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研究:全面心臟檢查不如檢視高危險群

人氣: 11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4月26日報導】(中央社倫敦26日路透電)今天的一項英國研究顯示,介 於40到74歲的成人中,檢視病人紀錄以挑出心臟病高危險群的方法,比對所有人都進行心臟檢查來得便宜,但是效果相當。

英國政府從2008年起,啟動這項每年高達2億5千萬英鎊(3億8千7百萬美元)的心臟檢查計劃。今天刊登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這項研究,質疑該計畫的必要性,並且主張這些資金花在高危險病患身上可能更好。

英國醫學研究會(Medical Research Council)流行病學小組負責這項研究的葛里芬(Simon Griffin)說,這項研究顯示在全球經濟衰退造成健保預算緊縮,和慢性病(醫療)負擔日益成長之際,衛生當局應該小心思考昂貴的心臟檢查計劃。

他在研究報告中寫道:「對心血管疾病全面性的檢查計劃可能避免很大數量的新的心血管事件,但是對日益緊縮的健保系統而言,可能不切實際。」

在歐美和其他已開發國家,心臟病都是名列第1的致命因素。每年心臟病造成英國經濟大約300億英鎊(464億美元)的損失,而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Heart Association)更估計心臟病和中風會在2010年造成美國5032億美元的損失。

葛里芬和同仁從大約1萬7千名年齡介於40到74歲之間的歐洲人資料中進行評估。這些人在研究開始之前,都未罹患心臟病或糖尿病。

他們想要從好幾種不同的檢查策略中,尋找出最有效的方式:邀請所有40到74歲的人都進行血管檢查(這也是英國目前施行的辦法)、邀請50到74歲的人進行檢查、邀請體重過重的人進行檢查、邀請所有人都填寫1份心臟危險問卷,再邀請風險高分的人接受檢查。最後一種是只邀請病例顯示高風險者進行檢查。

結果研究人員發現,最後一種策略,也就是透過病例挑出高風險病患進行檢查─跟政府的全面檢查相比,在避免新的心臟病個案方面,效果相當但更加省錢。

這項研究也發現,從50歲才開始檢查(而不是40歲就開始),結果也差不多。

葛里芬說,政策決定者必須在有必要進行檢查的人數和預防心臟病數目之間,做出平衡的選擇。(譯者:中央社賴秀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