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0月13日)

font print 人氣: 130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1年10月13日訊】

格林尼治國際標準時間誕生

1884年,國際天文學家代表會議決定,以經過格林尼治的經線為本初子午線,作為計算地理經度的起點,也是世界標準「時區」的起點。10月13日,格林尼治時間正式被採用為國際標準時間。全世界的航海者只要以格林尼治天文臺的子午線為起點,便可以在航行中準確地測出自己船隻的正確位置和當時的時間。後來人們發現地球的自轉有逐漸變慢的趨勢,並有季節性的變化和突然的不規則變化。因此,在1979年末在日內瓦舉行的世界無線電行政大會上通過決議,確定用「世界協調時」取代格林尼治時間,作為無線電通訊領域內國際標準時間。

世界最大銅佛在香港圓頂

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銅佛像--座落在香港大嶼山島上高26.4米的天壇大佛在1989年10月13日圓頂。

弘一大師圓寂

1941年10月13日,弘一大師圓寂。圓寂前,手書二偈與諸友告別,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里。問余何適,廓爾亡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 10月13日(黃曆九月初四),弘一大師圓寂於泉州溫陵養老院晚晴室,彌留之際,書「悲欣交集」四字,是為絕筆。

美籍華人崔琦獲諾貝爾獎

華裔美籍科學家崔琦因發現遜電子在強磁場、超低溫條件下互相作用,能形成某種特異性質的量子流體。1998年10月13日獲得本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崔琦出生在河南省,在香港接受教育,後來又成為台灣某大學的榮譽院士,香港最覺振奮,他們從崔琦的身上看見了母語教學的優勢,因為崔琦在香港培正中學接受的就是母語教育。
1962年10月13日,巴拿馬運河大橋建成,舉行落成典禮。

第60億名地球居民報到

根據聯合國統計,世界第60億名人口於1999年10月13日凌晨0時1分在波士尼亞首府塞拉那佛的科塞佛醫院生,他是一位男嬰,體重3500克。這是由聯合國推算世界人口何日會達到60億而選出的。

南京發現民國銀行第一種鈔票
  
中華民國國家銀行1988年10月13日發行的第一種鈔票--,中國銀行的「南京券」在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被發現。

清政府設立海軍衙門

1885年10月13日,清政府設立海軍衙門。到1884年,清政府建立起北洋水師(有軍艦15艘)、南洋水師(有艦17艘)和福建水師(有艦11艘)。三者各歸節制,互不統轄。10月13日,清政府宣佈「以大治水師為主」,成立海軍衙門,統一海軍指揮權,總管海軍、海防事宜。1888年,建成北洋艦隊。由於甲午戰爭中北洋海軍覆沒,海軍衙門也在1895年3月裁撤。(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1789年8月26日,法國國民議會於凡爾賽宮通過《人權和公民權宣言》,簡稱《人權宣言》,該宣言後來被用來作1791年憲法的前言。法國人權宣言系以美國《獨立宣言》為藍本,採用十八世紀的啟蒙學說和自然權論。
  • 北京圖書館始創於1909年4月,當時名為「京師圖書館」,它是在清末掌管學部的大學士張之洞奏議下,根據清朝頒布的第一個關於建立圖書館的法令興建的,第一任館長是繆荃孫。館址在北京鼓樓附近的什剎海廣化寺。
  • 1963年4月初,伯明翰市的黑人在馬丁-路德-金博士和南方基督教領導人大會的領導下,採取遊行、請願、靜坐等示威活動,要求消除在商店、餐廳、學校和就業方面的種族歧視。但遭到地方警察當局的鎮壓。
  • 2005年8月29日「卡特林娜」在路易斯安納州登陸,造成1306人死亡、6644人失蹤。路易斯安納州當地時間29日清晨6時許,卡特林娜颶風挾著時速161公里,相當於14級風的風速和驚人的雨量登陸,瞬間風勢高達時速240公里,使得密西西比河掀起22英尺的洪峰,部分地區水淹達兩層樓高,許多房屋與車輛慘遭滅頂,根據美國政府最新的評估,該次風災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高達260億美元,可能成為美國史上財損最慘重的颶風災情。
  • 1871年8月30日,盧瑟福生於新西蘭的一個手工業工人家庭。盧瑟福在研究放射性現象和原子結構方面有重大成就。1899年,他發現了放射物中的兩種成份,並由他使名為α射線和β射線。1900年盧瑟福指出,第三種輻射在磁場中不偏轉,是高能電磁輻射,他稱這種輻射為「γ射線」。
  • 聯合國成立以後,會員國日益增多,1956年至1957年第11屆聯大會議收到阿根廷等拉美國家和西班牙的建議,要求修改憲章有關條款,以便擴大安全理事會與經濟及社會理事會的成員,增加安理會作出決定所需要的票數。修正案於1965年8月31日正式生效。
  • 1917年9月10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軍政府大元帥,並痛斥北京政府拒絕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表示要盡大元帥之職,戡定內亂。
  • 1906年9月1日,清廷發佈上諭,宣佈預備立憲。上諭說:「我國政令,日久相仍,日處阽危,憂患迫切,非廣求智識,更訂法制,上無以承祖宗締造之心,下無以慰臣庶治平之望。諸國所以富強者, 實由於實行憲法,取決公論,君民一體,呼吸相通,博采眾長,明定權限。
  •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日本投降儀式在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新任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王和政府,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