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自己和別人機會

陳羽柔(台灣/高中教師)
font print 人氣: 29
【字號】    
   標籤: tags:

上完鄭愁予的《錯誤》,因為已經教過新詩鑑賞和創作的基本概念,便心血來潮規定學生們每人回家寫一首新詩,改完後,請他們貼在簡報檔。然後,要他們輪流上台發表自己的作品。

進行這活動,一來是希望同學有開口說話的機會,二來是讓高一的學生們從欣賞詩歌走入創作,果然,高中生是寫詩的年紀,孩子們詩性大發,個個躍躍欲試。發表當天,我要求他們靜心聆聽同學的朗誦和解釋詩意,並鼓勵他們發問,或者表達欣賞的詩句,說明喜歡的原因,讓台上台下有所互動,也算是他們「一日詩人」的初體驗。有同學還取筆名,自詡為「蘇志摩」呢!

過程中,學生們熱烈參與討論。輪到其中一位學生上台時,她先是向同學要一張衛生紙,接著用衛生紙將麥克風包起來。全班頓時靜默下來,對這位女同學的舉動一臉狐疑,有人還想:是不是嫌棄前一位同學用過?嫌髒?結果,這位平時話不多的女孩慢條斯理的處理好麥克風後,向大家解釋:因為我感冒,怕傳染給別人。這時大家才紛紛發出「原來如此」的聲音。

我馬上對孩子們作隨機教育:不要被眼前假象所惑,要給自己和對方機會,才不會把真相淹沒在猜想中。當然,有機會傾聽及解說最好,如果沒有,寧可往好處想,生活才會愉快。蘇東坡和佛印的故事不就如此嗎?心中有佛,對方會是一朵蓮花;如果滿腦子骯髒思想,自然就容易將對方想成一堆糞。人的一思一念,真得好好把關。

這堂課,孩子們分享了別人的心情故事,同時也學會了尊重與適度讚美的重要,真是令人難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當和別人發生矛盾衝突的時候,你會用什麼方式去解決呢?你會用以惡制惡的方式來討回公道呢?還是用以德報怨的方式,讓敵人變成朋友?讓我們一起來分享一個心靈故事。
  • 曾經有一位紳士,來拜望陶松雲,請他教給養生的法術。陶松雲本來對人是非常謙和熱忱的,但是當天,他看了看這位紳士,並沒有像往常那樣,卻叫他先回去。
  • 孟嘗君是戰國時代四公子之一,他小時候,算命先生告訴他父親:「等到這孩子長到門一樣高的時候,就會剋死父母。」因此,他父親想把他殺死,母親把他藏起來扶養長大。

  • 明代大學士徐溥,在少年求學時期,就下決心以先賢為榜樣,要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他仿效古人用黃豆黑豆的辦法,來督促自己修身。
  •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看著個頭比我還猛的女兒,不禁感歎中國成語的如此傳神。十五年前搖籃中的baby ,已成婷婷玉立的娉婷少女,似乎握著她那嬌柔小手的感覺還留在手中,但女兒已開始用嚴肅的語氣,同我探討關於人生的深奧話題了。
  • 《三字經》中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人剛出生的時候天性本是善良的,人們的性情也很相近,但是因為習染不同就會變得相差的很遠。
  • 以前看過這樣一個故事:古代有個家境不太好的書生帶著一個小童進京趕考。途中見一個年輕人躺在路上。書生上前查看,才發現這個年輕人已因突發病死去。書生打開他的隨身包裹,裡面只有一些書和10錠金子。
  • 清大鄭姓學生霸佔博愛座,遭七十三歲美國華僑胡姓老翁的提醒,鄭反嗆老翁「Shut up(閉嘴)!」還比中指。老翁氣得大罵沒教養,鄭一怒之下揮拳打老翁,雙方鬧上派出所。這是甚麼社會?老人要學生讓座還被打,真是教育失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