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济世热心公益 施保顺老当益壮

font print 人气: 17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4月1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杨思瑞台南县13日电)高龄97岁的老医师施保顺,行医济世,并热心捐钱助学、修桥铺路,常保一颗年轻的心。现仍老当益壮样样行,还能与朋友喝酒、喊拳,俨然“一尾活龙”。

“人生来时空空、去的时候也要空空才对。”施保顺说,人就要有这种觉悟,贡献社会是应该的;再怎么会吃就是1天三餐,不必想要留多少钱给子孙。也许就是做这么多功德,到了97岁还能身体健康、头脑清楚。

施保顺自20岁起开始行医,在台南县后壁乡菁寮、嘉义县布袋乡新塭地区一带小有知名度。他把治病列为第一优先,病人能不能付钱是其次,地方上昵称他为“保顺伯”,也有人叫他“施董仔”。

施保顺虽然持有的是西医执照,但他也喜欢研究中医、草药,在认为病患不需打针、吃西药时,会建议病人抓一点中药调养身体就好。他还自己以中药提炼药丸,至今仍定时服用养生。

民国50年代,台南、嘉义交界的八掌溪一带地区,每逢雨季常泛滥成灾,造成民众伤亡及财物损失。施保顺发起成立新塭铁线桥兴建委员会,募款完成桥梁兴建;他并在较偏僻的台南县北门乡双春地区,独资购地辟建道路与桥梁,完工后并独自负担维修费用,地方人士因此将道路命名为“保顺路”。

施保顺在民国82年加入家扶中心扶幼委员行列,不时捐款助学,近日又以纪念亡妻名义,捐助台南县家扶中心新台币33万元,做为兴建扶幼馆之用。

施保顺说,家里20甲鱼塭、以及行医赚来的钱,许多都贡献给社会了,算算应该有几千万元;与其把钱留在身边,不如拿来做功德比较有用。

施保顺维持每天早起打拳运动的习惯,并活跃于慈善社团界,能吃、能喝又能睡,还常与好友小酌、喊拳。除了耳朵稍微重听之外,外人很难发现他已97岁高龄。

施保顺说,常保一颗年轻、开朗的心,生活就能很开心;这个社会也需要更多热心公益的人,才能更美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毕嘉士(Olav Bjorgaas)医生,挪威人,民国十五年生,荷兰鹿特丹医学院毕业,专长一般内科。民国四十三年来台,曾服务于台北乐生疗养院,并为屏东基督教医院创办人之ㄧ。自幼家贫,父亲罹患慢性肺病,从小就感受到贫穷与疾病带给人的痛苦,因此立志行医,毕生以照顾弱势、残缺、无人关心的患者为职志。
  • 日本“朝日新闻”今天报导,有多位父女、父子档的台裔医师在日本偏远地区或离岛行医。报导指出,这些医师以身为台湾人为荣,努力地融入日本社会默默贡献。
  • 小儿科医师许木岭当年轮调从台北到花莲,帮偏乡地区孩子健康检查时体会到当地居民和孩子比都市人更需要他,可以当个真正的医师,而非只帮医院创造业绩,因此,举家迁花莲。
  • 针灸师中村博士Dr.Taro Nakamura 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在中国职业西医多年,在缅甸行医20年,期间再精研针灸,治疗病患具有深厚的医学基础。到中村医师诊所戒烟、戒毒一次就可看出效果,其他病症一至三次见效。
  • 行医多年的洪泳泉,平时喜欢创作新诗及新歌,为了帮助孤贫儿童,他今天表示,由于台中市大同扶轮社的赞助,将于24日举办慈善音乐会,所得捐助贫童。
  • 张七郎是新竹湖口客家人,自总督府医校毕业后,曾在基隆、淡水行医;一九二一年,举家迁往花莲凤林开设仁寿医院,服务偏远地区。
  • 擅长治疗“痛”症的张漪医师是上海中医六年制全科毕业,拥有纽约州针灸执照及美国NCCAOM针灸特考文凭、于华阜永喜大厦开业行医,临床治病时间已达30余年,在华阜颇有名气。
  • 澳洲维省一家诊所的一名医生将丙型肝炎传染给了12名曾经在该诊所进行过人工流产手术的妇女。该医生因此已被吊销行医资格。此事件引起公众恐慌,维省有关当局已出面干预,事件得以控制。
  • 澳洲纽省已经加入维省及西澳的行列,向陆克文政府施压,以图获得更多的联邦资金以进行医改。
  • 台南市孔庙内一棵百年老榕感染严重“褐根病”,义美环境保护基金会予以认养并委请中兴大学刘启东博士进行医治,不料日前发现遭不肖人士恶意破坏,市府文化处与警方密切合作,积极缉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