都不能帶回澳洲,因為這些植物適應不了澳洲的氣候。在這30年裡去了中國雲南、四川、貴州、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福建、上海、蘇杭等地。不僅在野外尋找,還在這些地方的花草集市找到一些珍奇的花木。」


大理古廟珍貴的茶花品種(攝影: 簡玬/大紀元)


天堂花園茶花林一角(攝影: 簡玬/大紀元)


天堂花園茶花品種(攝影: 簡玬/大紀元)


松子已長成大松樹了(攝影: 簡玬/大紀元)

鮑勃‧徹瑞先生認為中國將茶花入藥和用來做飲料已有3,000年歷史的記錄了,至今茶花油仍被亞洲人廣泛使用,如食用和製作化妝品。中國最早在公元前五世紀時就將茶花樹描寫為「茶葉——蔬菜」,因為它的葉子可煮,蒸,然後壓成塊之後作為醃製菜來食用。現在無論哪個國家的種植的茶花最初都來自中國這個茶花之鄉。去中國採集茶花是他想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他說:「記得在雲南一個偏僻的山村,我們一組人在一家小餐館吃過出來,我看見一個和尚在吃松子,他很友好,給了我一把松子,當時我見他的手黑糊糊,我心想他做了甚麼事還沒洗手吧,再一想我把這松子帶回澳洲種在自己的花園裡多好呀,於是我就悄悄將松子裝進兜裡,就這樣將這些松子全帶來回澳洲了,松子不但成活了,現已長成大松樹了。

還有一次在雲南採集時,我們到了大理的郊外,看見一座廟子在文化大革命時就被砸壞了,但廟裡有一顆老茶花樹開的花非常好看,聽說這棵茶花樹五十年會開出一朵帶金邊的茶花,在古時候,這朵茶花要賣一千兩銀子,當然只能是有錢人才買得起這朵昂貴的茶花。當時看見這棵茶花樹已經不行,我悄悄折了一支帶回澳洲種在自己的花園裡。雖然還沒見到帶金邊的茶花,但這棵茶花樹開的花確實很美,後來聽說那棵茶花樹死了。2009年中國植物界通過國際茶花社找到我,從我這裡買了這棵茶花的種子回中國,正好是十年後這棵茶花才返回了自己的故鄉。」


這是鮑勃‧徹瑞先生奪冠的茶花,後面是迪瑞麗‧徹瑞出版的書(攝影: 簡玬/大紀元)


鮑勃‧徹瑞先生的妻子說:「在中國康定,是小馬駒使我著迷並引我發現了珍貴的玫瑰花」(由瑞麗‧徹瑞提供)


鮑勃‧徹瑞先生的妻子在桂林停留時,穿上了『中國格格』的服裝(由瑞麗‧徹瑞提供)

鮑勃‧徹瑞先生的妻子迪瑞麗‧徹瑞是悉尼大學的博士生,畢業後在出版社工作了二十年,因喜歡花卉與鮑勃‧徹瑞先生接下了良緣。在與丈夫共同生活和工作中她出了一本書《兩隻狗與花園》,在書中介紹了澳洲園藝史,特別介紹了中國的茶花史和自己天堂花園裡的故事。迪瑞麗在書中回憶與丈夫去中國時,她說:「一次我們站在中國遙遠海拔2,300米高的地方,我們走過的路高出山谷360米。我們爬呀爬呀,沿著峭壁岩石向上爬。雲霧在周圍旋轉,我的腿已經變成果凍了。突然我感到在半空中飄起來了,導遊在我背後立即抓住我,才避免我從左邊50米的懸崖掉下去。我感覺不舒服,頭發暈,於是我停下來休息。鮑勃卻像一隻山羊向前走的很快。我努力回想自己被救的情形,我是唯一的女性加入了這個重要植物研究人員中…… 突然,冒出聲音來,我們聽到有茶花了,我肯定鮑勃能聞到茶花在那裏!儘管在野外尋找植物25年了,每當他找到一種茶花時,他總是那樣興奮。在這一天我們找到了5個茶花品種,其中有一個品種是我們這組人從未聽到過的品種,還有一種粉紅色和白色混合茶花品種。鮑勃對這一天的收穫感到特別的高興。」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因收看世界有名的園藝學家馬廷‧里克斯(Martyn Rix)製作的電視節目「為追求玫瑰」,迪瑞麗‧徹瑞說:「我簡直無法等待下一集。後來我也加入馬廷‧里克斯帶隊的小組去中國採集玫瑰。很自然我買了一本他出版的玫瑰花的書帶上,在旅途中可以幫助我在尋找時識別野生玫瑰。」

在這次旅途快結束時,我們到了四川境內靠近西藏邊境的迷人小鎮——康定。我們在那裏呆了4個晚上,在第三個傍晚,我們坐在旅遊車回旅館的路上,看見一群打扮鮮艷的小馬駒。這些小馬兒令我著迷。這組人大部都像鮑勃一樣熱衷植物採集,第二天早上我決定獨自行動。

於是我留下來,到這座我喜歡的老城鎮遊覽一番,也許我會發現不同的玫瑰,與他們比試。我打手勢要了一輛出租車到了小城鎮的郊外,在那裏我看見那群小馬。我又用手勢弄到一匹馬,我騎著馬向小鎮外的山丘走去。其實我一點都不知道我要去哪裏。我決定隨著馬引導的路去湊湊熱鬧吧。這時出現了一位一個英語單詞都不會而樂於助人沒有訴求的婦女,過來輕輕地握住馬的韁繩,這正是我缺乏的專業騎馬技能。

我們在高低不平的道上向上爬呀爬呀,越過小溪上架的鄉土石橋和一個狹窄的山谷。我非常高興,沒有一點緊張感。我看到醒目的紅色玫瑰,就在水的附近,我提醒自己趕緊往回走再檢查一遍。真的,我們就往回返了。我又做了許多手勢,我跳下了馬,小馬也不用馱著我往山下走了。此時我感到非常的欣慰,把發現紅玫瑰的地方整個檢查之後,往山下走去。

我發現的紅玫瑰是那樣的鮮艷漂亮,外觀豐滿富有活力,我摘了兩三朵來鑑定,還拍了幾張好照片。回到旅館天色已晚,我將這些玫瑰花攤在床上,等著其他人回來看。

馬廷‧里克斯看見我找到的玫瑰簡直高興壞了,真令我驚訝,絕對讓人賞心悅目。他拿起那本我買的他寫的玫瑰花書來鑑定我的發現,認為是再次發現象1903 年由植物學家歐內斯特‧威爾遜(Ernest Wilson)發現的野生Rosa moyesii玫瑰花的紅色類型品種。其實,在我發現玫瑰花的地方,在前兩天我們小組已經去尋找過,但沒有發現甚麼。第二天早上我們離開康定的時候,馬廷‧里克斯掏出照相機伸出汽車窗外對著那隱蔽的山谷照相,記住地點下次再來。

後來該採集組成員,園藝家大衛‧奧斯汀(David Austin)在他最新出版《英國玫瑰花》書中寫到:「那朵我在康定野外發現的是一朵稀有的正紅色玫瑰,並是Rosa moyesii玫瑰的分類品種,這更使我欣喜若狂。真令人難以置信我此次發現了名貴玫瑰的同類品種。」


仿古希臘式圓柱(攝影: 簡玬/大紀元)


燒烤亭(攝影: 簡玬/大紀元)

鮑勃‧徹瑞先生回憶到,每次出遠門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來做準備,要閱讀大量的資料及定好計劃。採集往往在一些偏遠地區,那裏偏僻交通不便,地勢險要只能徒步,不得已時還得夜宿野外。而採集來的植物在旅途的運輸期間需要非常小心的保存。一旦回到澳洲,採集來植物均要按照澳洲檢疫檢驗局(AQIS)的要求需隔離一段時間。這樣才能將採集來的植物先種植在苗圃裡培育,然後才移植到花園裡去。但是越往後海關對植物進關越嚴格,到現在幾乎不能進關了。鮑勃‧徹瑞先生為自己30年來的所作感到非常的幸運。他在中國和越南採集的茶花品種達60多種,在中國共採集了上千種植物。


鮑勃‧徹瑞先生的苗圃(攝影: 簡玬/大紀元)


石楠苗(攝影: 簡玬/大紀元)

鮑勃‧徹瑞先生將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培育、種植和收集植物上,30多年來他將所有的空餘時間都花在植物嫁接上。鮑勃‧徹瑞先生親手搞出來天堂花園,已成為澳洲最獨特和有趣的花園之一。其花園分為正規花園,其中有茶花林,玫瑰花群,熱帶雨林植物等不同種類的植物,及一公里長的干石牆,水道。茶花林裡有一千種品種,花園裡每個月都有不同花卉盛開,四季色彩繽紛,香飄滿園。鮑勃‧徹瑞先生還喜歡自己動手搞一些園林建築及石雕為花園增添了無窮的趣味。天堂花園裡的一草一木是鮑勃‧徹瑞先生親自栽培,還有花園裡一磚一石也是他自己親手壘起來的。鮑勃‧徹瑞先生說:「我不喜歡繁華的都市,只想在這清靜的地方擺弄這些植物。」

鮑勃‧徹瑞先生的苗圃裡有30來個管理人員和工人,苗圃工人均是在花園裡工作過的園丁,他自己只是在花園裡專心培育好品種。他的苗圃每年育苗大約30萬株銷售到澳洲各個大超級市場,花的種子不僅銷售澳洲還銷到新西蘭。

鮑勃‧徹瑞先生的天堂花園不只是為了觀賞,實際上它已是一個豐富多彩的大植物園。迄今鮑勃‧徹瑞先生已持有世界上六十多種品種的植物育種人權利(Plant Breeder‘s Rights PBR)。 天堂花園每年對外開放兩次,金秋五月的第一個週末,八月的第一個週末,此時茶花含苞怒放期。平時不斷有海內外的園藝界團體及花卉愛好者預約來到花園參觀訪問。

(大紀元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僑居法國的台灣人對台、法兩地的生活有什麽樣的體會?在全球經濟與政治局勢緊張的境況下,他們對未來又有什麽樣的打算?爲此,筆者采訪了三位生活在法國的台灣年輕人,他們分享了在異鄉生活、求學和工作的經歷。他們置身不同的社會環境中,在不斷吸收法國文化與精神價值的同時,始終保留著對台灣的熱愛。其中一位受訪者說:「法國和台灣都非常自由,但自由的方式不一樣。」透露出民主制度在不同的國家,因民族思想與傳統習慣的不同,而有著其差異。
  • 玫瑰花
    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很多國家將這個紀念日定為法定假期,以慶祝女性在經濟、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女性在這個世界上占了一半的組成,如果有機會的話,他們一樣可以有所成就,為國家社會奉獻一己之力。
  • 作為一家成立於美國的藝術團,神韻已經成為許多來自中國的傑出藝術家的新家園了,他們曾經因信仰而受到迫害。今天,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其中兩位藝術家,舞蹈編導古緣和琵琶演奏員梁玉的故事。
  • 出自於對大自然和野生動物的喜愛,印度一對夫婦在一個老虎保護區旁購買了幾十英畝的土地,讓老虎等野生動物有更多生活與繁衍的空間。這個善舉激勵了其他動物愛好者,成為他們仿效的模範。
  • 他是我的老朋友,但我不知他的來歷,甚至不知道他的本名,他說叫他「禹海」,現在也可以叫他「巴尼度」,是一位布農婆婆為他取的名字,意思是一株又圓又直的大樹。
  • 蔡竺欣強調:風水可以對人起作用,但不起絕對作用。它的奧妙之處在於,不好的風水對長期積德行善者不起做用。反之,好的風水對強取敗德者也不起做用。
  • 王碧枝
    經過半世紀的歷練,王碧枝深深體會,人生中不論遇到好事或不好事,都是培養能力與成長的好機會。
  • 一個球隊的成功除了球員,還離不開那些為勝利舖平道路的幕後工作人員,他們是球員們在場上專心比賽的保障。今天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多倫多猛龍隊的體能教練Jon Lee。 Jon Lee是菲律賓裔,兒時從隨家人搬到了加拿大,隨著成長,他愛上了籃球,但作為職業生涯還是後來的事。Jon Lee曾是列治文中學的老師。他在UBC大學獲得商業學位後,到列治文中學執教,在那裏一幹就是十多年。 在那段時間裏,他遇到了職業籃球界的關鍵人物。Lee說:「當我還是一名高中老師時,我的一位朋友在1999年讓我做加拿大男子國家隊的經理 - 那就是Jay Triano,我在灰熊隊當球童時,他正在隊裡工作,這讓我開始接觸到頂級球員。」
  • 香港首富李嘉誠,一向以生活簡樸著稱。過去幾十年來,他一直戴著一款50美元的手錶。直到近幾年才升級為西鐵城(星辰)錶,價值大約500美元。有報導指出,李嘉誠的星辰錶,價格不及採訪記者手錶的30分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