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互動】韓國熱與中韓文化之爭 (1)

人氣 25

【大紀元6月18日訊】(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主持人: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收看《熱點互動》熱線直播節目,很高興能夠在星期二晚上和您在紐約見面。

FLV下載收看
WMV下載收看

過去幾年來,韓國的連續劇熱力不斷,在華人社區裡面一直非常流行,在中國大陸、台灣以及美國的華人社會裡面,一批一批的哈韓族不斷地產生。那麼除了這些以外呢,韓國也在國際社會上聲稱了許多他們傳統的文化,造成了中韓之間的文化遺產權之爭。

我們想利用今天這個時間來探討一下這些現象,中國跟韓國之間的文化有很多相似之處,那麼他們保存了哪些好的文化?除此之外,我們也看到了,近年來韓國的企業在國際上大放異彩,包括他們的汽車工業、電子工業、造船等等工業,他們為什麼能夠成功,是不是跟他們保存好的傳統文化有關?我們也想聽聽各位觀眾的意見。

首先為各位介紹一下我們現場的兩位特別來賓。第一位是韓國漢城大學的博士李光勛博士,李博士您好。

李光勛:主持人你好。

主持人:您好,非常高興李博士到我們現場來,他是韓國通。基本上他是中國人,所以我們談的一些話題不會涉及到敏感性的問題。那麼第二位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橫河先生,橫河您好。

橫河:元慶好,大家好。

主持人:另外我們在線上還有文昭博士,他是我們的評論員,文昭您好。

文昭:主持人好,觀眾好。

主持人:好,希望各位觀眾能夠撥打我們的熱線電話:646-519-2879,或者是Skype:RDHD2008和我們一起進行討論。那麼我們今天談的是韓國文化,我們最近聽到的一些事情對中國人來講是比較有些刺激的,比如說韓國人可能提到了,像孔子啦、李白啦還有漢字這些東西都是韓國的。那麼大家覺得這都是我們中國的,為什麼會這樣?李博士是不是可以先提一下,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他們說這種東西是他們的,畢竟我們認為這是中國傳統的,而他們認為是他們的。請簡單的講一下。

李光勛:是這樣的,韓國人開放以後,他特別重視他的傳統。他分析他的祖先是東夷人,東夷族曾經住過遼西半島,中國湖北、遼寧半島、山東半島,那麼他們認為曾經在那兒待過的人都是我的祖先。那麼大家都知道孔子是山東人,他們認為孔子跟東夷人可能有關係,所以就說他是「我們的」祖先,最後就變成「我的」祖先了。

主持人:就是從地緣的關係來分析,山東曲阜那邊跟東夷人的居住環境很近,所以孔子可能就是韓國人的祖先。

李光勛:所以漢字是中國人創造的還是韓國人創造的,它這個觀點也是類似的,他認為東夷族曾經創造了甲骨文,那麼我的祖先是東夷族,所以漢字就是「我們」創造的。但實際上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呢?「我的」祖先創造的,這可能更貼切,但是最後變成是「我」創造了以後呢,可能就變味了。

主持人:您說的「我們」是中國的祖先?(李光勛:是韓國。)噢,是韓國的祖先。

李光勛:他不是客觀現實的說「我的」「韓國的」祖先創造了這個文字,他不是這麼講的,他說「我」「韓國人」創造了。這跟實際的歷史背景相差甚遠,他帶有自己主觀意識去理解,所以就引起了這些矛盾。

主持人:那橫河先生,除了剛剛李博士提到的這幾個之外,還有哪些東西是韓國人聲稱是韓國的,引起了中韓之間的一些文化遺產之爭?

橫河:其實是這樣,因為韓國和中國在文化上有很多相近的地方,特別是一些節日或者是一些重大的慶祝活動,幾乎是重疊的。前幾年有一個比較有名的事例,就是關於端午節,因為端午節兩邊是過得一模一樣,所以他們就有人聲稱去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那麼這個就引起了比較大的爭議。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我覺得可能還是跟語言上的問題有關係。在大陸的網民當中爭論了很多,說韓國人聲稱了什麼東西,其實韓國人不一定就聲稱。你想想看,不可能這麼多人都能讀韓文,因為近代韓文和中文是分開來的,互相之間完全是不兼容的,真正能夠看懂韓國原文的,能夠看到人家網民在討論什麼東西的人並不是很多。所以也可能是誤解,其實原來沒有那麼嚴重,然後被加大了影響力,變成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所以究竟真正發生了什麼,可能跟雙方文化的重疊和語言上的障礙還有一點關係。

主持人:另外一個,像剛剛橫河先生提到的端午節,其實韓國的端午節跟我們的端午節還不一樣,他們好像叫「江陵祭」對不對?

李光勛:端午,這個名字是一樣的,從我父母、爺爺奶奶那一輩,他們就過這個節日的。在中國,朝鮮就是延邊地區,實際上它的內容跟中國的端午節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日期是一樣的。內容上有什麼不同呢?韓國的端午節是祭拜神的,他們在農忙季節剛結束,也就是插秧、種稻剛結束以後,他們祭神,他們祭什麼呢,就是一年的豐收,所以跟我們中國祭屈原,那個端午節的內涵是完全不一樣的。

而且它形式也不一樣,韓國申請的端午節實際上是「江陵端午節」,那麼(中國)往年是特別憤慨,就說韓國掠奪了我們的端午節,引起了很多爭議。後來中國國家的有關什麼文化參贊就去參觀,參觀以後發現確實不一樣,所以後來中國另外申請了一個端午節。

我從中國申請端午節那裡邊看到一點,它只能申請一個形式上的、名字上的,不像韓國那個端午節,它是從內涵什麼的都申請。為什麼呢?因為在中國已經沒有這個內涵了,它雖然有端午節,比如在延邊地區以前是過這個節日的,但是現在統統沒有了,為什麼呢,它就說搞迷信,中國政府不允許的,那麼整個形式都沒有了。

主持人:原來中國的一些傳統節日,中國政府覺得這些都是迷信,所以不准他們去做。

李光勛:對,那麼以後他們申請什麼呢?朝鮮族的「農舞樂」還有西藏的「藏劇」,其它青海等等少數民族它都加在一起,就申請了另外的一個文化遺產。它現在只能是講形式而已,實際的東西我看是沒有了。

主持人:所以這裡面所謂的中韓文化之爭,有些東西還是有很多誤會在裡面,或是有不同的地方,但雙方不了解。我想我對韓國的文化以前並沒有任何了解,對韓國是一竅不通,只知道韓國人好像是高麗棒子,他們是很剽悍的一個民族。我真正對韓國人開始了解就是從《大長今》這個電視劇開始的,看那個《大長今》,哇,原來韓國跟我們的東西很類似,然後服裝、生活習慣是這個樣子。

我想請問一下文昭,文昭您好。您可不可以談一下,我們大家可能都知道中國跟韓國文化歷史上的淵源很深,您可不可以簡單的介紹一下,譬如中國跟韓國之間的文化交流大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然後譬如說藩屬之間的關係,很簡單的介紹一下。

文昭:中華民族和韓國這個民族在人種起源上、在文化上都有很緊密的聯繫。當然韓國它自己認為它這個民族跟東夷文化是有關係的,而殷商本身也是東夷人的後裔,孔子又是殷商人的後裔,所以就這麼推導過來說孔子跟韓國人是有關係的。實際上現在也有人類學家講,也有學者講,韓國跟上古時期活躍於中國北方的九夷部族也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韓國人也比較推崇蚩尤,就是「黃帝戰蚩尤」的那個蚩尤。

一直到武王克商的時候,當時殷商有一個很有德行的大臣,一個王族大臣叫箕子,箕子不願意臣服於周朝,後來就帶著他的族人到朝鮮去了。所以中國史書上比較早就有記載「箕子朝鮮」,那個時候就有朝鮮的稱謂。一直到戰國的時候,遼東這一塊在戰國中屬於燕國的勢力範圍,但是一直到西漢的時候,漢武帝曾經征服過朝鮮設立滄海郡,但是時間不是很長。那就是說朝鮮從漢代以後獨立建國,特別是高麗民族形成以後,在隋唐那段時間還比較強盛。

它獨立建國以後,從民族上來講基本上那就跟中原分開了,分開以後,從服飾到風俗到文字上,雙方文化上的交往十分頻繁。因為朝鮮一直到近代都完全使用漢字,現在朝鮮的服飾基本是李氏朝鮮以後才改成現在的民族服裝,也就是中國的明朝開始才改成現在的民族服裝,之前高麗王朝的時候基本上和漢地中原的服飾都是差不多的。但是它獨立建國以後呢,漸漸地它的一些文化表徵的東西:文字和服飾逐漸和中國分開,嚴格說現在應該還是兩個民族。

那剛才講的,說到底西施是韓國人還是中國人?孔子是韓國人、中國人?四大發明到底是韓國的還是中國的?木頭做的活字印刷最早是出現於韓國還是中國,這本身有一些基本事實的問題,那如果它本身出現在中原的話,我覺得客觀上講,也不能說跟現在的韓國民族有特別直接的關係,只能說在文化起源上、在歷史上有關係,我是這麼看的。

主持人:好,非常謝謝文昭。各位觀眾朋友,我們今天一開始就先談中韓文化之爭的事情,從史實等各方面來跟各位說明。那麼我們接下來來討論中韓文化相同之處,韓國人怎麼樣保存他們好的文化,歡迎各位觀眾朋友撥打我們的電話和我們一起進行討論。

我們接著討論一下我剛提到的,我想各位觀眾朋友可能也都有這種情形,比如說大家對於韓劇這種電視連續劇都非常喜歡,那麼從這個連續劇裡面可以看到韓國人跟我們中國人在文化上很相似的地方。至少對我來講,我對於韓國文化的認識是從電視劇開始,那我想很多朋友可能也都有相同的經驗。比如我們講《大長今》好了,第一個從它的服裝來看,這種韓國服飾基本上跟我們中國古代的服飾是非常類似的,還有他們的一些習慣等等,李博士是不是可以介紹一下?

李光勛:是的,《大長今》不僅在中國引起了韓流,在亞洲,整個歐洲、美洲都引起了韓流,我特別要強調一個,就像伊朗這樣一個國家,它都喜歡《大長今》,為什麼呢?後來他們講了,他們穿的服飾跟伊朗的那個阿拉伯服飾差不多。

主持人:噢,是這樣子。

李光勛:因為他們都看到了它的服飾,然後他們的理解是,上個世紀的文化背景都差不多。而且它保留了以前那個最傳統的、最正統的東西的時候,哪個國家、哪個民族都可以接受,因為每個國家的道德水準基本上都差不多,現在是變得很多了,所以大家會覺得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從以前更純潔的道德標準來講是差不多,所以我覺得這個韓流被喜歡的原因之一就在這裡。

主持人:我也有這種感覺,我們看韓劇的時候,當然我沒有看其它的,就是比較喜歡看《大長今》,它裡面演的,除了這些演員,比如大家講大長今很漂亮以外,主要它是表現出了一種「人」的,就像剛剛李博士講的,比如它怎麼樣男女有節、君臣之間各個方面,好像不管是台灣還是大陸的連續劇都看不到,可是你從韓劇裡面可以看到,咦,這是我們的東西,然後感覺特別親切。橫河先生,您是不是可以分析一下,這種韓流它成功的原因,您的看法是什麼?

橫河:我覺得它成功的原因,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它保留了傳統。我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因為中國大陸很多人現在強調的就是經濟發展,物質生活提高了,但同時傳統也丟掉了,道德水準下降了。但是如果我們回過頭來看韓國和其它幾個國家,包括台灣,台灣沒有韓國保留得這麼好,當然也有其它的原因。

那麼再看日本,它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其實它傳統文化這部分並沒有丟掉,你現在到日本去,你可以看到它的文化其實保留得非常好。韓國也是保留得非常好,而且它能夠把它所保留的好文化作為文化輸出,向世界各國輸出,這點我覺得在東亞文化圈裡面特別容易被接受。

所以儘管中國很多東西已經丟掉了,但是文化這個東西不是一下就容易被完全摧毀掉的,所以好的東西,真正好的東西,人們一看是會產生同感,和它產生共鳴的,所以就能夠去接受它。也就是說在經濟發展的過程當中,其實東亞的傳統和西方來的文明是不應該有很強的衝突的,或者說是可以兼容的,在這點上韓國確實是做得比較好。

主持人:我想李博士您在漢城念的書,拿了博士,那麼對於韓國文化應該很了解,您是不是可以談一下,比如在這幾個經典的韓劇裡面您所看到的,您覺得他們保留得很好的傳統文化包括哪些東西?

李光勛:大家在討論孔子是不是韓國人,我們暫且不談。那麼現在談什麼呢?韓國人講我們的祖先是東夷人,而孔子也是東夷人,他們這麼講,那麼他們保留的孔子思想文化也是非常深。

主持人:從這個節目裡面可以看得到。

李光勛:對,因為大陸文革以後,基本上這個思想都沒有了,基本上已經被剷除了,那麼中國現在在海外搞那個什麼孔子學院,我看啊,它實際上差不多類似一個中文學校,它沒有講,也講不出那個思想,反倒是在韓國保留得非常好。比如說前幾年大陸因為沒有繼承到孔子祭拜的禮節,後來沒辦法,他們專門去韓國成均館學祭拜孔子的「釋奠禮」。這說明什麼呢?韓國人很自信,我保留了中國最傳統的東西,那麼我可以自信的說,我是孔子後代,我承傳了孔子思想。再加上他講也有血緣關係,有沒有?這個我們不知道,但是從他們這個觀點來講,他們是真的承傳了這個思想,而且他心裡邊也把孔子變成韓國人似的。

主持人:在實際的生活上有哪些表現呢?比如你只是去學祭拜的話,那只是一個形式,但是在平常的生活當中……

李光勛:在生活當中,在一個家庭裡邊,它層次很分明。比如說飯桌上,吃飯的時候是長輩先吃飯,然後孩子才開始吃飯等等,然後吃飯的杓、筷子都有區別的,大小不同,顏色不同等等。它雖然是一個很發達的現代文明國家,但是卻非常完整的保留了這些內涵,他們從不覺得這個是麻煩,所以他們的生活方式真的就潛在的流露出那種美德,在《大長今》和後來的《商道》等幾部大片裡邊都有。所以一到大陸,大家看到以後呢,這個才是我們曾經有的東西,他感到很舒服,他馬上親切的感到,唉呀!我們沒有看過的,他們保留得很好,所以就馬上感覺到一份親切感。

(待續)

(據新唐人電視台《熱點互動》節目錄音整理)


http://www.youmaker.com/

視頻:【熱點互動】韓國熱與中韓文化之爭(上)


http://www.youmaker.com/

視頻:【熱點互動】韓國熱與中韓文化之爭(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六四」屠殺21年 中共變了嗎?(3)
昭雪六四 留學生紐約表心聲
中國留學生紐約開飛機拉巨型橫幅:昭雪六四
【熱點互動】80後與中國前景(2)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