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成公職人員「最給力年終獎」遭質疑

標籤:

【大紀元2011年01月26日訊】(大紀元綜合報導)深圳市住建局日前因保障房分配醜聞被公眾詬病和譴責的聲音尚未消停,近日又有網民發帖曝光,雲南省大理州鶴慶縣縣政府在新年到來之際、把廉租房分配給教育、衛生、計生三個系統的公職人員,被稱為是這三個系統的「最給力年終獎」,引發媒體關注。而鶴慶縣官方的解釋更是遭到民眾強烈質疑。

網友曝料 廉租房「被年終獎」

近日有網友「ynkmlmr」發帖反映:雲南省大理州鶴慶縣將607套廉租房分配給鶴慶縣教育、衛生、計生三個系統的工作人員,「雖然沒有註明是『年終獎』、『新年大紅包』,但鶴慶縣在新年、新春到來之際,將本該屬於最困難群眾的廉租房,發給這些包含了中學校長、副校長、醫院主治醫師、計生幹部等每月看得見的收入就超過三四千元的家庭,甚至有的家中還有別墅」。此帖一出,引發媒體紛紛轉載。

針對於此,鶴慶縣政府信息公開網上一篇署名為「鶴慶縣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的文章《鶴慶縣切實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稱,「2009年1月起入住的118戶和2010年2月入住的180戶最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已經基本實現了最低收入家庭的應保盡保。現在應該考慮教育、衛生、計生三個系統的住房困難戶,這是貫徹分期、分批、分類推進思路,而且同樣嚴格執行申請、審批、公示、登記、輪候和退還制度,全面實行動態管理。」

民眾質疑多

有網民據此懷疑,「原本用10萬平方米廉租房解決低收入困難群眾住房問題,最終僅用了298戶住房就做到了最低收入家庭的應保盡保,這樣的貧困比例無論如何也不符合一個國家級貧困縣的資格。」

廉租房分配程序乍聽起來也似乎合法,但分配對像似乎與廉租房政策背道而弛,難怪有人認為這是縣委縣政府給的大禮包,按政策應該享受不到,卻享受到這一意外的驚喜,有網民說「很多人獲得了廉租房的資格後歡喜如狂,表示今年鶴慶縣政府太給力了」。

人民網強國社區記者認為,作為解決困難居民的住房為何分給教育、衛生、計生三個系統的職工?並且是經縣委、縣政府會議研究決定,為何不解決困難企業的職工?畢竟教育、衛生、計生三個系統的職工是吃財政飯的,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再困難也困難不過企業職工。

607戶名單中,根據網民提供信息,初步核對發現,其中有十多人在中小學校、衛生院擔任校長和院長職務,另有多人擔任學校其他領導職務。網民「大理路人甲」說,「三個系統在名單上的住戶,工資少說一個月有2000元,工資高的超過3000元。難道這樣的收入家庭竟比鶴慶的低保人員、下崗人員還窮?」

廉租房或遭制度性扭曲

有學者認為,廉租房建設不僅在熱鬧的宣傳背後面臨實質性的冷遇,而且其制度性的扭曲也不容忽視。

2010年11月17日,審計署審計公告,按規定,各地從土地出讓淨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的比例不得低於10%。但北京、上海、重慶、成都等22個城市從土地出讓淨收益中提取廉租住房保障資金的比例未達到上述要求。其實地方政府並不缺錢,單2006年「三公」消費(公車、公款吃喝、公款旅遊)就達1.8萬億,每年的「三公」消費隨便抽個10%,都足夠當年建廉租屋讓老百姓居者有其屋。

有學者表示,建廉租房會使中國地方政府損失3000億元,而且不能賣地,不能創造GDP,所以地方政府並不積極,而且在保障房建設上,各地城市步調出奇一致,年年不完成,中共中央也不追責,大家心照不宣,這是保障房缺失的一大原因。

廉租房如今在文字表面上是以戶籍居民中的低收入者為申請者,而與當代城市化大潮中2億進城「農民工」、尤其是越來越成為主體的「第二代農民工」的安家需求毫無關係,這不能不說是當今中國農民的悲哀。
  
中國網評論員認為,「最給力年終獎」給力就給力在,表面的一視同仁,掩蓋著利益集團對公共資源不同程度的佔有。

相關新聞
投書:政府修廉租房,又給貪官們創造了名正言順的新財路!
京滬22市截留146億元 窮人「廉租房」被剝奪
胡錦濤民生秀 「77元」廉租房成笑柄
黃天辰:從安徽「慰問專業戶」看北京77元廉租房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