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對過敏的治療之法與日常保健

抗敏行醫紀實:游泳是過敏兒最好的運動

黃月華醫師

人氣: 2577
【字號】    
   標籤: tags:

從我知道自己懷孕開始,就很擔心孩子也會遺傳過敏的體質。老大、老二相繼出世後,我一直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很怕自己的孩子出現病狀,步上自己受過敏所苦的後塵。幸運的是,這兩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很健康,並未出現任何嚴重的過敏徵狀。

即便如此,我對「過敏」的夢靨還是揮之不去。老大3歲時,我就開始帶著她去學游泳,雖然有人認為太早讓孩子學習游泳很危險,我的直覺卻告訴自己,越早讓孩子養成運動的習慣,能儘早打下穩固的健康基礎。

多年後我歸納了許多醫學資料,明白游泳可訓練過敏兒對溫度、濕度的適應能力,而且換氣可以增強呼吸功能及肺活量,是改善過敏症狀最好的運動,美國的醫生很鼓勵家長從小就讓孩子學游泳,有的家庭甚至在孩子才滿週歲時,就讓他們學習在泳池裡換氣呢。

一個中秋節的夜晚,胡媽媽帶著喘得厲害的孩子來看診。她找遍了附近的診所,很意外只有我這間門診尚在營業。「生病,是不打烊的。」

我也想休診在家陪孩子過節,但想到還有許多在此時生病的人找不到醫生,他們會有怎麼樣的中秋節?仔細察看她兒子的狀況後,我告訴胡媽媽這是過敏性氣喘,並向她解釋我的治療與用藥方式,最重要的是,這是長時間的戰爭,需要很大的耐心與對我信心,成果取決於她願不願意配合。

那一天上門看診的人不多,我們談了很久,聊了很多過敏兒照顧的方式。從她口中得知小病人才滿月,就經常打噴嚏、流鼻水,而且喉嚨老是有咕嚕咕嚕的聲音,呈現典型的過敏體質。

小孩2個月大後曾帶去給小兒科醫生看診。醫生認為喉嚨發出怪聲,是因為細支氣管發炎了,必須服用消炎藥。胡媽媽並不想讓這麼小的孩子服用西藥,卻不敢不遵照醫囑。

「吃了藥以後病暫時好了。後來哥哥感染流感,還嚴重地變成了肺炎,接著弟弟也被傳染了。」胡媽媽娓娓道來,「哥哥住院治療後身體逐漸康復;可是弟弟從此便出現哮喘的病徵,而且越來越嚴重,今天原本想帶弟弟去打止喘針的。」

「打過敏針不好啦,這是治標不治本,只能暫時消除病徵。」我特別向胡媽媽說明,自己有把握治癒弟弟的氣喘症狀,但是需要幾年的時間,須視孩子的體質與家長能否配合而定。重點是我的藥劑處方絕不含類固醇,請她可以放心。

「但是醫生只能做好治療的前半段,後續得靠持之以恆的運動才能完全根治。」我建議胡媽媽多多帶弟弟去運動、去學游泳。

「氣喘兒可以運動嗎?」胡媽媽以為運動會使氣喘發作,應該嚴格限制才對。我向她解釋,適當的運動可以促進免疫功能,又能增進肺活量,只要不要太激烈是沒有關係的。「弟弟不是因為運動所引發的氣喘,只要持續治療與控制病情,不必太擔心運動時發生狀況。」

胡媽媽當時帶著才滿週歲的孩子來看診,轉眼數年現在已經長成青少年了。這個孩子的氣喘問題幾乎沒再續發,只是遇到季節變換時,多少還有些輕微的鼻子過敏,偶爾還是會回診所拿藥。令人驚訝的是,他曾參加6.6公里的越野賽跑,而且得到全班第2名呢!

「當他說想參加越野賽跑時,我不敢答應,很怕他在這麼長時間的比賽中發病,那該怎麼辦?」胡媽媽趕忙來問我這個問題。我告訴她,孩子正嘗試突破身體的極限,應該鼓勵他參加,只要確保隨身攜帶噴式氣管擴張劑,不需要太緊張。

每次聽見病人家長告訴我這樣的消息,我打從心底為這些過敏氣喘的小病人高興,表示他們又向健康的旅程邁進了一大步。胡媽媽是個很用心的母親,總是耐心地陪著孩子來看病、拿藥。

在孩子4年級以後,氣喘的狀況僅需借助氣管擴張劑就能控制,她旋即趁著暑假,送孩子回鄉下老家學游泳,又鼓勵孩子學騎腳踏車,她覺得這兩項運動有助益於孩子平衡感的練習,還能增強肌肉耐力及肺活量。

有了胡媽媽的例子,我在治療病人的療程後段,都會要求他們、或請父母帶他們去學游泳,並後續追蹤他們的進度。

我發現確實去學習游泳的病人,氣喘控制的情況比沒有學習的人還好,且身體更健壯、慢慢的也沒有黑眼圈,表示他們夜間睡得更安穩,這的確是值得鼓勵的運動。

趙小姐的女兒,也是在滿週歲的時候出現異位性皮膚炎,因為家裏正在裝修,因此誘發了孩子的過敏體質。當時還不知道那就是過敏症狀,只是很心疼小孩滿臉花花的抓痕與紅腫。經過看診之後,醫生認為擦擦止癢藥就會好了。

但是這樣的狀況持續到孩子上幼稚園,還是斷斷續續地出現,而且開始不停地咳嗽、打噴嚏,甚至發作氣喘。

看到孩子痛苦的喘著,父母親帶著她奔跑多家大醫院,也找過名醫看診。早期紙質的健保卡都用到序號J (第10張)了,還是治不好;醫生都認為這種過敏性體質無法治好,只能以氣管擴張劑舒緩氣喘現象。

「我以為女兒這輩子都離不開擴張劑呢。」趙小姐的同事看出她的焦慮,於是要她帶孩子來我的診所試試看,來看診之前還幫趙小姐上了一課。同事告訴她,這位醫生說話很直、很會教訓父母、療程很長……,當趙小姐出現在我診所內時,心理已經有了準備。

按照慣例,我為第一次見面的趙小姐解說我的治療方式,並深入詢問,才知趙小妹妹一家人都是過敏患者,從奶奶、媽媽到爸爸,都患有皮膚或鼻子過敏的問題。

我請趙小姐放心並告訴她,小妹妹的氣喘是可以控制的,但如何與過敏體質共存,必須要靠後天補強與努力,我建議讓她學游泳,培養自己的免疫能力。

趙小妹妹中班就開始學游泳,現在已經升上國中,氣喘已經獲得控制,她也鮮少再感冒生病。趙小姐最安慰的是,在SARS風聲鶴唳期間,以往體質敏感的孩子卻沒有生過一場病。

我認為醫生除了以科學性的西藥、醫學觀念作為治療基礎外,應該也要建議病人做運動,藉此調整身體。

因為台灣人缺乏從小培養運動的觀念,只注重智育的栽培,以致於體質都虛弱不堪;許多小孩生病後,身體便很難完全痊癒,往往還是有許多後遺症。

我常常想,如果我的父母當年願意讓我學游泳、騎腳踏車,或是學習跳舞,我的過敏體質或許能儘早改善。

也許是對失落童年的一種補償作用,我們家孩子從小除了學習游泳外,兩個女兒還學了芭蕾、韻律舞,因為我覺得舞蹈能幫助他們練習平衡與協調,這也是我到現在還無法克服的遺憾。

舉凡孩子有興趣的網球、高爾夫球、繪畫、唱歌…等,只要家裏的經濟狀況許可,我都鼓勵他們嘗試與學習,因為從這些運動及才藝中,他們能發現更加有趣、美好的世界。@(待續)

摘編自 《過敏,和類固醇說再見》 發言權出版社 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