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壺濟世熱心公益 施保順老當益壯

font print 人氣: 17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13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縣13日電)高齡97歲的老醫師施保順,行醫濟世,並熱心捐錢助學、修橋鋪路,常保一顆年輕的心。現仍老當益壯樣樣行,還能與朋友喝酒、喊拳,儼然「一尾活龍」。

「人生來時空空、去的時候也要空空才對。」施保順說,人就要有這種覺悟,貢獻社會是應該的;再怎麼會吃就是1天三餐,不必想要留多少錢給子孫。也許就是做這麼多功德,到了97歲還能身體健康、頭腦清楚。

施保順自20歲起開始行醫,在台南縣後壁鄉菁寮、嘉義縣布袋鄉新塭地區一帶小有知名度。他把治病列為第一優先,病人能不能付錢是其次,地方上暱稱他為「保順伯」,也有人叫他「施董仔」。

施保順雖然持有的是西醫執照,但他也喜歡研究中醫、草藥,在認為病患不需打針、吃西藥時,會建議病人抓一點中藥調養身體就好。他還自己以中藥提煉藥丸,至今仍定時服用養生。

民國50年代,台南、嘉義交界的八掌溪一帶地區,每逢雨季常氾濫成災,造成民眾傷亡及財物損失。施保順發起成立新塭鐵線橋興建委員會,募款完成橋梁興建;他並在較偏僻的台南縣北門鄉雙春地區,獨資購地闢建道路與橋梁,完工後並獨自負擔維修費用,地方人士因此將道路命名為「保順路」。

施保順在民國82年加入家扶中心扶幼委員行列,不時捐款助學,近日又以紀念亡妻名義,捐助台南縣家扶中心新台幣33萬元,做為興建扶幼館之用。

施保順說,家裏20甲魚塭、以及行醫賺來的錢,許多都貢獻給社會了,算算應該有幾千萬元;與其把錢留在身邊,不如拿來做功德比較有用。

施保順維持每天早起打拳運動的習慣,並活躍於慈善社團界,能吃、能喝又能睡,還常與好友小酌、喊拳。除了耳朵稍微重聽之外,外人很難發現他已97歲高齡。

施保順說,常保一顆年輕、開朗的心,生活就能很開心;這個社會也需要更多熱心公益的人,才能更美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畢嘉士(Olav Bjorgaas)醫生,挪威人,民國十五年生,荷蘭鹿特丹醫學院畢業,專長一般內科。民國四十三年來台,曾服務於台北樂生療養院,並為屏東基督教醫院創辦人之ㄧ。自幼家貧,父親罹患慢性肺病,從小就感受到貧窮與疾病帶給人的痛苦,因此立志行醫,畢生以照顧弱勢、殘缺、無人關心的患者為職志。
  • 日本「朝日新聞」今天報導,有多位父女、父子檔的台裔醫師在日本偏遠地區或離島行醫。報導指出,這些醫師以身為台灣人為榮,努力地融入日本社會默默貢獻。
  • 小兒科醫師許木嶺當年輪調從台北到花蓮,幫偏鄉地區孩子健康檢查時體會到當地居民和孩子比都市人更需要他,可以當個真正的醫師,而非只幫醫院創造業績,因此,舉家遷花蓮。
  • 針灸師中村博士Dr.Taro Nakamura 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在中國職業西醫多年,在緬甸行醫20年,期間再精研針灸,治療病患具有深厚的醫學基礎。到中村醫師診所戒煙、戒毒一次就可看出效果,其他病症一至三次見效。
  • 行醫多年的洪泳泉,平時喜歡創作新詩及新歌,為了幫助孤貧兒童,他今天表示,由於台中市大同扶輪社的贊助,將於24日舉辦慈善音樂會,所得捐助貧童。
  • 張七郎是新竹湖口客家人,自總督府醫校畢業後,曾在基隆、淡水行醫;一九二一年,舉家遷往花蓮鳳林開設仁壽醫院,服務偏遠地區。
  • 擅長治療「痛」症的張漪醫師是上海中醫六年制全科畢業,擁有紐約州針灸執照及美國NCCAOM針灸特考文憑、於華阜永喜大廈開業行醫,臨床治病時間已達30餘年,在華阜頗有名氣。
  • 澳洲維省一家診所的一名醫生將丙型肝炎傳染給了12名曾經在該診所進行過人工流產手術的婦女。該醫生因此已被吊銷行醫資格。此事件引起公眾恐慌,維省有關當局已出面干預,事件得以控制。
  • 澳洲紐省已經加入維省及西澳的行列,向陸克文政府施壓,以圖獲得更多的聯邦資金以進行醫改。
  • 台南市孔廟內一棵百年老榕感染嚴重「褐根病」,義美環境保護基金會予以認養並委請中興大學劉啟東博士進行醫治,不料日前發現遭不肖人士惡意破壞,市府文化處與警方密切合作,積極緝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