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殘遊記(25)

第八回 桃花山月下遇虎 柏樹峪雪中訪賢(下)
劉鶚
font print 人氣: 31
【字號】    
   標籤: tags:

  大家等了許久,卻不見虎的動靜。還是那樹上的車夫膽大,下來喊眾人道:「出來罷!虎去遠了。」車夫等人次第出來,方才從石壁縫裡把子平拉出,已經嚇得呆了。過了半天,方能開口說話,問道:「我們是死的是活的哪?」車夫道:「虎過去了。」子平道:「虎怎樣過去的?一個人沒有傷麼?」那在樹上的車夫道:「我看他從澗西沿過來的時候,只是一穿,彷彿像鳥兒似的,已經到了這邊了。他落腳的地方,比我們這樹梢還高著七八丈呢。落下來之後,又是一縱,已經到了這東嶺上邊,嗚的一聲向東去了。」

  申子平聽了,方才放下心來,說:「我這兩隻腳還是稀軟稀軟,立不起來,怎樣是好?」眾人道:「你老不是立在這裡呢嗎?」子平低頭一看,才知道自己並不是坐著,也笑了,說道:「我這身子真不聽我調度了。」於是眾人攙著,勉強移步,走了約數十步,方才活動,可以自主。嘆了一口氣道:「命雖不送在虎口裡,這夜裡若再遇見剛才那樣的橋,斷不能過!肚裡又飢,身上又冷、活凍也凍死了。」說著,走到小樹旁邊,看那驢子也是伏在地下,知是被那虎叫嚇的如此。跟人把驢子拉起,把子平扶上驢子,慢慢價走。

  轉過一個石嘴,忽見前面一片燈光,約有許多房子,大家喊道:「好了,好了!前面到了集鎮了!」只此一聲,人人精神震動。不但人行,腳下覺得輕了許多,即驢子亦不似從前畏難苟安的行動。

  那消片刻工夫,已到燈光之下。原來並不是個集鎮,只有幾家人家,住在這山坡之上。因山有高下,故看出如層樓疊榭一般。到此大家商議,斷不再走,硬行敲門求宿,更無他法。

  當時走近一家,外面係虎皮石砌的牆,一個牆門,裡面房子看來不少,大約總有十幾間的光景。於是車夫上前扣門,扣了幾下,裡面出來一個老者,鬚髮蒼然,手中持了一枝燭台,燃了一枝白蠟燭,口中問道:「你們來做甚麼的?」

  申子平急上前,和顏悅色的把原委說了一遍,說道:「明知並非客店,無奈從人萬不能行,要請老翁行個方便。」那老翁點點頭,道:「你等一刻,我去問我們姑娘去。」說著,門也不關,便進裡面去了。子平看了,心下十分詫異:「難道這家人家竟無家主嗎?何以去問姑娘,難道是個女孩兒當家嗎?」既而想道:「錯了,錯了。想必這家是個老太太做主,這個老者想必是他的侄兒。姑娘者,姑母之謂也。理路甚是,一定不會錯了。」

  霎時,只見那老者隨了一個中年漢子出來,手中仍拿燭台,說聲「請客人裡面坐」。原來這家,進了牆門就是一平五間房子,門在中間,門前台階約十餘級。中年漢子手持燭台,照著申子平上來。子平吩咐車夫等:「在院子裡略站一站,等我進去看了情形,再招呼你們。」

  子平上得台階,那老者立於堂中,說道:「北邊有個坦坡,叫他們把車子推了,驢子牽了,由坦坡進這房子來罷。」原來這是個朝西的大門。眾人進得房來,是三間敞屋,兩頭各有一間,隔斷了的。這敞屋北頭是個炕,南頭空著,將車子同驢安置南頭,一眾五人,安置在炕上。然後老者問了子平名姓,道:「請客人裡邊坐。」於是過了穿堂,就是台階。上去有塊平地,都是栽的花木,映著月色,異常幽秀。且有一陣陣幽香,清沁肺腑。向北乃是三間朝南的精舍,一轉俱是迴廊,用帶皮杉木做的闌柱。進得房來,上面掛了四盞紙燈,斑竹紮的,甚為靈巧。兩間敞著,一間隔斷,做個房間的樣子。桌椅几案,布置極為妥協,房間掛了一幅褐色布門簾。

  老看到房門口,喊了一聲:「姑娘,那姓申的客人進來了。」卻看門簾掀起,裡面出來一個十八九歲的女子。穿了一身布服,二藍褂子,青布裙兒,相貌端莊瑩靜,明媚閑雅。見客福了一福,子平慌忙長揖答禮。女子說:「請坐。」即命老者:「趕緊的做飯,客人餓了。」老者退去。

  那女子道:「先生貴姓?來此何事?」子平便將「奉家兄命特訪劉仁甫」的話說了一遍。那女子道:「劉先生當初就住這集東邊的,現在已搬到柏樹峪去了。」子平問:「柏樹峪在什麼地方?」那女子道:「在集西,有三十多里的光景。那邊路比這邊更僻,愈加不好走了。家父前日退值回來,告訴我們說,今天有位遠客來此,路上受了點虛驚。吩咐我們遲點睡,預備些酒飯,以便款待。並說:『簡慢了尊客,千萬不要見怪。』」子平聽了,驚訝之至:「荒山裡面,又無衙署,有什麼值日、退值?何以前天就會知道呢?這女子何以如此大方,豈古人所謂有林下風範的,就是這樣嗎?到要問個明白。」

  不知申子平能否察透這女子形跡,且聽下回分解。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路行來,街談巷議,大半都是這話,心裡詫異道:「白妞是何許人?說的是何等樣書,為甚一紙招貼,便舉國若狂如此?」信步走來,不知不覺已到高陞店口。
  • 王小玉便啟朱脣,發皓齒,唱了幾句書兒。聲音初不甚大,只覺入耳有說不出來的妙境。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
  • 這金線泉相傳水中有條金線。老殘左右看了半天,不要說金線,連鐵線也沒有。後來幸而走過一個士子來,老殘便作揖請教這「金線」二字有無著落。
  • 佐臣酷虐是誠然酷虐,然曹州府的民情也實在可恨。那年,兄弟署曹州的時候,幾乎無一天無盜案。養了二百名小隊子,像那不捕鼠的貓一樣,毫無用處。及至各縣捕快捉來的強盜,不是老實鄉民
  • 老殘穿著隨身衣服,同高紹殷進了撫署。原來這山東撫署是明朝的齊王府,故許多地方仍用舊名。進了三堂,就叫「宮門口」。旁邊就是高紹殷的書房,對面便是宮保的簽押房。
  • 老殘心裡想道:「本想再為盤桓兩天,看這光景,恐無謂的糾纏,要越逼越緊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當夜遂寫了一封書,托高紹殷代謝莊宮保的厚誼。天未明即將店帳算清楚,雇了一輛二把手的小車,就出城去了。
  • 老董嘆口氣道:「玉大人官卻是個清官,辦案也實在盡力,只是手太辣些。初起還辦著幾個強盜,後來強盜摸著他的脾氣,這玉大人倒反做了強盜的兵器了。」
  • 這些馬兵遂到他家,從上房裡搜起,衣箱櫥櫃全行抖擻一個盡,稍為輕便值錢一點的首飾,就掖在腰裡去了。搜了半天,倒也沒有搜出甚麼犯法的東西。那知搜到後來,在西北角上,有兩間堆破爛農器的一間屋子裡,搜出了一個包袱。
  • 這吳氏真是好個賢惠婦人!他天天到站籠前來灌點參湯,灌了回去就哭,哭了就去求人。響頭不知磕了幾千,總沒有人挽回得動這玉大人的牛性。于朝棟究竟上了幾歲年紀,第三天就死了
  • 有些江湖上的英雄,也恨這夥強盜做的太毒,所以不到一個月,就捉住了五六個人。有三四個牽連著別的案情的,都站死了。有兩三個專只犯于家移贓這一案的,被玉大人都放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