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國巴伐利亞上學是義務,也是權利!

——孩子和家長都不能「逃學」
font print 人氣: 52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吉男德國報導)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義務教育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適齡兒童都要上學已成鐵律。在極個別的情況下,例如,小孩因為疾病、殘疾等不能正常上學,經過批准可以在家上課。但是授課由公立學校及其師資負責。在德國各州均有類似的嚴格規定。聯邦憲法法院判定義務教育是被允許的對父母教育權的干預。如果父母無故不送孩子上學,輕則被罰款,重則孩子會被警察強制性地帶到學校,而父母將面臨被剝奪孩子撫養權的危險。

由於以上原因,最近一對中年夫妻坐在了Kulmbach市的法院裡。原來他們有4個6到12歲的孩子,但他們從來沒有把孩子送去上學。當法院的罰款通知寄到家中,他們不甘受罰,向法院提起訴訟。孩子的母親在法庭上聲稱:「我不想送他們上學,在家裏和他們一起學習非常愉快」。她的確在家親自施教,內容包括各種通常的科目。為此她接受一家私立學校的幫助,從那裏得到教學資料,三個大孩子去上一些討論課。但是這家學校沒有國家認證。孩子的父親認為作為父母他們有實施教育的優先權,這個權利被國家的教育強制而剝奪。該夫妻辯解他們不送孩子上公立學校的理由是,那裏每個班上有二三十個孩子,不能照顧到每個孩子的個人興趣,缺少針對個人的輔導。另外也害怕亡命徒襲擊學校。母親還驕傲地說,大孩子的水平已經達到了八年級,其他同齡人還在上六年級。

無論如何辯解,他們並不否認自己已經觸犯了義務教育法,知道因此受罰不可避免。只是他們說由於已經在另一住處即Böblingen市交了罰款,而不應重複被罰。原來這對父母為了孩子「逃學」煞費苦心,他們輾轉於不同住處。按照德國法律,居民由常住地的法院管理。按照「戶籍」登記,這家人到去年底常住Kulmbach,但他們自己說,同時經常住在Böblingen市。害得Kulmbach法院還要調查這家人以往的居住情況,和Böblingen市是否已經收繳了罰款。當事父母這樣做就是為了防止警察萬一上門「請」孩子上學。現在他們已經搬離Kulmbach到英國,因為那裏允許孩子在家不上學。但他們拒絕說明目前在英國的真正住址,儘管知道這可能引起其它名目的罰款。

針對這個案例,Kulmbach市教育局長表示,上學不首先是義務,而是孩子的權利,不應被剝奪。歷史地看,人在幼年上學而不是幹活這是顯著的進步。在學校裡,孩子不光學習知識,而且還要培養正確的社會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家長可以傳授知識和自己的價值認同,但是在家裏無法建立一種社會關係結構。適應群體環境,適宜地待人接物,這些社會能力靠父母在家裏上課時無法培養的。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7月4日週日,巴伐利亞州經過公投通過了一項室內禁煙令,規定在酒吧、餐廳和啤酒帳篷內全面實行禁煙。在此次公投中,共有61%參加投票的民眾投票支持室內禁煙令。根據這一投票結果,從8月1日起將在巴伐利亞全州範圍內推行餐飲行業的室內禁煙。唯一的例外是慕尼黑啤酒節不受該令限制。
  • 8月份德國巴伐利亞州新的教育法草案將生效,州政府將減少對私立學校的財政補貼,也不再分配給這類學校新的公務員教師,現有的公務員教師還將保留。州里的私立學校都在擔心這會造成財政上的困境,將導致一半以上的申請入學者不得不被拒絕,同時家長們要為學生掏更多的腰包。
  • 由於歷史原因,德國巴伐利亞北部的弗蘭肯人一直對被劃在巴伐利亞治下有點兒心存芥蒂,像是一家子親兄弟,有些互相不服氣的意思。這不,7月2日至4日在庫爾姆巴赫(Kulmbach)舉辦的弗蘭肯日期間,因為在公共建築物上應懸掛藍白格巴伐利亞州旗還是紅白格弗蘭肯旗而引起了小小的風波。
  • 7月25日,為期一個月的第99屆瓦格納歌劇節拉開了序幕。第一天開幕時,拜羅伊特「綠色山丘」上再度雲集了眾多政要、社會名流、演藝屆人士等。默克爾以及六位聯邦部長連同以西霍夫為首的巴伐利亞內閣幾乎全部出席了首場演出。今年歌劇節是首次由瓦格納曾孫女Katharina和Eva兩個同父異母姐妹共同執導,為吸引小觀眾,正式開場前安排了近一個小時的兒童劇,開場劇目是《羅恩格林》(Lohengrin)。
  • 數學,計算機信息學,自然科學以及工程學這四個專業領域(Mathematik, Informatik, Natur- und Technikwissenschaften簡寫Mint)的畢業生與德國未來的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然而多年來的工程師數量不足一直困擾著企業。為改變此局面,聯邦教育部準備通過一個優惠的「Mintoring項目」。還有一個「女性在Mint職業中的國家合約」來平衡這些領域的性別比例。
  • 如何使德國貧困家庭的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近日德國勞工部長馮德萊恩(基民盟)提出電子教育卡方案,給這些貧困孩子發放電子教育卡,讓他們用此卡來支付學習用品、午餐、音樂課和參加體育社團等費用,電子教育卡裡的金額將由聯邦政府注入。目前斯圖加特市對年稅前收入6萬歐元家庭的孩子每年發放一個60歐元的電子卡,可以支付音樂課、體育協會、游泳池和博物館費用。
  • 在民主國家裏,執政黨不等同於政府。政黨秘密資金是一個非常具備殺傷力的詞。惹麻煩上身而被迫下台的就有德國歷史上執政時間最長、促成兩德統一的前總理科爾。近期,因民意調查引起的非法政黨秘密資金問題在巴伐利亞鬧得沸沸揚揚。8月初社民黨(SPD)首先發難,質疑巴伐利亞州執政黨基社盟(CSU)動用政府資金做民意調查為自己政黨服務。兩週後,基社盟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指責在慕尼黑市執政的社民黨用政府資金做民調,同樣犯了用納稅人的錢來為政黨服務的大忌。
  • 8月18日,巴伐利亞州綠黨前主席賽普‧達克森貝格(Sepp Daxenberger)因癌症不幸逝世。對一個已有七年病史的絕症患者來說,這個結局本來不應讓人太感意外。但是達克森貝格與眾不同,作為巴州本土政治家,他的背景、經歷、才幹、成就,特別是他的品格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如此深刻,以至於他的同事和夥伴,無論黨派同異、觀點如何,無不為其離去而扼腕,無論是他的鄉親鄰里還是素昧平生的市民均痛表哀悼之情。
  • 前日有位朋友說他們家在Tutzing的房子以150萬歐元的價格賣出。這是一幢差不多有200多年曆史的三層老房,每層都帶大理石壁爐,還有約900多平米的花園,坐在2樓平台的沙發上可以飽覽湖景山色,雖不臨湖,卻在湖邊有私家駁船的板屋和碼頭橋。
  • 巴伐利亞一週鄉土新鮮事(2010/8/30-9/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