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獨立評論】

當今中國經濟現狀

人氣 12

【大紀元7月4日訊】政策打壓房價, 綠豆大蒜價飆升……
Flv下載觀看 WMV下載觀看

伍凡:各位觀眾好,現在是獨立評論時間。最近中國經濟的發展狀況很讓胡溫政權頭痛,到底這個中國的經濟現狀是什麼樣的?中國政府如何治理中國經濟,他們採取的政策是什麼?經濟問題的根源是什麼。今天我們就談一談這個問題。

草庵:最近中共政府推出史上最嚴厲的樓市調控政策,猛砸房價,市場上交易量驟降,房價陷入膠著狀態。應聲而落的是鋼材、水泥價格,立竿見影的效果出現在A股市場上。房子賣不動,鋼材、水泥哪有銷路?公司的股價自然一路下滑。股民想必一肚子委屈,我招誰惹誰了?憑什麼你打他的棍子落在我的屁股上?

伍凡:房價尚未整治到位,大蒜、綠豆又異軍突起,辣椒也來添亂,價格成倍翻番。理財專家跌破眼鏡,投資高手眼珠脫落,誰也想不到的小東西,竟成為今年表現最佳的資產類別。難怪股民管你們叫「磚家」,哪個事先預測到了?

草庵:「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面對近年來最複雜的形勢,救火隊緊急出動。政府部門發出聲色俱厲的文件,嚴懲「哄抬物價」和「囤積居奇」的少數奸商,號召廣大不明真相的群眾,不要聽信流言,自覺維護市場秩序。不知少數人哪來那麼大能量?居然矇蔽了人民群眾向來雪亮的眼睛。

伍凡:大蒜、綠豆的宏觀調控才初見成效,蔬菜又集體發難。順便問一句,將來若調控到芝麻, 還能算「宏觀」嗎?這回救火隊以不變應萬變,昨天下達的文件,今兒再重發一遍,只需把題頭的「大蒜」換上「蔬菜」,還是投機商罪該萬死的同一套詞兒。要說毫無新意也不大公平,前兩天就抓了家地方小報,殺一儆百,狠治「物價報導失實」的罪。只要媒體正面引導,群眾買菜就不感覺貴。

草庵:這是怎麼了?連中央政府都感覺到處奸商,遍地壞人,連青菜、綠豆也跟領導過不去。其實,這都是鈔票惹的禍。是貨幣超發。超發是相對實體經濟的需要而言,好比飯吃多了,消化不了,不是腸塞肚脹,就是胃疼腹瀉。 2009年廣義貨幣M2增長27.7%,而名義GDP增長僅6.8%。 27.7-6.8=20.9%,這21個點的超發貨幣瀉到哪裏去了?

伍凡:先是股市和樓市。 A股指數從2009年初的1900漲到年底的3400。房價據統計局說漲了1.5%,民眾的感覺是百分之一百五。玩笑開得有點大。 2010年樓市開打,驅趕資金湧向農產品,大蒜、綠豆雞犬昇天。政府追蹤而至,資金又像李自成的流動大軍,進入蔬菜、奶粉市場。真是個「亂哄哄,你方唱罷他登場」;急切切,按下葫蘆浮起瓢。

草庵:理論上講是無形的手在控制,實際上貨幣如同演員,總要頑強地表現自己,限制了現代電視劇,他就要上古裝戲。根本的解決之道是回收多餘貨幣,請演員回家安心休息。緊縮銀根, 是否危及「來之不易的大好形勢」?也許,但不必因此而憂慮。形勢得來沒啥不易,絕招兒無非是打雞血、抽鴉片。銀行發放十萬億貸款,拿百姓的儲蓄不當錢;政府一擲千金,用納稅人的銀子豪賭反彈。鴉片煙換來一時的精神頭兒,怎麼能稱為「大好」?若形勢真的「大好」,為何又不敢斷煙?

伍凡:猶猶豫豫,患得患失,既不收銀根,又不搞改革,滯脹的前景清晰可見。沒有改革就沒有新的增長點,經濟焉能不「滯」?聽任鈔票繼續氾濫,價格豈有不漲之理?而且實體經濟越「滯」,對貨幣的需求就越低,多餘貨幣對價格的壓力就越大。反過來價格越漲,實體經濟中的真實收益率就越低,更多的資源離開實體經濟,轉向看上去賺錢容易的資產經營,如樓房、大蒜之類,實體經濟就會因失血而越「滯」。「滯」與「脹」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

草庵:日本人在 1980年代經歷了這樣的滯脹。為刺激經濟,日本央行開閘放水,實體經濟無法吸收的貨幣流向樓市、股市,造就了另一「日本奇蹟」。然而「大好形勢」終未逃過一劫,1989年的大崩盤宣告了「雞血療法」的徹底失敗。按下葫蘆浮起瓢,此乃物理世界的客觀規律,絕無可能遵從政府的意願。若想兩者同時降,方法只有一個──抽去缸中漫溢的水。

伍凡:這水,是去年政府自己灌的。解鈴還需繫鈴人,怨不得小商小販,也怨不得輕信流言的群眾。商販就是要賺錢的,群眾就是很容易受傷的。不賺錢,還當什麼商販?除了群眾,還有誰受過傷?

草庵:事實上,農副產品開始漲價基本上都已是通脹的尾聲,在此之前,石油、水、電、煤氣等基本資源早已經漲過一回了。但農副產品漲價牽涉到很多人基本的溫飽和生存,因此每一次都成為政策嚴厲打擊和防範的對象。雖然說農副產品漲價大部份得利者在流通環節不在生產環節,但對農副產品價格調整的防範和打壓,終歸還是會影響到農民的收入。這是「資產(資源、資本)永遠得利, 勞動永遠吃虧」在當今中國的一個縮影。

伍凡:這個縮影的另一個典型,是北京大望京地區的村民,憑藉拆遷補償一夜之間人人過上百萬富翁、千萬富翁的生活;而在改革開放的橋頭堡,新生代打工者卻在忍受著高強度勞動對個體靈魂的剝削。我絲毫沒有認為拆遷不應該獲得合理的市場補償,而是說,這是資產價格上漲遠遠高於勞動力價格上漲的又一個生動體現!

草庵:目前中國的GDP只是美國的三分之一,但基礎貨幣已經超過了美國。怪不得內地什麼東西都比西方多數發達國家貴,甚至貴好幾倍。鈔票印太多了,沒有以工資的形式進入勞動者的腰包,而是以資產價格上漲、企業貸款等形式進一步進入 「有錢階層」,使資本階層和勞工階層之間的地位愈加懸殊。

伍凡:擁有大城市資產或權利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坐擁萬貫家財,大工業機器流水線上螺絲釘一樣辛苦勞動的人們,日復一日機械的勞動、無望的未來、很低的薪水,既不長經驗,也不通人脈,更難漲工資,無望的青春,,接可以看得到自己的老去。一進廠門,就要面對缺乏人情味的半軍事化的管理,甚至上面有無處無時不在的保安和監管。而一出廠門,他們要面對的是高昂的物價,他們的收入捉襟見肘。勞動者為什麼勤勞而不富裕?其實這一切都在於中國的政治制度,是一黨獨裁的專制體製造成了這個社會現象。今天的時間到了,我們就暫時談到這裡。謝謝各位觀眾的收看,再見。

草庵:再見。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貢獻中國經濟/台商稅繳對岸 已逾3.9兆
經濟專家:人民幣匯率大幅升值藏危機
G20聚焦/人民幣匯改 中憂出口放緩
分析指上海房地產開發商醞釀降價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