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國防部長要求北京解釋海上擴張意圖

標籤:

【大紀元4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魏新笛、李曉宇澳洲悉尼綜合報導)4月29日,澳洲國防部長福克納表示,北京必須公開其迅速擴大海軍力量的意圖。美國官員之前警告說,中國海軍的擴張速度遠比人們預計的快得多。中國計劃製造的核潛艇和航空母艦將大大加強中國的遠洋作戰能力。

福克納指出,澳洲去年發佈的國防白皮書已經預言中國會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會擴張軍事實力。他說:「在澳洲政府看來,中國的軍事現代化必須是透明的,以確保其軍事力量提升背後的意圖能夠獲得地區理解。」在過去10年,中國海軍建設受到廣泛關注,有分析認為中國海軍要發展成為全球性海軍力量,以保護其經濟利益和全球發展能力。但中國尚未闡明其海軍建設的戰略意圖。

澳洲去年5月發佈的國防白皮書稱,中共的軍事建設似乎已經超出了應對台灣發起戰爭的需要。中國快速的軍事擴張、軍事現代化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極小,「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步伐,範圍和結構如果不仔細解釋,會潛在地造成鄰國的擔憂。」

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會(ASPI)最近的一份新報告也發出警告說,中國日趨強大的海軍力量正在對以美國海上力量為基礎的聯盟體系和地區秩序構成直接挑戰。

ASPI報告的作者,來自Wollongong大學澳洲海洋資源和安全中心的拉赫曼博士(Chris Rahman)表示,中國海軍渴望能夠進行遠距離操作,但其重點仍保持在中國附近海域。因此當前應首要關注的,不是中國的遠洋作戰能力如何,而是其在東亞地區的戰略部署。因中國已對美國在這一地區的海上霸主地位構成直接威脅。萬一將來該地區爆發嚴重衝突,美國恐將很難對台灣、日本及其他盟友提供協助。

拉赫曼博士說,自從1996年3月美國干預台灣海峽導彈危機後,中國的戰略重點即在於控制地區海域,阻止美國自由行動。中國海軍的遠洋能力,即遠離本國的海軍作戰能力,不應是中國的主要重心。雖然中國已建立更大和更強戰鬥力的戰艦,但尚未建造維持遠端任務所需要的補給船或航空母艦。同樣,中國建造了新的核潛艇,但其水下艦隊大多是傳統的柴油電動船,不適合遠距離操作。

日本媒體報導,近來包括兩艘潛水艇和8艘戰艦的中國艦隊在沖繩附近展開演習,進入太平洋。日本媒體說,此舉引起了台灣的警惕。台灣國防部副部長趙世璋在立法院警告說,這顯示大陸已經可以繞過台灣防守牢固的西岸,從東邊發動進攻。

台灣漢光軍事演習4月26日拉開帷幕,這次軍事演習模擬大陸大規模空襲,顯示了台灣仍然警惕中共的戰爭威脅。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台海軍力向中傾斜 美軍憂心
中共施壓 敦睦艦隊訪星生變
關注中國瓷:費城古董藝術展下週開幕
中國艦隊通過沖繩近海  日本抗議直昇機飛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