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賣藥拉廣告 小眾客媒苦撐突圍

人氣: 4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3月31日報導】傳播「客」的現在式系列–小眾現狀篇(中央社記者陳虹瑾台北31日電)族群媒體要在台灣媒體打出一片天,有時宛若「不可能的任務」。客家小眾媒體經營者紛紛表示,錢不夠又要運作就得想辦法。有人賣藥拉廣告,有人砸退休金,方法無奇不有。

中廣客家台主持人李純恩以客語播報新聞、主持節目已達十餘年,目前在中廣主持「優質七四七」客語帶狀節目。身為「小眾之中的小眾」,他認為,客家廣播媒體生存真的不容易。

李純恩舉自己為例說,錄製廣播節目至少要有3名人手 (主持人、音控與行政人員各1名),但礙於製作成本,現在都由他一手包辦。每天要提早進錄音室挑新聞、統整資料,節目播出時自己做音控、打電腦,有時還要一邊接call-in電話。

不過和「更小眾」的客語廣播媒體相比,李純恩已經很幸運。他說,中廣客家台經費來源除客委會補助,還會主動向公部門提合作案,例如選舉到了,就向選委會拉廣告、SARS期間就找衛生署合作宣導。他說,其他規模更小的媒體生存就更難,「每個播出時段都要拿廣告來墊」,有的電台還得賣藥。

李純恩也是「全球客家郵報」社長。當初自聯合報退休,他將退休金新台幣400萬全砸進郵報,就是要辦一份專屬客家族群的報紙。但辦報如燒錢,連報社老同事打電話來問候,都認真問他「你那兒還沒倒嗎?」。

經過4年多經營,李純恩的客家郵報現在已勉強收支打平,靠的是以專題方式出擊,贏得鄉親迴響。他表示,像去年「客家基本法」通過時,他就找了考試院、銓敘部官員辦座談會,以專題形式報導對客家子弟有益的法案與條例,靠集中的焦點,鎖住訂戶群。

同樣在苦撐的還有寶島客家電台台長鍾惠文。她說,鄉親募款成立電台,因此很珍惜資源,就怕愧對鄉親,尤其身為公益電台,無法向商業業者拉廣告,「爭取客委會公標案」成為電台籌錢的首要目標。她認為,上百萬的大型標案往往被商業台標走,呼籲客委會能有保障小眾客媒的機制。

前身為「客家風雲雜誌」的「客家雜誌」,靠的也是訂戶、企業贊助與捐款維持運作。客家雜誌發行人陳石山指出,整本雜誌厚達80頁、卻只有3名工作人員,編輯群刻苦努力、薪水卻少得可憐,「1人當3人用」,維繫小眾客媒,憑的全是熱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