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吃西瓜講故事的啟示

秦自省
font print 人氣: 37
【字號】    
   標籤: tags:

一、吃西瓜講故事的啟示

宋宣和年間,蔡居安在夏天,聚集他領導下的館所內的職員,在道山吃西瓜。

蔡居安讓坐客們輪流講述有關西瓜的故事,每講一個故事,吃一塊西瓜。要求把自已知道的故事,都講出來。但是,坐客們不把自已知道的故事,全講出來;因為他們覺得蔡居安講述的都是好故事,講時的興致又很高。

大家都講完了一遍,都吃過了西瓜。後來,校書郎董彥遠,又再次講述西瓜的故事,而且都非常新穎,是以前從來都沒有聽講過的,並且又都有出處。這時,有幾個在坐的客人,十分歎服董彥遠知識淵博。

另外有一個有見識遠的人,悄悄的對旁邊的友人說:「董彥遠一定不能在京城裡安身了。」過了幾天,董彥遠果然被調補去外地任職,離開了京城。

唉,恃才招忌,炫己身危。喜歡顯示自己的人,往往有料想不到的災禍發生。三國時猜出「黃絹幼婦……」的謎底為「絕妙好辭」,是楊修被殺的起因;因為曹操說過:「今天下英雄,唯使君(指劉備)與孤(曹操自稱)耳!」劉備被猜疑,但他就是有才不露,有名望不居,才沒有招致禍患。

顯示心必須要去掉。謙慎是持身的要訣。

(附註)「黃絹幼婦」句:曹操和楊修一起經過曹娥墓,墓碑後題「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楊修說:「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為「辭」。這八個字的謎底是「絕妙好辭」。楊修因此受到曹操的忌恨。

二、謙慎之德,使人敬慕

【原文】

溫恭慎德,使人慕之;執雌持下,人莫逾之。人皆趨彼,我獨守此;人皆惑之,我獨不從。內藏無知,不示人技;我雖尊高,人莫我害。江海雖左,長於百川,以其卑也。

【今譯】

濕厚謙恭,注意德行,使人敬慕;卑微忍讓,別人無法超過。人們都往別處去,我獨守在這裡;人們都經受不住誘惑,我獨不受。內藏不露,好像無知,不在別人面前顯示本領。這樣以來,我雖位尊爵高,別人害我不得。江海比百川更長更大,這是因為它把自己的位置放得很低,這樣便把百川之水,彙集於一身。

三、聞詩改過

長沙有個在京做官的人,志得意滿,有賓客到了就鑼鼓喧天去迎接。

有人朗誦孫鳳洲贈歐陽圭的一首詩:

圭齋還是舊圭齋,
不帶些兒官樣回。
假若他人居二品,
門前簫鼓鬧如雷。

這首詩的大意是:

圭齋身居高官不擺不顯,
沒有官威一星半點。
如果別人像他那樣,當了二品官,
門前的簫鼓喧鬧,定會震破了天!

那位官人聽完了這首詩後,十分慚愧,連忙靜聲啞息,從此收斂起來。

人不怕犯錯,能夠改過便好。

四、知識分子應該有氣節

【原文】

范淳夫嘗語李方叔云:「李文正有言,『士人當使王公聞名多,而識面少。『此最名言。」蓋寧使王公訝其不來,無使王公厭其不去。」

【今譯】

范淳夫曾經對李方叔說:「李文正說過,『知識分子應該讓王公大臣們都知道他們的姓名,但卻很少見到他們本人。』這是至理名言。」他講這話的實質是:知識分子應該博學而有氣節,名滿天下,但卻不去巴結官員。致使王公大臣們,都知道他們的盛名,卻不認識他們本人的形象。這樣才更能令人尊敬。

五、無才無德,癡頑老子

【原文】

耶律德光嘗問馮道曰:「爾是何等老子?」道答曰:「無才無德,癡頑老子。」德光大喜,即以道為太傅。

【今譯】

耶律德光曾問馮道說:「你是個什麼樣的老人啦?」馮道謙遜的回答說:「我是個無才無德、又傻又固執的老頭兒。」

耶律德光大喜,就請馮道作了太子的師傅。

耶律德光很喜歡並信任馮道,因為他不炫耀自己的才德,能含默其言、能堅守其正 。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

--轉載自正見網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有德操的官吏,幫助人民以好處,應該講究實效,不應該貪圖虛名;貪圖虛名有損德性。
  • 偏執而拗戾的人福輕,而不偏執、懂得融通的人,所得的報償很多;急躁、嚴厲的人短命,而性情寬厚的人,可以長壽。
  • 石曼卿感到十分難堪,向執法隊的頭領,求情說道:「希望只在本處(娼館)處罰我,我在朝廷裡的集賢館辦事,請給我留個面子。」
  • 晉孝武帝將要宣講《孝經》。謝公兄弟(指晉孝武帝時,官至宰相的謝安及其弟謝石)尚不知道這個消息,他們與其他一些人,也在私下裡,準備開庭講習《孝經》。
  • 宋代的曇秀,到惠州去見蘇東坡,幾天以後,將要回去時,蘇東坡問他說:「山中人見你回去,必定向你求給土特產,你拿什麼去應酬呢?」曇秀說:「鵝城的清風,鶴嶺的明月,我將這些,送給他們每一個人。只怕他們沒有存放的地方。」
  • 文天祥面白如玉,眉清目秀,眼大而有神,顧盼生輝。
  • 明代文學家屠隆,字長卿。他對親友感悟的說:「人們一想到生病時,則貪婪之念,便會逐漸減少;人們一想到死亡時,則求道之念,便自然而生。」
  • 明朝的都御史,名字叫高明,他奉旨討賊,迅速的把賊亂平定之後,他便上奏朝廷,請求回家休息。
  • 許衡少年時,曾在一個夏天的中午,揮汗如雨的趕路,口中乾渴難忍。
  • 一個月前的某天,剛回國沒多久的我,念叨著「越快越好」,搶了張最早出發的航班票,迫不及待地離開了生活了幾十年的中國(Fotolia)
    有一天,魯國國君問柳下惠:「我很想討伐齊國,你認為怎麼樣?」柳下惠講:「現在哪有這個必要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