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西河堂公廳 文史人士盼保留

人氣: 1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0月9日報導】(中央社記者林瑞益新竹9日電)位於新竹縣新埔鎮的西河堂公廳因所有權人意見不一,可能面臨拆除、改建命運,客家文史工作者黃有福今天表示,這座公廳具有歷史意義,希望保留目前樣貌,勿拆除、改建。

黃有福表示,西河堂公廳是林家所建的大宅院,首建於清朝乾隆31年(西元1766年),但這座公廳在日軍1895年攻打枋寮地區時遭焚毀,目前所見的大型三合院外貌是民國17年時重建。

至於「林六合」,黃有福說,這是林家的祭祀公號,林家祖先林浩流攜子林顯友於乾隆31年遷徙來台後,陸續生下另5子,共繁衍出六大房子孫,因此以林六合為公號。

西河堂公廳是座具有濃厚客家風格的建築,不論是水車堵上的泥塑、正廳左右牆上的書畫、彩繪,都有濃厚的警世或教育意義。黃有福指出,水車堵上的題詩「四不足」:「嫦娥照鏡嫌貌醜,石崇富豪苦無錢,武帝為君欲成仙,彭祖焚香祈壽年」,令人知所警惕。

黃有福說,正廳神桌下供奉「龍神香位」,院牆上設「天公爐」,也都是客家建築特有的習俗;西河堂正廳屋脊上有一組罕見的泥塑「吉星閣」,象徵著居住在這裡的子孫永遠「吉星高照」。

西河堂公廳因部分所有權人想拆除,可能面臨拆除、改建命運,黃有福說,這是一座具有客家特色的建築物,得來不易,希望能保留這座公廳。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表示,西河堂公廳屬於私人產業,除尊重所有權人的意見外,也希望能保留,並向相關單位爭取經費重新整修。

評論