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電:限制谷歌是北京的風險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2日訊】(大紀元記者朱蓉兒編譯報導)這是一個瘋狂建設水壩、高鐵和摩天大樓的國家,中國為維持表面上的強大力量,對互聯網信息的控制愈加嚴密。最明顯的是,迫使谷歌在金錢和良心的兩難選擇中,為忠於「永不作惡」原則,在今年離開了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

《紐約時報》報導,谷歌撤離中國,暫時不會對中國產生重大影響。但政治學家們分析認為:從長遠來看,中國政府過濾信息流通的一貫政策,必將損害中國同全球的經濟聯繫,也損害其努力營造的形象。

北京互聯網企業家暨Digicha技術博客作家比爾‧比肖(Bill Bishop)說:「中國很認真的推動軟實力工程。」「但谷歌在中共的宣傳詞上撕了一道口子。」

回顧谷歌四年來在中國進行的互聯網實驗,旨在移植西方言論自由的觀念,過程相當不順利。今年一月,谷歌宣布關閉在中國的搜索引擎,停止配合中共的審查。

新聞審查在中國不是新鮮事了,政府從未放鬆對信息產業的控制。近年來,對中國網絡的控制更趨嚴厲。中共官員認為讓老百姓知道太多政治和社會問題,容易導致社會的不穩定,因此僱用很大數量的網絡審查員,安裝全世界最複雜的因特網防火牆,篩掉它不想要的信息。中國3.5億的互聯網客戶,許多人裝載了寬帶鏈接,認為自己同西方世界一樣,享受著不受限制的信息交流。

谷歌的撤離說明什麼?前克林頓總統中國政策顧問,現布魯金斯研究院學者李侃如(Kenneth G. Lieberthal )表示,每個深知中共的人都知道,「這個系統有著巨大的國內瑕疵。中國的領導人和所有人一樣,都知道這一點。」

谷歌的撤出,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會是深刻的。谷歌一直是同類技術的創新和領先者,刺激著中國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中國社科院軟件技術研究所的教授張雲泉(Zhang Yunquan音譯)說:「谷歌擅長技術創新,它走了,中國其他的公司會缺乏動機。沒有挑戰,這個產業不會健康」。

互聯網實驗室(chinalabs.com)執行長方興東表示,大多數中國互聯網公司在技術上鮮有創新,都是「簡單的照抄他人的技術」。谷歌撤出,其他公司會獲得更多利潤,但中國的網絡世界從此沉滯了。

雖然中國政府希望谷歌事件不要被「政治化」,最終在中國還是成了高度政治化的議題。

《中國數字時代》創立人暨主編肖強表示,中國領導人曾把因特網視為具有政治和商業雙重用途的領域,可在某種程度上取得平衡。「但逐漸的,他們認為這是政治領域了」。

肖強說,後谷歌時代,要想在中國互聯網市場扮演重要角色,應如同傳統的中國媒體一樣,向政府效忠,成為政府的合作者。

一位在中國的西方官員說,中共政權現在視因特網為「核心利益」,是關涉國家主權的大事,不容插足。最常被提及的核心利益還有台灣和西藏,是中國在國際外交上無法碰觸的問題。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華郵》:攻擊谷歌駭客 自系統管理員下手
中國過渡政府為谷歌的正義行為叫好
央視搆陷知名博客  目標再指谷歌
谷歌出走  留百度「搶錢」惹爭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