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續搶地 銀監會下測4折房價

PMI首破50 央企國企逆向操作 北京或下重招

人氣 1

【大紀元8月8日訊】(大紀元記者韓山綜合報導)中共銀監會於其網站上承認,要求商業銀行進行壓力測試,考慮房價下跌60%的最惡劣情況,這是銀監會為銀行業三季度壓力測試內容。

中國製造業出現自2009年初復甦以來的首次連3次下滑。匯豐銀行(HSBC)最新發布7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由前1個月的50.4下滑至49.4,為2009年3月以來首度跌破景氣榮枯臨界值的50(以下顯示業內景氣衰退)。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表示,未來幾個月中國PMI雖仍維持下跌趨勢,但下跌速度將明顯放緩。(中共8月1日發佈7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由前1個月的52.1滑落至51.2。)

在央企、國企爭搶地塊時,銀監會要銀行測試房價下跌50%、60%的承受壓力。

4大行直接涉房貸4.7萬億

《華夏時報》報導,2009年底,在工行、建行、中行和農行四大銀行中,直接涉及房貨,農行的涉房貸款佔比最少,且數額是四大行中唯一未過萬億的;工行次之;最早做房貸的建行預警最早,退出最及時;中行由於在海外發展不理想,是近兩年放款最多的銀行。

建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8,525.31億元(1,259億美元),房地產業3,586.51億元(530億美元);客戶貸款和墊款總額為48,197.73億元(7,116億美元),涉房貸款佔總貸款的25.12%。

中行貸款房地產業3,666.30億元(541億美元);住房抵押貸款9,079.12億元(1,341億美元),涉房貸款佔總貸款的25.96%。中行過度放貸引起央行的不滿,曾單獨對中行提高0.5%的存款準備金率。

農行的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為4,324.83億元(639億美元);個人住房貸款餘額為4,979.46億元(735億美元),農行涉房貸款佔總貸款的22.48%。

工行個人住房貸款8742.44億元(1,291億美元),房地產業4,218.04億元(623億美元),工行涉房貸款佔總貸款的22.62%。

截至去年底,四大行貸款總餘額195,969.44億元(28,935億美元),四大行涉房貸47,121.69億元(1,291億美元),占貸款總餘額的24.05%。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針對外界盛傳其要求商業銀行進行新一輪壓力測試的說法作出回應,稱壓力測試不代表其對房地產市場走勢的判斷,也不代表房地產信貸政策可能出現變動。

當消息披露時,導致房地產和銀行類的股票下挫,國際匯市也因此受到震動。銀監會在其網站稱,壓力測試不代表其對房地產市場走勢的判斷,也不代表房地產信貸政策可能出現變動。但表示,對於商品房價過高、上漲過快、供應緊張的地區,商業銀行可以根據風險狀況,暫停發放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貸款。

同時,中國證券網報導,上海將加強房貸壓力測試,同時擴大壓力測試的範圍,對房地產關聯度高的鋼鐵、水泥、建材、家電等行業,都將進行貸款敞口壓力測試,並指定相對應的預案。

專家分析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也是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Kenneth Rogoff) 7月6日在接受《彭博社》專訪時警告,中共目前的打房措施只會造成房地產市場交易低迷和物價上漲,無法解決問題。中國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崩潰」,而這可能會使全中國的銀行體系陷入危機。

德國《明鏡》週刊也指出,大陸地方政府是造成房市過熱的主要推手,因為土地及房地產銷售利潤已成為地方財政的主要收入,加上各地競爭喊價,造成房價飆升,完全脫離現實。

宏觀經濟研究機構資本經濟學在倫敦的中國經濟分析師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認為,銀監會要做銀行業壓力測試是要表明它在密切地監督著房地產市場的狀況。

央企續坐地王 北京擬嚴打?

央企頻頻高價買地,受大眾交相指責,國資委3月份發文要求78家非房地產主業央企退出房地產行業。如今距國資委發出央企「退房令」已近4個月,央企「退房」的進程似乎僅止於紙上談兵,退出進展緩慢。

同時,主業房地產的16家央企,仍繼續搶當「地王」,為社會輿論詬病;認為國企依靠銀行貸款的優勢,爭當「地王」,與民企爭利。

據統計,3個多月來16家央企獲得國資委「認證」後的拿地總金額接近300億元。據《人民網》報導,7月23日,央企華僑城集團以17.91億元摘得上海蘇河灣地塊,此前的7月1日,該集團才剛在天津斬獲總地價為37億元的14幅地,加上3月26日的43億元和2月70.2億元蘇河灣首幅地塊,已近100億元(14.77億美元);此外,招商地產(近100億元/)、中鐵建地產(上半年132億元/19.5億美元)、保利地產(上半年214.71億元/31.7億美元)、中糧地產等都在積極拿地。

遠洋地產4日以19億拿下羅店新鎮F1-6地塊和羅店新鎮F1-4地塊,為區域單價地王。3日中糧地產經過41輪舉牌後,以9.7888億元拿下杭州市下城區31號地塊國有地;中人壽也以近26億元投得一幅商業用地。

有開發商不滿,告訴《羊城晚報》,近期買地被通知「這塊地先別拿了」;央企拿地輕鬆,都能以較低價拿到優質地塊,稱國資委授意央企在下半年加速擴張,但為國資委否認。

更有業內人士表示,從土地新政開始,開發商停止非理性高價拿地的衝動,但看到央企的瘋狂拿地,紛紛猜測央企或得到了什麼「內部消息」。

走了央企 國企登場

受大多數央企退出地產業影響,地方國資正加速進入房地產領域,北京土地出讓方式從拍賣改為招標,國企北辰實業6月25日以12.56億元奪得順義新城一塊居住用地;而北京首開股份5月底起,2個月內4度出手,拿了近90萬平方米的土地。

一位投標的國企老總坦言,招標過程中有一項綜合業績分,「歷史比較長的國企,肯定有優勢。」故投標到最後,綜合業績評標環節,完全成為地方國企和央企的比拼。

華遠7月16日起也接連在北京通州(4.9219億)和昌平(11.397億)的兩塊居住用地投標中報出高價圈地,但華遠地產並未能得標,原因是這兩個地塊都已含有一部分保障性住房,而華遠從未承擔或開發過保障性住房。從而開創了另一種利益獨佔的利益圈。

國企下海圈地,這種現象正在全國蔓延,在山東魯商置業、山東高速、山東重汽等省屬國企,亦紛紛加快獵地速度。

山東省國資委副主任樊軍告訴《財經國家週刊》,目前國資委下轄31家直屬國企,其中16家涉足房地產業,還包含山東高速、兗礦集團等非地產主業國企。

大陸直接涉房貸逾20%

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在4月的經濟金融形勢通報會上披露,在今年3月末,房地產貸款餘額占各項貸款的比重高達20%,央行數據顯示,3月末,全部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餘額為45.4萬億元(6.7萬億美元)。

劉明康當時還表示,加上以房地產為抵押的其他貸款,與房地產相關的貸款已經接近信貸總量的一半,有20萬億元左右(3萬億美元)。

如此高的涉房貸款,一旦房價下跌,首當其衝的就是銀行,故房地產開發商曾放話,要死銀行先死。(稍早前,商業銀行己做過房價下跌30%的壓力測試。)

據悉,銀監會以投資者和購房者有追漲,不追跌的普遍心理,房價持續下跌至6成或有可能。若信貸資金損失10%,就是2萬億。

以3月底的數據,即便銀行與房地產相關的信貸資金損失10%,也是2萬億。

《華夏時報》報導,銀監會已於7月底要求商業銀行進行壓力測試,假如房價下跌5到6成,銀行將會出現什麼樣的狀況、不良貸款會增加多少、損失情況等。 @ (http://www.dajiyuan.com)

相關新聞
多倫多房市降34% 統一稅被指是主因
房市一週要聞回顧(8月6日)
美二季度空房率貼近歷史高位
止贖增加 就業擴大 公寓租金高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