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從法國人反對「Google稅」說起

劉曉

人氣 2
標籤:

【大紀元3月28日訊】2010年1月,法國文化部公佈了一份報告,建議向Google等互聯網公司徵收高達每年2000萬歐元的廣告收入稅,以補貼受到互聯網衝擊的法國文化產業。其依據是Google等搜索引擎,讓網民們可以更容易地找到下載資源並非法下載,從而影響本土文化產業的生存和發展。此建議隨即招致不少法國人的不滿,一些文化產業的經營者和業內人士更稱其是幫倒忙。反對者認為,正是Google等搜索引擎的存在,才使許多鮮為人知的法國文化產品廣為傳播,進而贏得了更多的生存和利潤空間。

由此可見Google的影響力。據調查,在每月近40億次的搜索請求中,有約27%是透過Google進行的。Google不只為人們提供了資訊傳播的平台,也在客觀上起到了某些推廣作用。憑藉著Google,不僅法國的文化被廣為傳播,中國悠久的文化、歷史、藝術等等亦為世界所知,讓外界感受著曾經的輝煌。許許多多默默無聞的作者也藉助這個平台,讓更多的人瞭解了自己的作品。

而人們通過這個功能強大的搜索引擎,不僅可以搜索到自己所要尋找到的信息、資料,還可以收穫意外的驚喜。這對於那些以文為生的知識份子、以獲取利潤為本的商人而言尤為重要,當然中國的知識份子、商人也不例外。在我所認識的教授、學者、記者、公司經理中,利用Google查找中英文資料的不在少數;而Google亦幫助他們瞭解了所在研究領域中的前沿問題、發表的文章以及國外的資訊。我還知道,許多人在遇到疑問時,第一反應就是去查Google,而絕大部份的搜索,Google都沒有讓人失望。

雖然2006年進入中國市場後,Google被迫按照中共政府要求對其所不喜歡的信息,如六四、《九評》、法輪功、維權等進行過濾,但對於許許多多普通的中國網民來說,Google還是為他們更多地瞭解外部世界打開了一扇窗戶,讓他們在不經意間突然知道了一個真相或對曾經所知的「真相」產生了質疑。

Google就這樣慢慢贏得了無數人的心。

為何Google讓人們如此青睞?首先在於它擁有自己的「pagerank」核心技術,通過這項技術,Google將相關文章通過關鍵詞鏈接在一起,供搜索者參考。谷歌認為,一篇受歡迎的文章(網站、主題等),在互聯網上就會受到轉載,如果能把整個互聯網上對這篇文章(網站、主題)的轉載次數統計出來,就可以得到同類文章(網站、主題)的排名。這樣,搜索者就可以得到非常直觀的印象。

其次在於Google是一個公平的搜索引擎,不像百度等搜索引擎人工干預非常嚴重,這正是它最大的優勢。因為Google的創始人認為,要保證搜索結果的公正就必須全部採用機器運作,其中加入任何人的價值判斷,都會使搜索結果不公正。

然而,在進入中國四年後,Google與中共政府的矛盾徹底公開化。2010年1月,Google宣佈準備撤出中國。顯然,根本原因在於Google的「自律」還不夠徹底,搜索出的信息中多多少少還透露出一些所謂的「敏感信息」,而且其網絡快照更是讓中共不快。

中共對Google的不快隨著中國國內危機的加深而愈加表露無遺,不希望中國民眾瞭解外部信息的中共政府要求Google進一步過濾信息,而這最終迫使其將Google.cn轉至香港。Google漂亮的轉身,為它贏得了各方讚譽,也產生了多米諾骨牌效應,亦再次讓中共刻意維護的國際形象失分。許多政府、許多公司亦由此重新思索如何與中共專制政府打交道,是否還要將經濟利益凌駕於道義之上。

而那些依賴Google進行信息搜索的中國知識份子、商人,此時會發現即便對不是什麼敏感內容的搜索,也會被惡意中斷,因此不免要發出哀歎之音。或許他們在哀歎之餘仍在內心期盼著Google的歸來,只是要清楚的是,中共不倒,Google斷不會再返大陸。那麼,中國人不妨學學那些反對徵收「Google稅」的法國人,向中共政府大聲地說「不」。當千千萬萬聲「不」匯聚成大江大河時,中共壘起的一道道防火牆必將垮塌,而中共政權也將隨之土崩瓦解。那一天,不僅是中國人真正獲得自由的日子,也將是Google重返大陸之日。@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相關新聞
劉曉:「金鼻子剽竊獎」和「最可恥企業獎」的功用
出國度蜜月 台灣新郎浮潛溺斃
杏鮑菇蒂頭餵食  提高雞隻免疫力
劉曉憶比賽唱歌 媽媽怕沒面子拒進棚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