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詩:不悔的諾言

文/蕭玉
font print 人氣: 47
【字號】    
   標籤: tags:

這一次,我不將笑容留給戈壁
這一回,我舞動衣袖不為歌頌盛唐的彩霓
我乘一葉扁舟而來
在這一場宿命的追尋裏

誰雕刻了流年的每一個暮靄晨曦
誰將思念輕輕捧起
那皎潔的月光啊
為何一半清愁,一半美麗

青苔、古城和悠長的夢溪
輕輕的,將離人的故事變幻成如雪的羽翼
那一段段長歌呦
驀然回首,卻已是天涯的距離

也許,過盡千帆後
只有漿聲燈影和我不悔的諾言
伴徐徐的清風、流浪的白雲
不願謝幕,不曾離去 @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國民族音樂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在中國歷史上曾經多次出現音樂文化繁榮昌盛的時代。中國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份,它反映出中華民族以音樂修身養性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意志、道德、文化和追求。
  • 傳統音樂與書法、繪畫、詩詞共同構成中國傳統文化中獨特的文化,琴、棋、書、畫,琴居首位。古琴音樂追求的是超塵脫俗的意境,天人合一的思想,「清、幽、淡、遠」的文化內涵,這種音樂最符合傳統文化的「中和」思想,成為古人修身養性,塑造人格的最好手段。
  • 《史記》中曾有記載,「天下之劍韓為眾,一曰棠溪,二曰墨陽,三曰合伯,四曰鄧師,五曰宛馮,六曰龍泉,七曰太阿,八曰莫邪,九曰干將。」《吳越春秋》記載:」棠溪在西平,水淬刀劍,特鋒利,為干將莫邪所從出,亦名川也。」據考證,河南西平棠溪春秋屬楚,戰國屬韓,是當時冶鐵鑄劍的勝地軍工基地,距今已經有二千七百年的歷史。先人們在這裡開創了中國的鐵器文明,輝煌了中國的寶劍文化。
  • 我喜歡夕陽,不僅是因為天地間悠悠的美景,更是緣自於童年,一位老人在夕陽西下時的小路上牽著我的手,走過了數不清的日子。
  • 看春天的新綠化做希望
    秋日的楓葉沉澱為深紅的滄桑
    夏雨滌蕩了塵埃
    將一片潔白的寧靜交予冬來珍藏
  • 基隆99年慶祝青年節, 25日上午在基隆高中的「森情滿滿、森生不息─大手牽小手」植樹暨健行活動,市長張通榮、基中校長歐東華、八堵國小校長蕭玉盞等人,一起在校園裡剪綵並播種樹苗,共同響應「植樹月」的精神,節能減碳護地球。
  • 國畫,又稱「中國畫」,我國傳統繪畫,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和審美情趣,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創製意境,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
  • 國畫,又稱「中國畫」,我國傳統繪畫,國畫在內容和藝術創作上,反映了中華民族的民族意識和審美情趣,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社會及與之相關聯的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方面的認識。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創製意境,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
  • 人物畫所表現的是人類社會,人與人的關係;山水畫所表現的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花鳥畫則是表現大自然的各種生命,與人和諧相處。三者之合構成了自然萬物的整體,相得益彰。
  • 清明,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