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淺悟 無為

適鳴
font print 人氣: 15
【字號】    
   標籤: tags:

老子說:「無為無不為。予謂不動中,真動也,無為中為,真為也。」;「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他認為,人道應該遵從天道,順應自然,他並以「無為」來彰顯修養工夫,以無為而破有為,達到「無」這個最高境界。

儒家也講「無為」,《論語.子罕篇》說:「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這裡的「毋」也就是「無」的意思,毋意:不妄自臆測,不主觀猜測評斷;毋必:不武斷論事,世上沒有什麼絕對必然的;毋固:不固執己見;毋我:不唯我獨是,不自我本位。秉持不做這四類事情的修為,就可以創造天時、地利、人和的美好結果。

「無為」體現的境界和層次是懸殊的。老子所說「無為」的主要工夫的具體內容,涵蓋無事、無欲、無執、無知、守柔弱以及守靜篤等;至於莊子「無為」的工夫乃無知、無欲以及無用。老子只止於「無」的境界;佛家連修口都講身、口、意,連空也破除而提出「空空」的境界;莊子更提出「無竟」、「忘適」打破一切人為的境界,正是處於「自然無為」的境界。

其實,「無為」,決不是消極的不為,也不是完全的無所為;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順天道、應自然,順其自然的做,不要人為的做。有為,也並不一定就是有所作為,更不一定是善為。

我的理解,「無為」才不會造業,「無為」才是真正達到慈悲的境界。修「真、善、忍」的修煉人,要最大限度的符合常人社會去修煉,而且講求「有心煉功,無心得功」,更得嚴格要求自己按照煉功人的心性標準,堅持在「無為」的狀態中實修,只是,也不是那麼絕對的講修口或完全的無為。

修煉人要守德,修口慎行,但是,也決不是能為而完全的不為,不是獨善其身的不能捨,該說什麼,該做什麼,還是得審慎而為。修煉人得嚴格要求自己修去名、利、情的一切執著,放下常人心,根本不去執著自己在人間的得失,不有意的去探究修煉層次、什麼時候能夠圓滿等等事情,就是堅定的信師信法,只管時時刻刻用正念的「做而不求」,一切順其自然的都會是最美好的結果。 @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人是萬物之靈,是可以記取經驗與累積記憶的,是可以避免錯誤的選擇的。在任何環境中,人人都可以擁有選擇自己的態度和方法的自由,這是人類的普世價值,人生擁有的就是不斷的選擇、抉擇。
  • 宇宙浩瀚玄妙不可測,相對來講,我們人類的智慧是非常渺小而相當有限的,漫長的人生中...
  • (shown)路是人走出來的,就看我們的智慧選擇,就看我們願不願意踏出正確的一步,擺正心態堅定的走好順天應人的正路,就看我們是否有決心全力以赴。
  • (shown)現代人就是因為道德敗壞得就快面臨萬劫不復的境地了,心不淨以致無法過平靜安寧的生活。
  • (shown)很多時候,我們必須學會放棄,因為真正的提高是放棄,而不是得到。
  • (shown)來到「凡間」就會有事繁,有了事繁就會心煩。遇到任何「煩事」,要讓自己先靜下來,往往「煩」的問題要是太心急就可能什麼事都做不成。
  • (shown)真正成功的高手,擁有善體人意和仁者能忍讓的涵養氣度,具備能勝而不勝,能贏而不一定非贏不可的胸襟。
  • (shown)「萬物靜觀皆自得」,就是崇尚自然與靜的「美」寫照,唯有心思清淨而又能靜的人才能夠看出萬物先天本性的美好和奧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