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臨窗品茶聽雨聲

貫明
font print 人氣: 69
【字號】    
   標籤: tags:

古人云:茶能怡情,茶可清心。可見茶在人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安心定神的妙用。儘管我在西方國家生活了許多年,咖啡也能提神,但是在我的心目中,茶的作用是其他飲料所無法代替的。在身心疲勞之時,我喜歡一個人臨窗獨坐,泡上一杯清茶,靜靜地坐著閉目養神。尤其是暫時不能外出的雨天,雨在窗外淅淅瀝瀝,滴滴嗒嗒,似樂似詩,這時臨窗品茶細細地聽那雨聲,就能感受到那份難以言傳的詩情畫意。

心平氣和地靜聽雨打樹葉的聲音,細品茶的清苦,漫想久遠的往事,自然就能牽出悠長的思緒。這時如果寫詩作文,最容易觸發內心深處的靈感,妙語佳句接踵而來,也許這就是古代的文人們喜歡雨的緣故吧。

小時候生長在中國,那裏一年四季分明,對雨按程度和季節不同有多種不同的稱呼。諸如:傾盆大雨、毛毛細雨、暴雨、雷陣雨及春雨、夏雨和秋雨等。在童年的記憶中,雨天的時光是非常快活的。由於鄉村的原始雨具如斗笠和蓑衣等不可能擋住暴雨打濕褲角,所以那時乾脆與小夥伴們打赤腳在雨水泥濘中行走。有時還在風雨中互相追逐取樂,唱著用方言編成的兒歌,齊聲高喊:「風來了,雨來了,和尚背著鼓來了。」大雨過後,河溝中的水都溢滿了,平時看不到的魚蝦則游到了河邊溝沿,只要使用不太精緻的小網就能輕易的捕獲到它們,這可是在晴天難有的收穫。夏天悶熱,有些人就在雨中跳到河裏游泳,人們貧乏鬱悶的心情似乎都在雨聲中消失了。那段無憂無慮的日子,天真而快樂,永遠難以忘懷。

長大之後,我非常喜歡在雨天讀書,當然不是說晴天就不讀書了。只是在雨天讀書的心態更加輕鬆純淨,在淅淅瀝瀝的細雨中一邊聆聽雨聲的悠揚,一邊凝神閱讀聖賢之作,頓感心曠神怡。在外國留學的那段日子裏買不到上等的茶葉,所以從國內帶來的那盒鐵觀音我總是在雨天才捨得打開品用。雨中品茶讀書,時常讓我忘記疲勞。茶與書相伴,茶香和書香縈繞其間,在漫天的細雨聲中不自覺地渾然忘我。喝茶醒神,讀書清心,此刻萬慮俱釋,心寧神謐,獨自享用著那一份只有自己才能感覺到的寧靜……臨窗獨坐,放眼窗外,雨聲瀟瀟,如天籟之音,那一刻,內心沒有任何渴望與焦慮。那種平淡恬靜的意境,心靜澄明,無憂無慮,自在而豁達。

記不住多少次了,我的許多詩歌作品都是伴隨著雨聲誕生的;數不清多少篇了,我的許多散文作品就是在品茶中寫出來的。雨聲曾經給我帶來了無限的靈感,茶香則幫助我催生了許多難得的詩文。雨天雖然不方便外出,我卻從沒有感覺到孤獨;茶雖然不是最好喝的飲料,它卻讓我感受到了它特有的魅力。

有朋友對我說,他思念親友的心,總是在雨中萌發,那纏綿的雨絲把他的思緒牽扯得好遠好遠,下雨了,他就會回想起遠方的親朋好友。不管怎麼樣調整心情,總是擺脫不掉內心深處的一絲莫名的憂傷。細思之,人生中的很多苦難,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放不下。功名利祿,親情友情,紅塵中的形形色色的誘惑讓人們戀戀不捨。我時常想,也許正是因為人們有太多的執著,太多的牽掛,人們才會感覺到人生這樣苦悶吧。一個人一旦明白了「放下就是解脫」的道理,他的憂愁就能在無形中消失。不管人生中有多少放不下的牽掛,人最終都要像瀟灑的雨滴一樣,回歸於大地,回歸於塵泥。因此,人只有擁有一份清淡寡欲的心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擁抱世間的一切緣生緣起,才能坦然面對生活,笑對人生,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活力,才能擁有真正的快樂與灑脫。@*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其實不管關於誠信的說教再多,如果一個國家的政府或一個家庭的家長經常自食其言,那在這個國家或家庭中就會形成一個互相欺騙的環境,最終結果必是害人害己。
  • (shown)大智若愚的人經常給人驚艷,謙虛內斂的人總是讓人欽服,狂妄傲慢的人則由於無知容易成為天下人的笑柄。
  • (shown)儘管世人大都不願意吃苦,然而細思與「苦」字有關的成語卻都沒有負面的意義…
  • 中共惡黨逆天行,謊言暴力害眾生。
    惡貫滿盈末日到,天滅赤魔神雷轟。
  • 遇事向內找,吃苦把業消。
    慈悲感天地,正念鎮邪妖。
  • 地震敲警鐘,天災傳天聲。
    敬神天護佑,三退得安寧。
    蒼天懲巨惡,洪勢四海驚。
    旦夕紅朝滅,神州復清明。
  • 生老病死世態涼,恩怨情仇添憂傷。
    輾轉輪回總是苦,紅塵沉浮暗無光。
  • 特大沙塵暴,勢猛衝雲霄。
    席捲北中國,災來萬物凋。
    無德多人禍,天災如狂飆。
    八方傳警訊,滅共在今朝。
    同胞快三退,逃生得渡橋。
  • 旱災地震沙塵暴,善惡報應全來到。
    人不信神災禍多,邪黨誤國謊言造。
  • (shown)感恩是富裕的人生,她是一種深刻的感受,能夠增強個人的魅力,開啟神奇的力量之門,發掘出無窮的智能。感恩,是幸福的起點,也是奮進的源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