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水河在呻吟(22)水庫移民悲歌

天生橋一級、二級水電站
韋登忠等
font print 人氣: 9
【字號】    
   標籤: tags:

4. 其他村組

巴結鎮中心村共12個村民組,搬遷人口約3,000人,是天生橋一、二級水電站貴州、廣西淹沒最為嚴重的村寨。中心村歷史悠久,文化較為發達,在外地工作的人也不少,為了移民補償,中心村先有13人代表(因與移民部門關係緊密而被村民罷黜)以及後來又有王利珍、黃亨興等移民代表數年來不懈努力,寫申請、寫報告,反映、上訪各級政府直至國務院,儘管結果令人絕望,但她們留下了一堆堆材料,中心村被剋扣的項目較為清楚,我能從中撿起一小堆(就如以上敍述), 除了中心村外的其他村組,只略知一二,簡述如下:

(1)巴結鎮新田村

巴結鎮新田村共8個組,新田五組全組380人,土補費人均10,046元,從五組分出去的未橋組人均8,000元,古丈組人均8,800元,納洪人均14,000元。無論是集體部分還是個人部分,漏落專案上報後移民站都不認賬,如黃方林家有約4畝已栽種了十幾年的杉林,還有約8畝桐林,2畝茶籽林。移民站讓村民們統計,後來都不給兌現。

新田村一組總人口288人,土補費人均10,050元,比五組多4塊錢(上帝在平分土地時確實精確到小數點後幾位啊)。集體有3個瓦窯、個人有8個瓦窯共3.3萬元未得到補償,另還有墳山等也沒兌現。按照常規理解,移民部門應該先實地丈量或調查,進行公佈,遺漏部分可以復查,填寫移民手冊,再按照手冊裏數額發放補償款。(不過要是那樣的話,做得光明正大,做得明明白白,又怎麼撈油水?)新田村一組卻是98年搬遷到興義市鄭屯鎮,2000年領到土補費,2003年發放移民手冊,因為移民手冊裏數額比他們實際領到的數額大,猶如安龍岜皓村移民,他們有些移民沒有領取移民手冊。

(2)壩達章鄉米斗村

原壩達章鄉(現已併入滄江鄉)米斗村共6個組,搬遷5個組,米斗村五組——壩旺組人口228人,外遷150人,後靠78人。

(一)其他:

新田村一組11個瓦窯沒有得到補償,米斗村五組稍微幸運,7個瓦窯有4個屬於集體,3個屬於個人,集體部分沒有得到,個人部分三個瓦窯本來每個應補償3000元,市支重局只給每個500元,韋昌政等幾戶得到1500元,即二十分之一,其餘二十分之十九就留在國庫裏。還有諸如水井、水池、約2公里長的水管及各家各戶的水管設施、溝渠、人行路、20多棵兩人合抱的大木棉樹、7棵兩三人合抱的大紅椿樹、榕樹……都沒得到補償。

韋昌政家原來實地丈量房屋時有170多平方,兌現時只有110多平方,經過多次到移民部門找人托關係,移民手冊裏「補漏」一項補給6000元。「本來他們少給一萬一千多,現在只給了六千,那五千也就不要算了!」「別的人家因為記不住當初的面積,又沒有關係,得多少算多少,被扣的比我還多」。

(二)土補費:

米斗村五組—–壩旺組外遷150人,人均土補費6,500元(政府規定的農轉非人均土地補償及安置補助費),搬遷到興義市馬嶺鎮龍井移民點後每人扣除田地、宅基地費5,000元,餘下1,500元,2009年夏馬嶺鎮鎮政府也還未結算。壩旺組後靠78人,人均土補費3,800元,兩項總和127萬元。壩旺組田地多,並還有一片「四清」運動後沒多久(1965年)就開始營造的杉林(組長兼林場場長),各項補償總額不可能只有120多萬啊??

(三)林場:

2003年新任組長和幾個村民代表去領錢時,在滄江鄉移民站查賬,偶然發現有一個新名稱──壩萬組,經分析,原來是米斗村五組──壩旺組被分成壩旺和壩萬兩個組,他們得那127萬土補費只是壩旺組土補費的其中一部分。這一發現的意義非同小可,在新移民點、在後靠移民點,立即引起軒然大波,移民們商議,由新組長和幾個村民代表去找有關部門。抓住了把柄,他們開始到各級政府及移民管理部門上訪、反映。

「我們幾個代表到各個部門去反映,雖然是去要淹沒我們家園、淹沒我們田地的補償費,但我們像是去借錢、像是去討飯」;「鄉推給市,市推給鄉,移民部門推給政府,政府又推給移民部門,皮球推過來滾過去」;「這幾次領導出差,那幾次領導開會,偶爾碰個正著,也是「我忙得很,過幾天再說」」;「辦公室、接待室那些長條凳上,我們一坐就是整個早上或是一個下午,還有前面人來人往、晃來晃去的那些人,眼神裏流露的鄙視、鼻孔裏的哼出的輕蔑、口中冒出的冷言冷語,我們全裝聾作啞」;「本來是他們欠我們一個林場,倒過來像是我們欠他們幾百萬,老弟啊!你不知道為了這筆錢,我們受了多少屈辱啊」!!

經過一年多各方努力,經過一年多的反映、上訪,興義市支重局終於承認再撥250萬土地補償費(也算是壩旺林場的一點補償)給壩旺組。250萬撥到滄江鄉,鄉府以「土地是國家的」扣掉36萬,餘下214萬由組長和村民代表把錢分別存到各戶移民存摺上,每人9,400元。

米斗村五組──壩旺組前後兩次土地補償及安置補助費人均共15,000元,這是我在瞭解整個天生橋庫區廣西、貴州兩省區第一個人均值超過庫區平均值的組,貴州部分淹沒177個村民組,土補費安龍人均1.48萬,興義市人均1.47萬,距離高壩越遠的滄江鄉、倉更鎮、三江口等土補費應該更低。

每當想起米斗村五組──壩旺組,身上會冒冷汗,多玄啊!多險啊!不幸之中萬幸,要不是這個組長是新任組長,與移民部門還沒有來往;要不是127萬太少,太讓人難以置信;要不是這幾個代表機靈,鄉政府的那幾個一時疏忽,沒有把壩萬劃掉;要不是這個偶然、幸運的發現,又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要不是某些人怕露餡,小不忍則亂大謀……再撥250萬不說明壩旺組只有250萬,「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但我們沒有能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紅水河從貴州、雲南交界處的黃泥河口即天生橋一級水電站至下游廣西桂平大藤峽,全長1100多公里,流域面積19萬平方公里,水位從天生橋一級785米至大藤峽23米,水位落差達762米。
  • 貴州冊亨巧馬林場砍掉巧馬鎮數萬畝松林,幾乎來不及栽樹就解體,留下來的只有原林場總部的一處圩集,也還有某些人利用「巧馬林場」牌子在做一些與當地農民爭搶土地的不光彩的「事業」。
  • 希望中央政府把該地區劃為國家桫欏自然保護區或是桫欏國家公園。
  • 地球屬於人類共同所有,每一個人,每一個群體,都有天賦權利在其上擁有一塊,那一塊要麼是祖先留下來,要麼是他去那兒之前沒有人佔據,因此,地球無數小塊分屬於居住在那裏的不同人群所有。
  • 納騰被「584」造林工程征占2000畝,人均7畝,十多年後的前幾年,林場把其中一些杉林劃回納騰,劃回來這一片林地中,鄉政府又劃去80畝,鄉政府把杉樹連同土地賣給伐木公司趙老闆。
  • 距納騰20公里的頂肖村是我當年調查‘584’時主要落腳點,也是政府防範的主要村子。我被公開收審那天,該村村口就有六、七個公安在那兒把守,不准男人去趕集,以防意外。
  • 頂肖村四組王乜後(1944年生)因是寡婦,兒子又小,村幹部在被逼與林場簽定造林協議時也有意避開王乜後家的自留山和責任地,但林場不管三七二十一,被逼簽字的屬於林場,沒有簽字的也屬於林場。
  • 從2003年至2005年,5片杉林被村支書賣一片,村會計賣一片,組長、副組長賣一片,四人又一起賣餘下的兩處,全部出售給益發木材公司趙老闆,除了一片約80畝杉林經群眾簽字同意出售外,其餘杉林都是四個村組幹部分別私下出售,何時出售,售價多少,群眾一概不知。
  • 弄懷組是林區,村幹部對林木價格瞭若指掌,而他們每畝僅售210元,每棵才一元,要是把造林成本、管理、利息、物價等加以考慮,造林不是賺錢,而是虧大本。
  • 冊亨縣秧壩鎮與雙江鎮同屬於紅水河上游南北盤江三角地帶,原秧壩鎮大偉鄉有少數村組被界定在「584」造林工程之內。十幾年前(92—93年),秧壩鎮大偉鄉順漢村偉外組與林場衝突是「584」工程在造林期間最驚心動魄的一幕之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