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車主集體指控:豐田RAV4是「奪命車」

人氣 240
標籤:

【大紀元6月9日訊】(大紀元記者姜斌綜合報導)前不久,豐田汽車在美國因為車輛失控「暴衝」事件導致多人在車禍中身亡,使人們對豐田汽車的質量產生了質疑。近日,中國大陸的豐田車主又集體指控:豐田RAV4是「奪命車」。因為在多起事故中,豐田RAV4汽車出現多種失控現象,且安全氣囊無法打開,直接威脅到乘客的生命安全,車主們認為,豐田公司始終推卸責任、甚至懷疑車主拿性命當遊戲以此要挾廠家賠償。因此,上百位RAV4遇險的車主組成了維權聯盟,向豐田公司發起了集體訴訟。

維權艱難 集體訴訟

這些參與集體訴訟的車主大都是因為維權過於艱難而參加的,發起人張先生就是出於對豐田公司解決方案的不滿,所以聯合了上百位RAV4遇險的車主向豐田公司發起集體訴訟。

2010年1月8日,哈爾濱的張先生和妻子何女士駕駛新買不久的豐田RAV4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當車輛行駛到哈(爾濱)綏(芬河)高速公路431公里處時,何女士收油門減速時,卻發現車速怎麼也減不下來,接著她猛踩剎車,伴隨著發動機的持續轟鳴,車輛完全失控撞上護欄後翻進路邊4米多深的溝中,車輛四輪朝天並很快便起火自燃,後來來人用滅火器砸開車窗,才把他們救了出去。

事後張先生向一汽豐田及哈爾濱運通4S店提出質疑:車為什麼會失控?為什麼嚴重撞擊後氣囊沒彈出?但一個月過去了,對方未給予任何答覆,反而推脫責任,懷疑車主拿性命當遊戲以此來要挾廠家賠償。

張先生憤怒之下,聯合了國內上百位RAV4遇險的車主組成了維權聯盟,並委託北京一家律師事務所正式向豐田公司發起集體訴訟。

頻頻失控 引發質疑

據張先生瞭解,3月2日在河北張家口張北國道上再次發生了一起豐田RAV4翻車事故,釀成「一死一傷」的慘劇,受重傷的駕駛員王先生至今仍然想不明白,剎車怎麼就突然不好使了?6個安全氣囊咋就一個都沒打開?

另一位西安的王先生是2009年7月底買的一汽豐田RAV4,2010年4月8日下午2點50分左右出了事故,當時他收油門踩剎車減速時,車速沒減下來,伴隨著發動機的持續轟鳴聲,汽車完全失去控制,一頭撞向停在路邊的廣本雅閣。在把廣本撞得橫移2米多後,又撞飛了街道邊的人力環衛車,最後卡在路邊的石頭上才停了下來。

事故發生後,西安華通豐田表示他的車屬於召回範圍,但王先生此前並未收到豐田的召回通知。在王先生的極力要求下,4月9日西安華通豐田派人對車輛進行了「檢測」,結論卻是王先生的車沒有任何質量問題,懷疑是腳墊造成油門踏板卡死。王先生多次要求西安華通給一個正式的書面鑑定報告,但均被拒絕。對方說鑑定結果只能口頭傳達,不能出具書面報告。

深圳梁女士的豐田RAV4是2009年10月1日購買的,2010年4月30日不幸發生了交通事故,車頭嚴重受損,但儘管這樣,安全氣囊卻一個都沒有打開,致使她頭顱、頸部、鼻骨、眉骨、手臂等多處受傷。梁女士說她終於相信RAV4被有些人稱為「奪命車」絕非炒作,她強烈要求豐田就安全氣囊的責任問題給出合理的解釋與處理。

高調回應 推卸責任

當豐田在美國的暴沖事件事發後,中國車主也對豐田RAV4的油門踏板問題提出了質疑,但豐田公司對此卻高調否認。2010年1月30日下午,一汽豐田公司副總經理高放和永江秀久等相關人士召開了新聞發佈會,高調回應了豐田RAV4油門踏板事件,說即使在海外也是極個別案例,而在中國還沒有接到類似報告。

儘管已經有專家和業內人士指出,豐田汽車大規模的質量事件並非偶然,並且在中國大陸也已經發生多起豐田RAV4失控導致的車禍,但是豐田公司似乎並不認帳,對於這些交通事故,給出的「鑑定」結果幾乎都是產品無質量問題,而像張先生等一些車主,甚至被豐田公司懷疑拿性命當遊戲以此要挾廠家賠償。

豐田質量投訴 一年三次上榜

據大陸網民反映,在質檢總局旗下刊物的網站上曾發佈一份名為《2009年汽車產品投訴分析》的資料,但該資料很快即被刪除,此網民及時對此進行了保存。

在這份《2009年汽車產品投訴分析》中,記錄並分析了質檢總局2009年度收到汽車投訴總數,並公佈了國內車企與進口品牌投訴量前10位排名和具體投訴數量,並整理出24個主要汽車品牌40多款主要車型的「典型問題」。

在這份資料中記錄,豐田的投訴量一年三次上榜前10名,在進口品牌中豐田的投訴數量位居並列第三;在國內廠家的投訴排行榜中,豐田的合資企業廣汽豐田和天津一汽豐田,投訴量也分別位居第四和第八。

由此可見,在2009年雖然豐田「暴衝」事件尚未事發,但實際上豐田汽車的質量問題在中國大陸也早已浮現,只是暫時被掩蓋而已,而暴露則是早晚的事,因為畢竟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美法官要求豐田繳交瑕疵車文件
韓國現代鑽研節能車款   計劃五年內節能技術領先豐田
「2010年第13屆全球熱愛生命獎」
美政府調查福特兩款新車地墊問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