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36計(五十七)

王維洛博士
font print 人氣: 2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1年10月05日訊】

考慮任何問題,都不能忘記建設三峽工程的目標。建設三峽工程的第一目標是防洪。三峽水庫的正常蓄水位是海拔一百七十五米,三峽水庫的防洪庫容為二百二十一點五億立方米,是海拔一百四十五米到海拔一百七十五米之間的庫容。三峽工程發揮防洪效益時,就要動用防洪庫容,用毛澤東的話,就是「卡住」長江洪水。亦即水位不能再保留在海拔一百四十五米處,而是要上升到海拔一百七十五米處,而且建設三峽工程是要防禦五十年一遇,一百年一遇,甚至是一千年一遇的洪水。

人們討論的問題是,「興建三峽工程是否是『捨上游保下游』」,換句話說就是,討論三峽工程發揮所謂的防洪效益時,必須關注上游洪水淹沒的情況如何。如果水位保持在海拔一百四十五米,此時長江洪水「穿堂過」,三峽水庫不發揮防洪作用,故而此時三峽工程並未發揮「保下游」的功能,討論問題的出發點錯了。

所以,計算的出發點就不是限制水位海拔一百四十五米,起碼是正常蓄水位海拔一百七十五米,因為此時三峽工程發揮「保下游」效益。從海拔一百七十五米出發,上游淹沒的情況就十分清晰了,重慶的水位不會低於筆者在一九九八年估計的海拔二百一十七米,重慶許多市區被淹,位於海拔二百米的朝天門碼頭候船室,肯定被淹。

也許有人會說,以海拔一百七十五米為出發點計算,平均水力坡度就不能按照萬分之○點七一九四六計算,因為在水流量不變的情況下,過水截面增加,水流速度減小,水力坡度也相應減小。這是正確的,但是條件是:水流量不變。陶景良指出,當時計算只考慮了上游二十年一遇的洪水流量,而不是考慮壩址五十年一遇,一百年一遇,甚至是一千年一遇的洪水流量。水流量加大,水力坡度也會相應加大。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國際上考慮淹沒範圍是從水庫最高蓄水位出發,而不是從正常蓄水位出發。三峽大壩壩頂高程海拔一百八十五米,全國人大審批三峽工程時,並沒有公佈三峽工程最高蓄水位。一九九八年,長江洪水期間,三峽總公司總經理陸佑楣說:要是有了三峽工程,就不容洪水逞兇狂。同時透露三峽工程最高蓄水位為海拔一百八十點四米。根據加拿大的可行性論證報告,最高蓄水位低於壩頂高程兩米,應該為海拔一百八十三米。

從最高蓄水位出發進行計算,三峽大壩上游各處的水位將更高,洪水淹沒將更加嚴重,將重複歷史洪水現象:「水高於城數丈,全城淹沒無存」。

博大出版社授權(待續)@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世人關心這樣一個問題:三峽工程是否成為第二個黃河三門峽工程?筆者以為,上天給黃河三門峽工程的判決是:立斬;而對三峽工程的判決是:凌遲。
  • 第一個對三十六計進行系統科學研究的,不是中國人,而是瑞士人,藉由其書,使三十六計走出了中國,進入世界。中共決策者機關用盡一九八六年,中共中央與國務院,決定對長江三峽工程進行工程可行性論證。
  • 三峽工程36計
    文化大革命期間(一九六九年十月),湖北省革命委員會和水利部,向毛澤東提出修建長江三峽工程的建議。毛澤東本來是竭力支持以建設大壩和水庫來治理中國河流的想法,但黃河三門峽大壩工程的失敗,使毛澤東火冒三丈,以致對大壩工程的熱情驟然大減,便以戰備為由,拒絕修建三峽工程的建議。
  • 三峽工程36計
    當水庫發揮防洪效益,蓄水至海拔一百七十三米時,許多沒有被計算為三峽工程移民、沒有搬遷的居民該怎麼辦?長江水利委員會認為,這些居民可以跑到更高的山坡上去,即所謂的「跑洪」,等洪水過後,再回到被洪水淹沒過的家中。
  • 三峽工程36計
    「苦肉計」,為兵法三十六計之第三十四計,敗戰計其中之一。原文為:「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間以得行。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 推遲蓄水,就會影響發電,也會影響對下游流量的補給。這個方法在目標不改的情況下,無法接受。剩下的只有工程整治一條措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有錢便往下投就是了,淤多少,挖多少,反正這筆錢,不會算到三峽工程的投資上去。
  • 一九八四年,李鵬擔任中共中央和國務院三峽工程籌備領導小組組長,把實現老一輩無產階級領導人「高峽出平湖」的夢想,作為歷史賦予的重任。
  • 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三峽工程做了三個不同蓄水方案比較,海拔二百米、海拔一百九十五米和海拔一百九十米。比較的結果是:一百九十五米方案的防洪和發電效益都不能滿足要求,而經濟效益也不如二百米方案。一百九十米方案則比一百九十五米方案還要差。
  • 「三峽水庫在壩址處的蓄水位多高,三峽水庫庫尾處的水位也多高」這個理論,完全是「無中生有」,既沒有先人的經驗證明,也沒有現代科學理論的支持。
  • 三峽水庫長六百餘公里,水力坡降平均值不可能為零,所以,三峽水庫庫尾處重慶的水位,就必然要比三峽大壩處的水位高,兩處的水位絕不可能是像李鵬所說的那樣是一般高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