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粉紅玫瑰城 約旦佩特拉

蕭遙 撰文、攝影

人氣 95
標籤:

速描佩特拉
約旦地處中東,是個較小的阿拉伯國度,位於南方的佩特拉(Petra)亦為世界新七大奇蹟之一。這座約旦古城隱身於阿拉伯谷的一條峽谷之內,它的名稱源自於希臘文「岩石」(petrus),建造時間至今尚無定論,一般就其中半埃及半希臘的陵墓樣式評斷,佩特拉的建造時間約莫介於西元前三世紀到西元前二世紀間,很可能是在托勒密王朝時期。

佩特拉一般被認定為納巴泰王國的首都,原是擔負著東西方貿易往來的重鎮,後來因海運的興起及帝國的滅亡而繁華盡退,並且在歲月的推移之下逐漸被世人遺忘。直到西元1812年,經由瑞士考古家J.L.伯爾克哈特重新發現與描述此地後,人們才再度得知這座失落古城的存在。

奇蹟蕭遙遊
我之所以會來到約旦,為的就是去探訪新世界七大奇蹟——佩特拉。從安曼坐了快四小時的車才終於來到目的地,買票進去後,路旁便可看見部分遺跡,再往前不久就是狹窄的「蛇道」。其名稱來自它是條建於兩座崖壁間的峽道,總長約1.5公里,難怪佩特拉這座兩千多年前的古城位置隱密,在被重新發現前,約有五、六百年期間,一度被世人認為只是傳聞中的虛構城市。


蜿蜒的蛇道

蛇道與遺跡
走在蛇道內,兩旁盡是高聳的懸崖絕壁,這些赤褐色沙岩在陽光的照射下,幻化出褐、紅、黃、紫、綠……等不一的色彩,各種不同顏色的岩層經地質變動而扭曲,形成螺旋和波浪的曲線,煞是好看,佩特拉也因建於這些紅色沙岩上,而有「粉紅色玫瑰的石頭城」之稱。

穿過蛇道,映入眼簾的是神殿Treasury,這座雕鑿在堅石上的神殿其實是個陵墓,氣勢宏偉的建築令人嘆為觀止,在電影「聖戰奇兵」(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中,印第安那.瓊斯就是到此地尋找聖杯,因而使得佩特拉聲名遠播。

來到城裡,眼前一片寬闊,而這裡也開始有些販售紀念品、食物與水的小販。這片荒漠之中,兩旁盡是洞穴、神殿的遺跡,向前來參訪的遊客娓娓道出它們的歷史。隨著遊客腳步前行,偶爾可見仿古的小型市集,身著古裝的商人也是工作人員所扮,從這場景可一窺納巴泰人(Nabataeans)交易的情形,不久,路旁一座劇場吸引了眾人的目光,這座羅馬樣式劇場約有四十五列座席,可容納三千名觀眾,然而西元363年的一場地震卻使它遭受嚴重毀損,但從目前的遺跡不難看出昔日輝煌。


神殿

參訪各神殿
走到Colonnaded Street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大神殿(Great Temple),這座建於兩千多年前的建築物是由伯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所挖鑿出來,占地約7,560平方公尺,神殿的石柱大多已崩塌,現今只能透過僅存的斷垣殘壁遙想當年規模。或許是我的想像力過於豐富吧!這些傾倒的石柱讓我聯想到的竟然是台灣的「車輪餅」,猜想應該肚子餓的成分居多吧?

在大神殿附近探索時,赫然發現一個大洞,應該有1公尺寬、5公尺深吧!內部是個約10公尺的密閉石室,雖不曉得其用途為何(蓄水嗎),但可以確定的是一旦失足掉落,即使沒有腳斷手殘,也肯定爬不上來,況且周遭人煙稀少、遊客罕至,喊破喉嚨也不會有人聽見才是,所幸我有留意到才不至於一腳踩空,如今回想起來仍餘悸猶存。


「搭乘」上山的驢子計程車總是令女子尖叫不已

走到盡頭,接著便是上山,由於驢子較馬車、駱駝這兩種「Taxi」適合用來載客上下山,所以若不想走路的話,牠們便是唯一的選擇。不過,就我的觀察,騎驢子上山似乎非常驚險,看許多女生經常邊騎邊叫,從嘹亮高亢的叫聲當中,就可以知道她們「走」到哪裡了。

我隨著其他遊客拾級而上,眼前的石階似乎走不盡的樣子,好不容易終於在最後看到Al-Dayr神殿,它是佩特拉最大的遺跡之一,雖和先前的Treasury有點像,然而相形之下這座神殿卻更加宏偉壯觀,儘管歲月在石柱上留下斑駁的痕跡,仍不減古剎威靈。

神殿附近的山景也很特別,但考量回程時間,我駐足欣賞不久便趕著下山,從進城到出城,這趟佩特拉之旅總計走了六小時!步出閘口時,整個人早已累到呈半癱瘓狀態,難怪處處有牲畜的「Taxi」,也終於知道為何佩特拉的門票可以賣到三日券的原因──能稱之為「城」的景點果真不小啊!

--轉載自 華成圖書《環遊世界,奇蹟之旅!》@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以軍在加沙地帶加強軍事行動
以色列封鎖約旦河西岸
節省經費  丹麥將關閉多處駐外使領館
約旦河變骯髒小溪  明年底恐乾涸死亡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