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揉腹有助腸胃蠕動,預防大腸癌

一看就會的22種中醫延壽法:揉腹法(2)

自療養生手法編寫小組(陳昌樂醫師、田貴華博士、周志興)

人氣: 2109
【字號】    
   標籤: tags:


(圖:野人文化提供)

揉腹法可幫助人體調節,培植元氣,使氣血生化機能旺盛,持續練習,可防病和延壽的功效。

因為揉腹能使胃腸及腹部肌肉強健,促進胃腸消化分泌,使食物能充分消化吸收,有助預防消化不良、腸胃病、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

特別對於改善胃炎、胃潰瘍、胃下垂、陽痿、早洩、便祕、胃神經功能紊亂和慢性腸炎有很好效果。

揉腹還可促進腸胃道蠕動,使糞便排出,減少有害物質的吸收和對腸道黏膜的損傷,有效預防大腸癌。

尤其揉腹還能促進腹壁脂肪的收縮和消減,可改善體態臃腫、大腹便便者的問題。

因為血液大量進入腹腔,因此對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更年期等疾病,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並能提高人體抵抗力,防治風、寒、暑、濕、燥、火的侵襲。

此外,揉腹中的按摩氣海、關元兩穴,可改善男子攝護腺增生的問題;按摩丹田對於女子痛經、帶下症、功能性子宮出血、月經不順等,有一定的輔助改善作用。

揉腹還可產生「腦內啡」(一種腦下垂體分泌的內成性類嗎啡生物化學合成物激素),能夠有助腦力勞動者緩解大腦疲勞,使人產生愉悅清爽的感覺。

揉腹法能夠針對腹部病症的原因和病理狀態,採取相對應的改善方法,進而通經活絡、行氣止痛、消腫化瘀,達到良好保健作用。

揉腹的5大手法

推拿腹部時,手法要求持久、有力、均勻、柔和,進而達到「深透」。也就是說,手法需持續運用一定的時間,根據使用者的具體情況用一定的力量。

手法動作要有節奏,不要時快時慢,用力不可時重時輕,動作要輕而不浮、重而不滯。要得到良好的效果,掌握各種揉腹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指禪推法

利用大拇指指端、指紋面或者偏鋒著力於一定的部位或者穴位上,沉肩、垂肘、懸腕,透過腕部的擺動和拇指關節的屈伸,使產生的力道持續作用於推拿點上,稱為一指禪推法。

推動速度為每分鐘100∼160次。常用於改善胃痛、腹痛、脾胃虛弱等症。


(圖:野人文化提供)

掌平推法

掌根著力於腹部,手指伸直。利用肘關節屈伸運動,帶動掌面沿經絡循行路線作單向沉緩推進,連續操作5∼15次。

此法較一指禪推法緩和,具有較好的活血解痙、寬胸理氣作用,可改善腰背痠痛、胸腹脹悶等病症。


(圖:野人文化提供)

托法

被揉腹者仰臥,操作者把除了大拇指外的四指伸直併攏,在腹部觸及下垂的胃大彎輪廓後,以手指羅紋面與手掌小魚際緣,托住胃大彎,配合被揉腹者深呼吸,將胃大彎沿逆時針上托。可改善胃下垂,及益氣健脾,提升胃腑。


(圖:野人文化提供)

摩法

利用手掌掌面或者食指、中指、無名指指面壓在一定部位,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環形規律撫摩,稱為摩法。通常可分為指摩法和掌摩法兩種。

操作時,肘關節呈微屈狀,放鬆腕部,指掌自然伸直,動作要緩和而協調。速度成人每分鐘約120次,兒童為120∼160次。

此法具有和中理氣,消積導滯、調節胃腸蠕動的功能。多用於改善脘腹疼痛、食積脹滿及胸脅不適等症狀。


(圖:野人文化提供)

揉法

利用手指、大魚際、掌根等部位,著力於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輕柔緩和地轉動,並揉動該處皮下組織。揉腹時常使用到手掌魚際,但不宜過重。

揉中脘穴時,魚際和掌根可以並用,但要避免手指不斷撞擊兩肋弓或者劍突,以免產生局部疼痛腫脹等不良反應。

在腹部運用揉法時,還可以和摩法結合運作。掌揉法可利用大魚際或者掌根著力,手腕放鬆,以腕關節連同前臂作小幅迴旋活動,力道要輕柔,一分鐘120∼160次。@(待續)


(圖:野人文化提供)


(圖:野人文化提供)

摘編自 《〔圖解〕手法自療養生大全: 一看就會的22種中醫延壽法》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提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