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舟曲災民絕大多數投親靠友自救

人氣 1
標籤:

【大紀元8月11日訊】(大紀元綜合報道)目前,甘肅舟曲災民絕大多數都是投親靠友自救,有村民日行60公里自發為災民送水,甚至8歲女孩也背泉水為路人解渴。未來三天舟曲及白龍江上游將出現暴雨天氣,使救援更為艱難。

8月8日凌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縣因強降雨引發滑坡泥石流,堵塞了嘉陵江上游支流的白龍江,并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員傷亡,電力、交通、通訊中斷。官方最新統計,702人死亡,42人重傷,1042人失蹤。

災民絕大多數投親靠友方式過渡

由於通往舟曲縣城的主幹道被淤泥和積水擁堵,大型救援設備無法進入核心救援區,直到10日上午,挖掘機跟大型救援設備開進了救援核心區域,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委書記陳建華9日說,目前,災民絕大多數採用投親靠友方式過渡。

甘肅省精神衛生中心米登海介紹,在災民安置點調查,有80%左右的受訪者不同程度存在情緒緊張、害怕、煩躁、焦慮、抑鬱等負性情緒,一些人反映聽見下雨就害怕,有些人連續幾天失眠、食慾不振。

中央氣象台最新預報,11日起,甘肅省舟曲縣及白龍江流域上游地區將出現中雨,未來五天降雨持續加強,天氣條件對救援極為不利。

日行60公里自發為災民送水

城市晚報11日報導,在舟曲縣政府所在地城關鎮,有幾十個村民步履匆匆地,女老少,形形色色,肩頭的裝備卻幾乎一模一樣——敞口背簍,裡面塞一個大水壺。背簍是破的,壺身是舊的,但壺裡裝得滿滿噹噹的都是水。

鎖頭村村民嚴全生今年50歲,滿臉皺紋,背微駝,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老10歲,但背水走山路,健步如飛,似乎突然年輕了20歲。

他說,每次肩扛25公斤水,從地勢較高、沒有受災的鎖頭村出發,到重災區三眼村、月圓村、春場村等地,單程徒步約6公里,一天走5個來回,相當於60公里。

老嚴說:「鄉親們都是自發的,山下許多地方特別缺水,我們家裏有自來水,就給他們送過去一些。」他輕描淡寫地說,腳步一點也沒放慢。

在嚴全生身邊,有同村年幼的初中生,穿著球衣,背簍裡的水壺略小,約10公斤;有身著民族服裝的老婦人,身材瘦小,水壺卻不小,也是25公斤;還有中年夫婦相互扶持,併肩同行……

8歲女孩背泉水為路人解渴

8歲的小姑娘王永霞幾乎是舟曲災區最小的志願者了。瘦小的她與背上背的10多公斤的碩大水壺顯得不相稱。

10日下午,王永霞和她的3個姐妹———15歲的嚴喜芸,12歲的王婷婷,13歲的王霞,在縣城邊的一條道路邊給過往的災民和救援者們倒水喝。

在舟曲三中讀初二的嚴喜芸是發起者。8日早晨,舟曲全城停水停電,外面的礦泉水也沒有送到,災民和救援人員沒有水喝。這天下午,嚴喜芸喊上她的兩個小姐們,去縣城對面的山谷泉眼裡背水,到縣城給救援人員送水喝。鄰居8歲的王永霞也要參與。

隨後,4個小姑娘一人從家裏找了一個大塑料水壺,去泉眼灌上涼絲絲的泉水,背到縣城邊,又從家裏蒐集了兩桶一次性塑料杯,給大家倒水喝。

嚴喜芸告訴記者,3天她們已經背了20多趟,每趟往返一次要40分鐘。每天早晨7點多,小姑娘們出發背水。倒完了接著背。一直到下午7點左右收工回家。

「我們沒統計給大家倒了多少杯,顧不上呢,」8歲的王永霞邊說邊倒上一杯,雙手並齊,遞給一個個匆匆而過的路人。

據介紹,截止8月9號下午2點,舟曲縣共接收救災帳篷1510頂,棉被220床,衣物260包,方便麵22223件,礦泉水7789件,麵粉2000公斤,大米1500公斤,麵包25箱,點心1萬斤,餅子5543個,飲料2400件,豬肉腸580件。

舟曲曾是「隴上桃花源」

這是一個敢把自己稱為「不二揚州」的地方,舟曲的美麗早在甘肅出名,素有「隴上桃花源」之稱。71歲的舟曲老教師劉浩介紹,舟曲傳說有99眼泉,故名泉城。舟曲建縣很早,宋代時的縣令張俊臣修築了縣城的四周城牆,建立了現在舟曲縣城的基礎。在三眼峪下面的北街村附近,還有一座修於明代的古城門。

但從1950年至1990年,《舟曲縣誌》記載,舟曲境內有記載的較嚴重的山洪、泥石流等水害多達23次。1987年一場暴雨使十多個鄉鎮受損嚴重。當地群眾說,天空中飄過一片雲,就有可能帶來暴雨、冰雹或山洪,而雨過之後泥石流也「如影隨形」。小雨小災,大雨大災。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甘南泥石流 專家稱受川震影響 降雨再發機率高
舟曲屍橫街頭發出惡臭  蒼蠅亂飛
王維洛:舟曲縣洪水泥石流災害原因初探
唯色:甘肅泥石流禍起過度開發破壞環境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