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地質學家中國判刑引外界擔憂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7月7日訊】(美國之音2010年 7月 07日報導) 美籍華裔地質學家薛峰被判刑一案,引發外界對中國司法公正的疑慮,以及對在中國進行商業活動的擔憂。

“華爾街日報”亞洲版的消息說,薛峰被定罪的關鍵證據是一組數據庫,裡面包含三萬多個油井的地理定位資料。薛峰在2007年11月被逮捕之前,曾在美國IHS能源和工程諮詢公司工作。根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的法庭判決書說,在中國西安出生的薛峰當時正通過熟人關係為當時的僱主收集這些資料。

在美國芝加哥大學地球物理系任教的羅利教授曾是薛峰的博士導師。在薛峰離開芝加哥大學到IHS公司任職後,兩人一直保持聯絡。羅利教授認為,這些數據與IHS公司不斷在世界各地收集的信息是一樣的。他說:“IHS公司試圖從世界各地獲取的有關各大石油和礦產公司的那類信息,正是薛峰經過安排為IHS得到的、收集到的資料,我很難想像他們有誰會去收集機密文件,或者與國家安全有關的文件。

*國企商業信息成國家機密*

北京市第一中級人們法院星期一以竊取中國機密的罪名判處薛峰八年有期徒刑,並罰款20萬元人民幣,同時對與此案有牽連的另外三名中國公民做出不同的量刑。判決書說,用作交易的石油工業信息屬於國家機密,裡面不僅包括油井資料,還有十幾份有關中國地質和水利資源的研究報告。拿這些信息作交易便是對國家造成傷害。

據“華爾街日報”援引法庭文件說,薛峰獲取的這份資料主要與中石油集團有關,是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的一個研究項目,但是後來直到項目停止,中石油集團也沒有用過這些資料。這份資料曾在2003年在互聯網上出售,而且至少賣給了另外一家中國石油集團。

中國今年四月公佈草案,把國營大企業的商業機密列為國家機密。芝加哥大學的羅利教授認為,中國允許把一些公開的信息再度變為機密文件,這樣在中國從事信息收集工作就很難區分哪些是商業信息,哪些會觸犯法律了,因為中國絕大部份是國營企業。

一直進行地質學研究的羅利教授說,他甚至在學術研究中也能感到這種惶惑的負面影響。

羅利教授說:“我曾經看過、接觸過(中國)地質地圖, 已經不是機密文件了,但是現在我不確定是不是這麼回事。在中國我不准攜帶GPS,包括智能手機,因為那種手機能有詳細的定位信息。現在在中國工作正出現很多問題,而且不止是在公司企業,在學術界也有。”

總部設在舊金山的非營利組織“美中對話基金會”去年開始為薛峰獲釋與中國方面展開對話。該組織的創始人和執行董事康原認為,薛峰在獲取石油資料時沒有這項法律草案,中國依照事發之後制定的法律做出判決會令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外國和跨國企業卻步。

康原說:“這當然會讓他們不敢再收集信息了,而長此以往會造成傷害。要是合法獲取的信息後來變成不合法了,我不知道你該怎樣在中國做生意。”

*中方堅稱薛峰案是依法辦理*

北京外交部發言人秦剛昨天在記者會上表示,中國的司法部門對此案的審理是嚴格依法進行的。文匯報的消息也說,北京的一些學者認為薛峰案是一起獨立的司法案件,不會影響到中國與外國企業的合作。

相關新聞
《華郵》:國家機密?外商止步
美籍華裔地理學家北京被判刑八年
中國控竊密 美華裔學者重判八年
美籲中國立即釋放美華裔地質學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