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家發聲 韓國廣告專家徐靜德一呼百應

標籤:


刊登一則廣告,引起美聯社、日本共同通訊等國際通訊社的關注,也引發世界各地韓橋的共鳴與效尤,刊登廣告的徐靜德教授成為專門替國家打廣告的專家,也創發了此一獨特職業。

文 ◎ 趙潤德   譯 ◎ 朴蓮、洪毓

零零五年七月二十七日,《紐約時報》登了一條有史以來從未有過的廣告「獨島屬於韓國領土,日本政府應承認這個事實」。該廣告登載以後,由美聯社、日共同通訊等國際通訊社,馬上將此消息向世界傳開了。不僅轟動了言論界,韓日兩國間尖銳的獨島問題瞬間成為了世界的焦點。不僅韓國,在日本也引起了強烈迴響,一青年自費在世界主導日刊誌上登載「獨島」廣告的這一事實,引起了人們的關注。登廣告的人就是徐靜德教授,他是專門替國家打廣告的「韓國廣告達人」,也是此一獨特職業的創始人。

時至今日,他共登過十片廣告,如「獨島和東海」、慰安婦問題、歪曲高句麗歷史等廣告。這些廣告將和國家有關聯的敏感部分都曝光了出來,並在其中講述著真實與和平。

只有雄心和熱情就能讓青春美麗嗎?在無畏地向世界發起挑戰時仍能堂堂正正,在困難中承受考驗時仍能坦然微笑,所謂年輕難道不是這樣的嗎?無限的可能性和堅強的意志使他雄心勃勃。採訪一開始,他就顯得胸有成竹,如瀑布般一瀉千里,滔滔不絕的講述了起來。

一己的理想,十萬人落實

二零零五年二月,日本制定〈竹島日〉條例。當CNN報導韓國為此而示威的新聞,當時人在紐約的徐靜德不經意聽到在場觀看新聞的外國人問:「韓國人為什麼這樣感情用事?」他認為外國人不了解韓日關係和全部情況,所以才會那麼講。「我們作為當事者都明白事情原因,但是第三者不一定明白,於是我那時候萌生了要改變第三者認識的念頭。怎樣做可以既不感情用事,又能理智的將客觀內容及資料堂堂正正的告知世界?」思考結果,二零零五年七月徐靜德開始在主力報紙上刊登廣告。

刊登廣告所費不貲,但這似乎不在徐靜德的概念中。「當時還在就讀博士班,經濟上不算寬裕,但之前曾作過宣傳記者,存有一些積蓄,廣告資金也是從那些積蓄來的。」

幸而廣告效果比想像的大得多,廣告一刊登出去,媒體界就開始發起聯絡,三千多個郵件瞬間湧來。「有的外國教授還說打算與大學生針對韓日關係,開展研討會,並邀集有關獨島的資料。」因效果比預期還好,三個月後徐靜德在《華爾街日報》再次刊登了該廣告,其他國家的「韓人會」也來電取經,然後集資在當地主流報紙刊登相同的廣告。

報紙的廣告效應甚至延伸到韓國僑民的日常生活中。曼哈頓某韓僑的洗衣店,將包裝洗衣物的塑膠套上印上了獨島廣告;在加拿大經營快遞公司的某韓僑在包裝紙外層也貼上了該廣告;韓國留學生們的T恤衫也繡上了該廣告;網友們在韓國doum網站了解到該廣告消息後,開始集資籌廣告費,吸引十萬人參與籌金活動,幾天就達到了兩億多元。創下有史以來最短時間內最多人參與、籌集最多廣告資金的紀錄,並運用這筆資金在美國《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上登了全頁廣告。


二零零八年八月二十五日在《華盛頓郵報》上刊登的全面廣告,是十萬網友合力集資完成的首次「國民廣告」。(徐靜德提供)

 


(徐靜德提供)。

「集十萬人之力,合資刊登與國家問題有關的廣告,這樣的事件在世界廣告史上也是值得留下一頁的。」徐靜德引以為豪,更欣慰他一己的想法獲得國人的共鳴、發酵與落實。

廣告效應空前擴大,負面效應也隨之而來,警告徐靜德「小心點」已算文明的了,「以後再這樣,不會放過你!」等威脅和各式謾罵如暴風雨般襲來,但這種威脅反而激勵著他繼續做下去。

「現在我不在乎那些了,我認為自己做的事對得起良心,也不是歪曲事實無中生有,只不過是驗證真實歷史。我刊登廣告時,總是不忘寫上
「中斷歪曲歷史,承認真實歷史,為了二十一世紀東北亞時代的和平與繁榮,韓中日三國攜手前進。」



二零零七年四月十七日《華盛頓時報》上刊載的日本慰安婦廣告,該廣告是在四月二十六日日本總理訪問華盛頓前夕,為了將日本軍強迫動員慰安婦事實揭發出來而登載。(徐靜德提供)

做出讓外國人讚許的廣告

製作給外國人看的廣告,必須使用能被外國人理解及符合其思維的詞句,針對這點,他也曾苦惱再三。於是,他每想到一句廣告詞時,就跑到人群擁擠的紐約時代廣場或者布賴恩公園,抓住行人詢問:「請問是否能看懂這句廣告詞?」

他不僅對於廣告用詞十分用心推敲,也了解廣告設計必須符合現代人的意識,所以遇到問題時就向在韓國的晚輩請教,然後修正。修改好的廣告也同樣經過反覆向外國人詢問、考核的過程,最後,終於完成了讓外國人讚許的廣告。

「我原本的夢想是成為國際建築專家,為了能學到世界先進文化,所以經常出國旅行。開始出遊的時候嚇了一跳,因為大家都問我是不是中國人或者日本人,沒有人問我是不是韓國人的。從那時起,我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向世界宣揚韓國文化。」

「為國家作宣傳,不是我一個人就能做好的事,民間和政府都有自己應該要做的事。比如,如果政府在《紐約時報》登載全頁廣告,那就會發生大問題,但是民間自由的發起就不會有問題。政府做不到的民間可以做,民間做不到的政府可以做,企業可以在資本上給予幫助,學界可以在知識層面予以支援。這四者協力才能創造出優秀成績。」

值得年輕人學習的典範

徐靜德教授所策劃的每一個廣告活動規模都很大,但並不是一開始就知道從大處著手的。從細微的關心和努力開始,不斷積累經驗,最後成為企劃力,獨特的思路帶來了好的宣傳效果。他縱橫馳騁的活躍形象,還著作成書出版,為想繼任成為「韓國廣告專家」的年輕人留下值得學習的參考。

「為韓國作宣傳廣告時,受到了很多大學生們的關注,很多學生都詢問出國旅遊得準備什麼,這證明我國的年輕人是很有希望的。」

徐靜德教授的夢想是無極限的,他最終目標是更宏遠的。他說:「周遊世界多年之後,我發現主導世界的共有兩個民族,那就是猶太人和華人。我想在有生之年能起橋樑作用,讓韓國人也能加入主導世界的民族之列,因此,我們光有狹隘的民族主義與愛國心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發揮廣博的大愛。」

他打算明年在歐洲的美術館和博物館開設韓語服務。今年年末計畫在紐約時代廣場刊登韓國獨島的廣告。這將是首次在紐約時代廣場刊登與國家大事有關的廣告,他對這次廣告的效益十分期待,心緒似乎也因之沸騰。

任何有關猶豫和絕望的詞句,都無法適用於他。只要心臟不停止,他向世界發起的挑戰似乎就永遠不會中止。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