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加薪潮 強化研發或轉進他處

人氣 4
標籤:

【大紀元6月12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韋樞台北 12 日電 )富士康調薪造成大陸企業快又猛的加薪衝擊。不同產業的因應及看法不同,傳產企業老闆認為,獲利難逃壓縮,因此必需朝微笑曲線兩端加速前進,或是轉進更便宜成本的東南亞。

鴻海集團旗下大陸富士康公司在頻傳員工跳樓事件後,以大幅加薪、改善福利等方式因應;但廣州本田汽車廠員工訴諸罷工後也獲得加薪回應,大陸各企業被迫提早承受快又猛的加薪壓力,製造成本快速上升,獲利空間縮小。

台灣成衣大廠聚陽董事長周理平表示,兩年前即看出中國勞動成本的趨勢,因此早已規劃加重東南亞生產比重,例如印尼未來 3 年產能比重佔 45%。

成衣廠更是勞力密集產業,對勞動成本非常敏感。周理平指出,人民幣長期看升,再加上加薪潮成為不可擋的趨勢,未來中國的勞動成本更是節節上升,企業必需非常審慎評估。

周理平表示,中國內陸的勞工月薪約比沿海低 15%到 20%,不少企業移往內陸省份,但內陸省份勞工遲早也會要求比照沿海勞工加薪,勞動成本仍高於東南亞的勞工,使得生產誘因不在。

遠雄集團董事長趙藤雄表示,大陸沿海地區工資上漲,難免影響中小企業台商;不過,能夠到海外發展的台商企業,經歷幾十年的歷練,適應能力非常強,未來可能轉移到內陸或印度、越南發展。

趙藤雄認為,與其讓台商轉進到東南亞生產,不如政府鬆綁法規和不合理的限制,讓台商們快速進駐台灣各個自由貿易港區,廠商們享有低廉快速的成本,又可以帶回資金、技術,促進台灣就業人口,降低失業率,直接貢獻台灣的經濟發展和在東亞的戰略優勢。

日勝生活科技集團副執行長黃森義表示,雖然製造代工是台灣工業的根,但未來再繼續走代工業非常困難,因此必需朝微笑曲線的兩端「研發」、「品牌」邁進。

黃森義指出,所幸台灣近年各公、私機關更著重研發,經費也不少,而且擁有不少製程專利;而另一端的「品牌」亦在進行,不過速度要更快一些;在邁向研發和品牌的過程中亦應以併購來壯大規模,才能確保穩定的獲利能力,不被加薪潮所淹沒。

亞洲水泥總經理李坤炎說,調薪潮擋不住,難免使中小企業受影響,但民國 60 年代台灣企業的員工薪資也一直調漲,造成部份企業外移,但也有企業趁機轉型成功;而大陸的中小企業不見得順利外移到東南亞,成本提升,產品價格只好轉嫁出去。

他強調,成本上升就要講求效率和管理,才能讓產品品質更好,訂單才會穩定;不少企業逐漸往工資較便宜的大陸內陸城市發展,配合大陸開發西部和西北部的政策,企圖達到區域均衡發展,讓在地人在家鄉就能找到工作,不必全跑到沿海城市謀生,未來的企業可能要配合人口在哪裡,工廠就要在哪裡的趨勢。

相關新聞
富士康調薪 中國低工資優勢不再
台商加薪潮  產生骨牌效應
中國加薪潮跟不上物價飛漲
謝國忠:中國工資 5年將增1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