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走山打破經驗法則 蘇花改戒備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日電)國道3號北二高發生國道有史以來最嚴重走山崩塌。工程單位認為這起意外打破經驗法則,預定今年底、明年初動工的蘇花公路改建案更是緊盯事故調查結果,任何風險都不敢輕忽。

4月25日下午,當時風和日麗,北二高基隆七堵段在毫無任何徵兆下,極短時間內發生嚴重走山,約20萬立方公尺土石坍滑到路面,這起意外事故讓工程界人士在第一時間都驚訝到難以置信。

不過,很快各方的揣測出現,包括地質調查鑽探不確實、固定邊坡的岩錨材質可能有問題、岩錨可能因滲水生鏽而鬆動、道路養護不確實等。

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和高速公路局調出興建和養護紀錄,一時看不出異狀,但發現一個以往從未發生、也認為應不會發生的現象,就是坍塌的土石來自養護路權範圍外,最高坍塌點距離路權範圍還有40到50公尺。

國工局總工程師呂介斌說,國道比一般道路設計更嚴謹,台灣也是比照國際道路工程相關規範,但這次的事故卻無法用經驗法則解釋,因土石坍塌的量遠超過邊坡岩錨防護設計的預期承受量。

國工局副局長張純青說,岩錨深入地底岩盤,並以水泥灌漿,完工後還做拉拔測試,確定是否完全鎖住,如果岩錨有問題,早就出事了,很難理解通車快10年才發生意外。

交通部長毛治國坦承,他心裡很多疑問,但相信原因一定高度複雜,如果不是設計、施工、養護上有人為疏失,就是整個規範有必要向上修正。

交通部已委託大地工程學會邀請國內外大地、土木、水土保持等專家組調查委員會。毛治國說,各界對走山事故提出的看法,交通部都會交由調查委員會逐一檢視,讓真相留待專業調查。

北二高走山原因不只民眾關切,公路總局蘇花公路改建案更是緊盯。公路總局正進行蘇花改規劃設計,預定9月環評審查,今年底或明年初動工。

公路總局主任秘書陳茂南說,無論是設計、施工、養護的人為疏忽或是規範需重新修正,北二高走山調查結果對蘇花高及其他道路都會是重要指標。

陳茂南指出,以往道路坍方多半是在颱風、大雨或地震時發生,北二高史無前例在無風、無雨、無地震下,大規模山崩,很顯然在山區道路工程上,仍有未被發現的風險,未來新建道路或舊有道路補強都得多考慮潛在危險因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