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緣筆記:平面、園藝與管理

塵埃
font print 人氣: 6
【字號】    
   標籤: tags:

好幾年前,有個經理人跟我講過,現在有許多管理學系希望能招收有藝術背景的學生。

有人說,管理是一門藝術,很久很久以前,我沒法理解這句話的意思,認為管理與藝術,怎麼連得上一起呢?管理管的是人或物,而藝術則與畫有關,那應該是兩者不同的東西,八竿子打不著邊,或許還相扺觸。

將近十年接觸平面設計後,慢慢的,上天好似要我走回學生時代所學的商業經營管理。所謂道道相通,我開始以這十年接觸平面設計的領悟,以另一種方式去理解多年前對我而言,生澀難懂的課文內容。

只是沒想到對我觀念上最大的改變,竟是母親拿著剪刀,在庭園裡修剪花木的那一刻。

這遍庭園,要佈置成什麼樣,要哪些花草,都需要思考與設計,母親拿著剪刀,將樹的雜枝剪去,露出了樹後面的石頭,她認為,這樣可使庭園看起來更美麗。

而對我而言,這時的美麗與否絕非重點,而是某種理悟在昇華:

對於平面設計者來說,必備的是素材,也許是一張圖、或一張照片,組成特定的平面風采。

對許多人而言,圖或畫是無生命的。

那如果上升一層就是有生命的植物,將植物安排的美麗,人們稱為園藝。了解每種植物的特性,才知道哪裡的庭園,可以種哪種植物,會不會種活。

再上去一層就是人,了解每個人的特性,才知道每個人適合擺在哪個位置上。將每個人擺在適當位置的過程中,如果我們夠宏觀,更上一層去看,或許,那就是在畫一張美麗的圖畫。

畫家時常將美好的生活帶入畫中,畫中那笑意吟吟的人們令觀畫者喜悅,而管理得當,則是將畫轉為現實,成為另一種創作。

管理是一門藝術,至此,我用自己的方法,開始理解這句話的涵意。

美好的生活像是一幅幅生動的畫,想來想去,只有透過道德的昇華才可以達到,或許這是管理者最需考慮的問題,而你願意一起來思索與力行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他想符合每一個在他身邊的人的期望,每個人都用不同的、差異很大的想法要求他,如果拒絕其中一個就會被那人認為是不聽話與不努力不用心,拒絕不了只好什麼都學。
  • (shown)這使我對聚與散有了另外的想法,也許並不是什麼事情都要邀同事與朋友一起做的好,在那裡,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只有一個人單獨值班的時候,面對客戶的問題,在那個時間點上,就得自己單獨解決。
  • (shown)有借必有貸──可以理解為陰陽平衡,有陰必有陽。
  • (shown)人是有侷限的,在看不清全貌的情況下,我們對別人做的,在我們自己的觀念與框框中認為的好事,可能反而會傷害到別人,卻反說別人不知感恩。
  • (shown)神傳藝術中,畫家能將人、物畫得栩栩如生,是神傳給人的一大技能。而會說話、會微笑的版型,不也是「生」嗎?
  • 做她的孫女時,她已年近花甲,是一個勤苦,訥言的老婆婆,兩鬢如霜,滿面皺紋,卻是一張美好的容長臉,眼眸明亮,溫暖的神色裡帶著一絲愁苦戚容,那是長期的磨難,憂患帶給她的。
  • 花園很美,逛花園卻有代價,欣賞美景的同時總會被叮咬幾口。就這樣,我們在得到與失去之間搖擺前行,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成長……
  • 那天一些鄰居正興致勃勃地站在我家門口看大字報,母親下班回來了,只見她掃了一眼大字報後,竟當眾將大字報撕得粉碎,然後豪邁地對鄰居們說:「白天不做虧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門。」接著「砰」地一聲關上了院門,鄰居們面面相覷。
  • 在年少的我看來,繼母是「鳩占鵲巢」,取代了生母的位置。十五歲那年我離家出走,僅在寒暑假短暫回家。然而目睹了繼母頂住壓力稟持科學道德,我生發出對她的由衷敬佩。
  • 一群畢業超過了半個世紀的高雄中學校友,在他們奔波打拼退休之後,由總召陳辰武夥同當年班長劉樹台,以及數位熱心聯繫班友的同學,2016年終於把失聯了半個世紀之久的同學們聚集,召開了畢業後的首次同學會,人數雖不到當年班上的一半,在遲暮之年可以彼此分享過往的奮鬥人生,把手言歡,也是非常愉快的事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