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3成3上班族求職曾遇陷阱 平均每人2次

人氣: 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5月31日訊】(大紀元記者陳瑋臻台灣台北報導)雖然在景氣復甦下台灣就業市場開始回春,但新增的職缺中其實隱含著潛在的危機。就1111人力銀行調查顯示,有3成3的受訪上班族表示曾遭遇求職陷阱,相當於每人平均遇過2次,對此勞工局第三科江明志科長提醒求職者一定要掌握「不繳錢、不購買、不辦卡、證件不離身、不輕易簽約」等準則,且善加利用勞工局「求職詐騙申訴管道」檢舉不法廠商。

就主計處所公布的4月失業率為5.39%除已連續第8個月失業率下降外,也創下16年來最大降幅,然而在就業市場不斷回溫的同時,新增的職缺中其實隱含著潛在的危機,對此,求職者該如何判斷、避免甚至舉報這些求職陷阱呢?

根據1111人力銀行調查,有3成3的受訪上班族表示曾遭遇求職陷阱,平均來看每人遇過2次,若以性別及年齡交叉分析的結果,誤入陷阱的女性多於男性,並隨年齡增長逐漸遞減,而受騙情況多以「實際工作與刊登內容/面試洽談時不同」、「需花錢先買產品」、「發薪日不給薪水」為最大宗。

1111人力銀行公關總監何啟聖表示,職場危機四伏、陷阱重重,尤其是初入職場的求職者,更應提高警覺,避免成為落入陷阱成為犧牲品。他也強調,現今存在非常多不實人才招募廣告,刊登內容大多模稜兩可,不註明詳細職務工作內容、需求門檻等,對此類徵才廣告,最好再對此進行詳加查證,如公司名稱是否完整?地址、電話是否正確?最好上求職網站查詢有無公司相關資訊,或在相關社群論壇詢問該公司評價,且求職者面試時除了小心防範人身安全以外,絕對要當面問清工作內容與環境。

在調查中疑似掉入求職陷阱的求職者,其中有5成5會選擇以「當下立即委婉拒絕」(55.45%)來脫身,也有人「自己找機會逃開」(50.5%)、「找政府相關單位申訴」(13.86%),而就事後估算,損失最多的不是勞力(21.78%)或錢財(31.68%),而是求職信心(54.46%),可見心理層面的損傷比物質層面更大。

勞工局第三科江明志科長表示,不實徵才廣告案子遞送勞工局審查的件數每個月大約在40到50件左右,他提醒求職者一定要掌握「不繳錢、不購買、不辦卡、證件不離身、不輕易簽約」等準則,最好也不要隨意飲用來路不明的飲料。

他強調,若遇到求職陷阱除了報警之外,也可加利用勞工局「求職詐騙申訴管道」檢舉不法廠商,依就業服務法第五條第二項明定,不實徵才廣告觸法,將可開罰30萬到150萬不等。

何啟聖也建議,面臨危險的當下絕對要保持冷靜、不要硬碰硬、尋求立即脫身之道,如前往洗手間或假裝接電話等,最好事先讓親友知道自己面試的行蹤,或在面試地點附近等候,才能即時求救;事後一定要做報警的動作,將歹徒繩之以法,也避免其他求職者受害。

 

排名

十大求職陷阱內容(複選不限次數)

比例(%)

1

實際工作與刊登內容/面試洽談時不同

71.29

2

需先花錢買產品

43.56

3

發薪日不給薪水(拖延或找理由扣款)

21.78

4

發現是不法廠商

14.85

5

到職要繳保證金

13.86

6

企業經營違法項目

10.89

7

繳交/滯留求職者證件

8.91

8

被面試/主管性騷擾

7.92

9

離職要賠違約金

6.93

10

基本資料被盜用

5.94

 

 

業別

比例

最多求職陷阱的產業

業務貿易

38.61%

經營管理

27.72%

運輸生活

26.73%

最多進行詐騙的產業

民生/服務

35.364%

資訊/科技

32.67%

工商業服務

24.75%

製表:陳瑋臻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